俯瞰海墾蓮花山文化景區。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海南日報海口12月14日訊 (記者鄧鈺 通訊員楊光 胡建南)12月14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播》以《海南:廢礦披「綠」 旅遊「掘金」》為題,報導了海南農墾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以「礦坑修復+環境治理+文化注入+產業帶動」模式打造蓮花山文化景區的典型案例,體現了海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
報導稱,海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對廢棄礦區實行復墾復綠,打造旅遊景區,既留住了綠水青山,又收穫了金山銀山。
報導聚焦位於儋州的蓮花山文化景區。上個月底,該景區剛剛獲批國家4A級景區。而就在兩年前,這裡還是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區。上世紀50年代,當地在這裡開採石灰礦,留下6個巨大礦坑,不僅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破碎裸露的山體還存在安全隱患,周邊不少住戶陸續搬離。
報導表示,2018年,在海南省政府的指導下,當地以「礦坑修復+環境治理+文化注入+產業帶動」為方向,著手對蓮花山境內6處破碎山體及礦坑,進行全方位生態修復。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已修復廢棄礦坑6個,修復面積達600多畝,植樹造林3萬多株。
遊客在海墾蓮花山文化景區遊玩。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報導說,環境變美了,當地經濟發展也被激活了。蓮花山文化景區開業半年多來,已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景區裡的200多家門店還優先租給周邊貧困戶經營,並給予減免一年租金優惠,一下子吸引了附近300多名村民和農場公司職工到該景區創業就業。下一步,當地還將在修復的基礎上,打造一批特色民宿,把該景區進一步發展成為休閒養生與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景區,豐富海南西部旅遊資源。
報導稱,最新數據表示,從2018年到2020年,海南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共2.6萬餘畝。海南省已經出臺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的規劃,通過礦山生態修復,來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效統一,真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據了解,《海南日報》曾於今年9月刊發文章《阡陌花開緩緩歸》關注蓮花山文化景區建設中礦區生態修復和旅遊景區打造工作,並從「修山之變」和「修山之益」兩個方面,展現生態修復給當地環境和居民生活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原標題:央視《新聞聯播》關注海南礦山生態修復、旅遊開發工作 廢礦披綠 旅遊掘金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