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中芯國際發酵:轉單,臺積電南京擴產!

2020-12-11 騰訊網

芯榜--全方位半導體項目對接平臺

掃碼填寫需求,獲取芯榜全方面跟蹤報導

中芯制裁轉單效應發酵,臺積南京廠啟動擴產

據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報導,由於中芯國際10月初收到美國商務部要求部分供應商設備、原物料等供貨中芯國際需要獲得各項出口許可證的限制。現在這一制裁效應開始發酵,因應不少中芯客戶訂單轉移,晶圓代工28納米舊製程產能瞬間大爆滿,業界傳出,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聯電等指標廠均啟動擴產,並且不約而同瞄準中國大陸內需市場,著手中國大陸廠區28納米製程新產能布建。

對於相關傳言,臺積電發言體系表示,南京廠已如計劃,將12吋月產能由1.5萬片增至2萬片。

聯電則說,規劃擴充臺南12吋廠Fab 12A的28/22納米產能,位於大陸的廈門聯芯28納米產能吃緊下,也預計於明年中旬完成擴產。

業界人士指出,過去晶圓代工廠以衝刺先進位程為主,不過,近期因美國制裁中芯國際效應發酵,28納米舊製程產能持續吃緊。中芯也證實10月初已收到美國商務部要求部分供應商設備、原物料等各項出口許可證。

依據美國商務部軍民兩用產品規範,中芯相關材料、設備等供應商都需要先申請出口許可證,才能繼續向中芯供貨,因此勢必影響到中芯14納米發展,以及該公司主力的28納米製程。

業界觀察,中芯前兩大非陸系客戶高通與博通轉單其餘代工廠之餘,其他中國大陸晶片業者也啟動替代方案,導致臺積電、三星與聯電28納米製程產能全數吃緊。

臺積電南京廠是其唯一在臺灣島外的12英寸晶圓廠

2015年,在臺積電16nm FinFET強效版製程量產當年,該公司宣布決定到南京建廠,從動土到進機僅用時14個月,被其稱為「建廠最快、上線最快、環境最美的廠區」。

業界普遍認為,臺積電在南京布局16nm產線,目的就是同中芯國際的14nm競爭。

根據臺積電2019年財報,南京廠期內營收約為4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約為3億元人民幣。

相比來看,中芯國際2019年營收為204.7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15.4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臺積電南京廠擴產之際,該公司也在推進在美國建廠的進度。

今年5月15日,在美國政府宣布對華為新一輪制裁的當天,臺積電宣布有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一座12英寸先進晶圓廠,採用該公司的5nm製程技術生產半導體晶片,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晶圓。

而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政府的補助,是臺積電去美國設廠的關鍵。

-----全文完,支持「中國芯」,請點亮「在看」並放到圈子裡。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擴產受限,臺積電和聯電趁此搶佔市場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       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 半導體行業再迎「巨變」:中芯國際「受挫」,臺積電擴產並宣布在美...
    令人感到更加憤慨的是,美國近段時間再一次加緊了對出口的管制,由此也使得中芯國際當前加緊擴產的14/28nm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全球的產能產生了影響。中芯國際的聯席CEO也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業界在建設工廠時,都在參照美國設備的選型。所以,一旦美國加強出口管制的話將會對很多相關的企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 臺積電在大陸擴產 在美國設廠 三星電子奮力趕超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 美國出口管制之下,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客戶並未轉單?
    相比之下,臺積電、聯電、華虹半導體等晶圓代工廠的股價則出現了一波持續的上漲。那麼,中芯國際到底有什麼「問題」,在眾多利好刺激之下,股價仍萎靡不振?這或許與美國出口管制之下,「半導體設備進口受限」導致擴產受限、「客戶轉單」等傳聞以及四季度業績預期環比下滑有關。
  • 美國出口管制 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客戶想跑都跑不掉
    原標題:美國出口管制之下,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客戶並未轉單?這或許與美國出口管制之下,「半導體設備進口受限」導致擴產受限、「客戶轉單」等傳聞以及四季度業績預期環比下滑有關。美國的出口限制在今年9月,業內就盛傳中芯國際將被美國制裁,隨後曝光的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文件則顯示,美國將對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進行出口管制。
  • 不安好心,臺積電到大陸擴產!
    臺積電等企業將在大陸擴產 根據臺灣《經濟日報》最近的報導,在美國制裁中芯後,臺積電、三星和聯電都紛紛在尋找新的出路,為了滿足更多的需求,近期它們都將啟動大陸工廠的
  • 臺積電在大陸擴產,把目光聚焦到了大陸市場!
    針對這些消息,聯電稱,南京廠已按計劃將12英寸月產能由1.5萬片增加至2萬片;聯電則表示,規劃擴充臺南12英寸廠28/22nm產能,廈門聯芯28nm產能吃緊後,預計明年中旬完成擴產。全球主要晶圓代工廠主要是以加碼先進位程為中心,但是疫情導致了經濟的發展,所以一些成熟製程的晶片需求也不斷增加,進一步加速產能供不應求的現狀。
  • 中芯國際有了與臺積電南京廠一決高下的底氣?真實情況不容樂觀
    中芯14納米製程工藝逐漸走上正軌,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中芯已經有了與臺積電南京廠一決高下的底氣,但事實並非如此。或者說,如果中芯都無法贏過臺積電南京廠,就更別提中芯趕超臺積電了。同時,臺積電南京廠也是在中國大陸投資最快獲利的12英寸晶圓廠。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南京廠產能相當滿,2020年擴產將依計劃進行。中芯國際14納米製程工藝迎來國產化機會此前業內就有消息稱,受益於轉單效應,華為海思已經下單中芯14納米製程工藝,從臺積電南京廠手中搶下了訂單。
  • 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據臺灣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突然加強出口管制,讓中芯國際正在擴產的14/28nm「受挫」,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產能緊張。 10天前(11月12日),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業界在建設工廠時,基本沿襲美國設備的選型。因此,美國加強出口管制對該公司8英寸、12英寸成熟工藝和先進工藝都將造成影響。
  • 「中芯客戶轉單」傳聞背後的操縱與認知迷霧
    臺灣地區《經濟日報》報導說,美國制裁中芯效應發酵,因應不少中芯客戶訂單轉移,大陸28納米製程產能成為業界爭奪焦點。臺積電、三星、聯電等大廠均已啟動擴產,且瞄準大陸內需。作者採訪了臺積電,後者說沒有擴產打算。但強調,大陸南京廠已達當初規劃的2萬片/月,側重14-16納米製程產品。
  • 華為轉單中芯國際,臺積電錶示不擔心,川普為此動作不斷!
    據外媒報導,華為為了應對美國對其晶片的限制問題,開始逐漸的將晶片訂單從臺積電轉移至國內的中芯國際。中芯國際當前已經具備了14nm工藝製程的量產條件,華為麒麟710A處理器完全交由中芯國際來代工,可以說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芯」。
  • 若臺積電不能給華為代工,中芯國際能順利幫華為代工晶片解圍嗎?
    華為要麼面臨無芯可用,要麼需要全部轉單到中芯國際,將華為海思麒麟的所有系列的晶片按照中芯國際的製程進行設計開發,並交給中芯國際代工,中芯國際的製程比三星和臺積電落後,華為可能沒辦法繼續華為的高端旗艦手機的生產和銷售,但是由於目前中芯國際的14納米製程工藝已經取得突破,並在逐漸開始量產14nm製程的晶片,前段時間中芯已經開始為華為代工麒麟710a這顆處理器,這表明至少華為的榮耀系列的中低端廉價國民手機的處理器也能夠全部交給中芯國際代工
  • 臺積電28奈米產能罕見滿載中芯轉單效應4Q提前發酵
    其中,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將原在中芯28奈米製程生產的產品提早轉移過來,成為臺積電28奈米產能利用率達100%的主力推手。若再加上Sony高階CMOS影像感測器(CIS)大單2021年上半全面放量,市場預估,臺積電先進與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已至2021年底,估計營收至少可再成長2成。
  • 三星、臺積電交火慘烈 中芯、二線競況重新洗牌
    半導體業者表示,三星電子急追策略讓臺積電製程進程難以停下腳步喘口氣。而在二線廠方面,突然傳出的中芯或遭美方列入黑名單,不僅將令二線競況重新洗牌,更是全面打擊中國半導體自主化大計,後續戰情發展甚難預料。儘管業界頻傳三星良率低落、製程延遲與未有大單落袋,但三星擊敗臺積電、坐上晶圓代工龍頭的企圖心始終未減,而為了反擊臺積電產能供不應求的熱絡市況,三星也頻是出大單落袋與擴廠利多消息,包括高通、NVIDIA、IBM、Google、思科與Tesla大單已到手,同時也宣布
  • 華為擔心臺積電全面「斷供」,手機麒麟晶片將首度下單中芯國際「買...
    業內人士指出,近期華為海思擴大分散晶片製造來源,不斷增加對中芯國際的 14nm 和 N+1 製程技術的新流片 New Tape-out(NTP)數量,包含華為手機中的核心麒麟 Kirin 晶片,也首度在中芯國際進行 NTP。
  • 高管震蕩、美國制裁,中芯國際如何度過難關?
    12月15日,中國大陸晶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接連公布兩條重要人事消息:尚未走出武漢弘芯風波的臺積電元老蔣尚義將入職擔當二把手。 僅僅數個小時後,中芯國際又公告宣布,主管研發的聯席CEO梁孟松有意辭職,梁孟松也是惟一在委任蔣尚義一事上棄權的董事。 梁孟松要辭職在公司和董事會看來並不意外。
  • 中芯恐遭制裁面臨轉單,傳高通高層聯繫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
    根據先前媒體報導,由於考慮制裁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儘管目前中芯是否被制裁仍未有定論,但已在半導體業界掀起漣漪。根據媒體掌握的信息,全球行動處理器龍頭高通的高層日前已來臺拜訪各大晶圓代工廠,為的就是若中芯遭到制裁,高通的訂單能順利轉至臺廠。據了解,高通鎖定拜會的廠商包括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
  • 臺積電南京廠月產萬片,卻為何取消擴產計劃?
    在此次的晶片禁令之中,受影響最少的大概就是臺積電了。由於手中掌握最先進的技術優勢,所以臺積電在此次的晶片禁令事件中,似乎很少受到影響,作為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方面與很多企業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合作,每年的產能也是非常的可觀,收益更是讓人羨慕嫉妒恨。
  • 臺積電28nm產能滿載,中芯國際客戶轉單了
    圖源:網際網路英文媒體是援引產業鏈人士透露的消息,報導臺積電 28nm 工藝的產能利用率有提升的,目前已接近 100%。從這一產業鏈消息人士透露的消息來看,臺積電 28nm 工藝的產能利用率在進入四季度後提升,主要是因為高通等晶片供應商,將他們大部分的訂單轉移到了臺積電。
  • 臺積電在美國生產5nm,在大陸生產16nm,目的很明顯
    世界半導體行業中,臺積電可以算是其中數一數二的公司之一了。臺積電和華為的關係,也讓臺積電在華為禁令中損失了不少,但是中國大陸市場的龐大的需求也為臺積電這樣的公司帶來了新的出路。臺積電等企業將在大陸擴產根據臺灣《經濟日報》最近的報導,在美國制裁中芯後,臺積電、三星和聯電都紛紛在尋找新的出路,為了滿足更多的需求,近期它們都將啟動大陸工廠的28nm的新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