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鑑:索尼、世嘉、任天堂四十年恩怨情仇(上)

2020-12-28 愛玩的菜小花

任天堂,世嘉,索尼作為遊戲界最早的御三家,在將近四十年裡為玩家們上演了數場精彩的主機戰爭。這期間,三家之間有合作,有對抗,有忠誠,有背叛,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陰謀陽謀不斷上演。下面就讓我們以年鑑的形式,回顧三家幾十年的恩怨情仇。(由於篇幅原因,本文將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講述世嘉對抗當時的霸主任天堂,中部分講述索尼入局,任天堂、索尼、世嘉三方會戰,下部分講述世嘉出局後任天堂和索尼之間的戰爭)

序.御三家早期發展史

1889年 山內房治郎在京都創建「任天堂呼賣」,開始製造並銷售日本傳統娛樂器具「花扎」。

1945年 井深大與盛田昭夫在東京成立索尼前身——「東京通信研究所」,公司以研究發明簡易電器為主。

1949年 山內房治郎的曾外孫山內溥(山內溥的父親山內鹿之丞和祖父山內積良都是入贅到山內家作為婿養子改姓山內)就任社長,時年22歲。

1951年 世嘉的前身之一,始建於夏威夷檀香山的Service Game轉移到日本東京,公司以開發和配送投幣式老虎機等街機遊戲為主。

1955年 「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改名為SONY。

1956年 世嘉的前身之一Rosen Enterprises在東京成立,公司由美國空軍軍官David Rosen創辦,以進口美國投幣遊戲機業務為主。

1965年 Rosen Enterprises與Service Game合併

合併後的公司取名為Sega Enterprises,即Service Game這兩個單詞的前兩個字母,並由David Rosen出任CEO。世嘉開始自己製造遊戲街機,次年,推出了一款名叫「潛望鏡」的海上戰爭主題彈珠檯並大獲成功。

1969年 任天堂成立遊戲部門。

但任天堂此時生產的產品並非我們熟悉的電子遊戲而是玩具類產品。硬體天才橫井軍平也在此時受到山內溥的注意並開始嶄露頭角。

1970年 任天堂的玩具產品光線槍成為日本年度爆款,任天堂也正式確定「NINTENDO」的名字。

1971年 中山隼雄購買了世嘉的日本資產,從此成為世嘉公司的社長,David Rosen則成為美國分公司的領導人。

日美混血血統也讓日後世嘉內部高層爭權奪利埋下隱憂。

1975年 山內溥注意到電子遊戲並決定發展相關業務。

此後幾年任天堂和三菱聯合推出了兩款簡單的遊戲主機——COLOR TVgame6、COLOR TVgame15,任天堂正式進軍電視遊戲界。

1980年 由橫井軍平設計的史上第一臺掌機GAME & WATCH上市發售,任天堂在美國紐約成立「Nintendo Of America」(NOA)。

GAME & WATCH靈感來源橫井軍平在搭乘新幹線途中看見一位上班族因乘車無聊一直擺弄手中的電子計算器。在隨後的公司會議上,橫井軍平提出生產相關產品的提議被其他高層否決,但獨具慧眼的山內溥卻力排眾議支持這個企劃。山內溥提出了需要「內置數款遊戲,遊戲要簡單易上手」的要求。GAME & WATCH這臺掌機不但出現了十字型方向控制鍵這個對於遊戲產業發展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設計,傳奇遊戲角色馬裡奧也誕生於此。GAME & WATCH全球總銷量4000多萬臺,從此「便攜遊玩」的掌上遊戲設備就成了遊戲界無可取代的一部分。

同一年,任天堂開始北美創業之旅,NOA負責人為山內溥的女婿荒川實,在當時被認為是歷來由女婿接班的任天堂的下一任社長。因為把「大金剛」在北美成功推廣銷售,荒川實在NOA成立第二年就讓公司獲得1億多美元的營收,足以證明其能力。

1982年 索尼在日本市場發售了第一代CD播放機「CDP-101」。

CD播放機的上市預示著一個屬於數位化時代的開啟。令誰也想像不到的是這款最初應用於音樂領域的革新技術卻成為了日後索尼在遊戲界迅速崛起並一舉打破任天堂、世嘉壟斷的關鍵。

1.第一次主機戰爭:任天堂VS世嘉

結局:任天堂完勝

1983年 任天堂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家用主機Family Computer(紅白機,FC)上市發售。同日,世嘉第一款家用遊戲機SG-1000上市發售,這款主機主要以街機平臺移植遊戲為主。

紅白機的意義毋庸多言。在當時美國經歷「雅達利大崩潰」導致電玩產業大蕭條之際,FC的推出復甦了電玩市場,也讓任天堂成為了現代遊戲產業的開創者。任天堂在FC主機平臺上確定的權利金審核制度成為了遊戲界的標準,但在當時卻引發了部分第三方的不滿,此事也為後續第三方集體叛逃索尼埋下了伏筆。FC全球總銷量6200萬臺,佔據了全球80%的遊戲市場,在當時可以說是完全壟斷了這個行業。這臺主機豐富了幾代遊戲玩家的虛擬世界,點綴了我們的美麗童年,成為了電子遊戲史上一座當之無愧的裡程碑。

世嘉不甘心僅僅佔據街機遊戲市場,在看到了家用機領域的巨大潛力後,決定和任天堂來一場真槍實彈的競爭。這也正式拉開任天堂與世嘉主機爭霸的序幕。雖然在第一場主機戰爭中,世嘉完敗,SG-1000和他的幾款後續改良機型(Sega Mark III、SEGA Master System)總銷量只有1300多萬臺,但在當時FC的觸手還沒有伸到的歐洲和南美市場獲得了成功,為後續的Sega Mega Drive(MD)的發售鋪平了道路。

2.第二次主機戰爭&第一次掌機戰爭:任天堂VS世嘉

結局:世嘉取得主機戰爭的階段性勝利,但在掌機戰爭中,任天堂完勝

1988年 世嘉推出16位家用遊戲機Mega Drive(簡稱MD,名為Genesis的美版主機於第二年發售)。

由於世嘉早於任天堂發售了16位家用主機MD,因此任天堂表現出了誇張的敵意和殘酷的鐵腕政策,在權利金制度下,禁止任何FC遊戲移植到MD上,同時還規定那些為MD開發的遊戲在三年內禁止在FC上發行。但MD依靠廣告和低價戰略依然奪取了任天堂在北美的大量市場份額,取得了第二場主機戰爭的階段性勝利。在當時,Genesis與Nike及Levi's被列為美國最受年輕人寵愛的品牌,任天堂頭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強大的核心處理器讓MD在動作遊戲的背景捲軸處理速度上優勢顯著,因此誕生了「索尼克」這款強調速度的經典作品。MD全球總銷量3000萬臺,在很多老玩家心目中,MD是一款地位不亞於FC的遊戲主機。

1989年 任天堂成立100周年之即,發售了掌機Game Boy(GB)。

GB依然是由橫井軍平負責開發,其提出了「創意與遊戲性才是成功的關鍵」的理念,至今指導著任天堂的前進。GB的設計理念可以追溯到「GAME & WATCH」,雖然GB的硬體配置在當時來講就已經非常落後,但憑藉上市兩個月後發售的《俄羅斯方塊》,GB把同時期其他掌機遠遠甩在身後,任天堂再一次奪下了迄今為止從未被人佔領過的掌機市場。十多年間,GB系列已經成長成一棵枝繁葉茂擁有著Game Boy Pocket(便攜型GB),Game Boy Light(背光屏幕型GB),Game Boy Color(彩色屏幕型GB),Game Boy Advance(GB進化版主機),Game Boy Advance SP(摺疊式GBA)和Game Boy Micro(微型GB)眾多果實的大樹。該主機上誕生了數不清的遊戲神作,為整個遊戲歷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GB銷量1億2千萬臺,全系列產品累計銷量超過2億臺。

1990年 任天堂16位家用主機Super Famicom(SFC)上市發售。世嘉掌機Game Gear上市發售。

1990的遊戲主機市場已不再是任天堂一家獨大,日本本土有搭載CD-ROM的PC-Engine競爭,歐洲市場則是MD的天下。作為FC的後續機種,SFC面對的壓力要大上很多。為了對抗世嘉,任天堂在當時選擇與索尼合作開發一個代號「PlayStation-X」的SFC的CD-ROM專用機,但在兩家合作的過程中,索尼卻要求擁有SFC—CD機的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任天堂只能收取一部分銷售費用。敏感的山內溥認為如果按照協議,任天堂等於是給索尼白白打工。所以最後任天堂瞞著索尼找到了另外一家擁有CD技術的公司——荷蘭飛利浦。事到如今,我們再討論當年事件的孰是孰非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任天堂和索尼的合作破裂,不但沒有讓索尼停止進軍遊戲市場的步伐,反而鼓舞了索尼的鬥志。幾年之後,主機戰場上迎來了新一方勢力,新時代的大幕緩緩拉開。SFC全球銷量4900萬臺,手柄上的LR鍵成為後續遊戲手柄的標準化設計。

世嘉推出的Game Gear,是SEGA Master System主機的掌機版,其目的是為了狙擊任天堂GB。Game Gear屏幕效果出色,遊戲數量也不少,從性能上看遠超GB。但運行時需要6顆5號電池,且只能維持5小時的時間,對比GB,除了性能,在價格,便攜性,續航方面完敗,總銷量1062萬臺。

(上篇完)

相關焦點

  • 年鑑:索尼、世嘉、任天堂四十年恩怨情仇(中)
    接上部分,在和任天堂徹底撕破臉皮後,索尼決定製作自己的遊戲主機來報復任天堂的臨陣背叛,而任天堂從未想過自己將要面對怎樣一個對手...3.第三次主機戰爭:任天堂VS世嘉VS索尼 結局:索尼完勝1991年 索尼成立危機管理小組。
  • 小巧玲瓏 任天堂、索尼、世嘉的電子寵物型掌機
    2.PSP的雛形——PocketStation既然拓麻歌子和任天堂的皮卡丘電子寵物這麼火,那作為競爭對手索尼自然不甘落後。1998年年底,索尼為當時已經進入生命末期(2000年PS2上市)的PS初代主機推出了這麼一款小型掌機。
  • 遊戲番外:日本遊戲廠商索尼,任天堂,世嘉的現狀,你了解多少呢
    推薦語: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遊戲番外,我們都知道日本最著名的遊戲廠商分別是索尼,任天堂以及世嘉,但你對他們的現狀了解多少呢?我就來給你們嘮一嘮!2010年之後,是遊戲行業從技術到行業規模的快速發展時期,世界各地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遊戲廠商,就連遊戲主機硬體上也有微軟參與了競爭,使日本在遊戲界的地位略有降低。但至今為止,日本依然是盤踞著許多國際知名遊戲廠商的龍頭國度。那麼,在新時代,日本的遊戲廠商們是怎樣的現狀呢?
  • 日本遊戲公司股價集體下跌 任天堂、索尼、世嘉跌幅不等
    日本遊戲公司股價集體下跌 任天堂、索尼、世嘉跌幅不等 2020-03-09
  • 當年那波經典的賣隊友 讓任天堂成了叛徒 讓索尼成了贏家
    賣拉麵做玩具開旅館 遊戲巨頭任天堂的成功更像是一部草根奮鬥史但這樣一家遊戲巨頭,它的經歷必然不是單單靠著努力與忍耐才走向成功的,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那些你也許不知道的任天堂的黑歷史。任天堂在遊戲界非常強勢,甚至一度稱霸了遊戲市場。在1989年左右,遊戲市場的領頭羊分別是索尼、世嘉以及任天堂。這三大巨頭長年來都在激烈的競爭,尤其是遊戲機這方面,所以他們都想要召集盟友一起擊敗共同的敵人。
  • 谷歌Stadia來襲:索尼微軟任天堂御三家統一戰線
    2000年,隨著索尼的新一代遊戲機PlayStation 2在全球發售並且連破銷售記錄,讓索尼的競爭對手任天堂、世嘉和微軟都有些坐不住。於是索尼、任天堂、微軟這三位互相勾心鬥角、明爭暗鬥了好幾十年的「凡人」,不得不合力發出聲響:「別打了,俺們家房子快塌了!」都說同行是冤家。歷來各個主機廠家之間的戰爭都是競爭殘酷、生死相搏的大型商戰。雅達利、NEC、世嘉這些曾經的參與者如今下場悽涼,任天堂、索尼、微軟也都經歷過攸關生死的大起大落。三巨頭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也已經被媒體和玩家當作談資和八卦反覆咀嚼。
  • 任天堂和世嘉1987年就出過「3D頭顯」!玩起來太銷魂了!
    雖然任天堂的3DS、索尼PS3、微軟Xbox One都支持所謂的3D遊戲(後兩者需要配合3D電視及眼鏡),但這些遊戲機還算不上真正的3D體驗。Oculus Rift、HTC Vive和索尼PS VR,真正將電子遊戲帶入3D世界,通過虛擬實境系統實現非常震撼的空間感、臨場感,不信你去試試《生化危機7》就知道了。
  • 腳踢索尼拳打任天堂!這隻藍刺蝟差點幹翻「馬裡奧」
    輝煌過去:挑戰馬裡奧的索尼克如果你對世嘉這個公司稍感陌生的話,那麼對這隻藍刺蝟應該有印象,今年還上了好萊塢大片:《刺蝟索尼克》。這就是索尼克,世嘉幾十年來的當家明星,在任天堂那邊超級馬裡奧風頭正盛的年代,世嘉索尼克項目的核心成員中裕司、安原廣和大島直熱締造了這隻藍刺蝟。
  • 記錄生活:講述魅族黃章與小米雷軍的恩怨情仇
    記錄生活:講述魅族黃章與小米雷軍的恩怨情仇 2020-12-08 17:36
  • 世嘉家用遊戲主機興亡史
    二、關於世嘉家用遊戲主機1、初代機:SG-1000世嘉於1983年推出了其首款家用遊戲主機SG-1000,隨後該主機與任天堂同年推出紅白機FC展開了激烈競爭,但由於其設計不夠成熟,雖然後期也推出了兩版升級版主機,但仍完全不是任天堂FC的對手。
  • 世界主宰任天堂卻沒能主宰巴西?30年前的世嘉主機竟是玩家最愛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在巴西市場擊敗任天堂的,竟然不是索尼和微軟這些現在世代的對手,而是由世嘉研發的30多年前的老遊戲機,以及一系列由此進化出的改良機型。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國內玩家所不了解的巴西遊戲主機"進化史"。
  • 世嘉的小眾復興 - 世嘉 - IT之家
    另一方面,世嘉也顧慮搞主機會和自己的街機業務產生內部競爭,並不敢大放全力阻擊任天堂開創帝國。但是Master System和SG-1000一起證明了世嘉有能力和任天堂正面對抗,這一點完全不用懷疑。和Master System類似,MD的發車很不理想,前已經有NEC用PCE搶到了16位主機的先制優勢,加上上一代輸給FC讓任天堂有足夠老本吃,MD在全球市場表現差強人意,儘管主機本身在媒體中評價很好,但銷量卻不叫座,日本市場首年銷量40萬臺,備受重視的美國市場首年也只賣了50萬臺,只有時任世嘉總裁的中山隼雄所安排百萬任務的一半。
  • 以世嘉公司發展角度為切入點,索尼克是世嘉突破自我的破局點
    1986年在北美地區推出了SEGA Master System,用來和任天堂的紅白機相對抗。這款產品在歐洲和巴西市場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將世嘉帶到了可與任天堂抗衡的位置。1988年世嘉為了擊敗任天堂的紅白機,再出發,推出了16位的家庭主機Mega Drive(簡稱MD),因為MD在遊戲畫面上勝過了任天堂的紅白機,使得世嘉在主機市場上有了回暖的跡象。
  • 從三分天下到黯然離場,淺談世嘉遊戲主機發展史
    正可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隨著世嘉和任天堂遊戲主機的爆紅,一大批合作商找上了門來。 而這些合作商中就有這樣一位大家同樣熟悉的身影——索尼。 至此,世嘉、索尼、任天堂實現了遊戲主機市場的三足鼎立!
  • 任天堂WiiU主機三年銷量仍不及世嘉DC主機
    原標題:任天堂WiiU主機三年銷量仍不及世嘉DC主機   世嘉曾經是一家主機廠商,但1998年推出的世嘉DC卻成為了絕唱,一年後面對PS2的強勢競爭和研發虧損,DC開始走下坡路,而2001年1月,世嘉正式宣布放棄主機硬體業務,僅開發遊戲軟體。
  • 任天堂和索尼曾經最強的對手:嘆生不逢時
    開啟第六世代說起遊戲主機領域,任天堂、索尼、微軟三分天下的局面由來已久,不少年輕一代的玩家似乎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殊不知把時鐘撥回到二十多年前,主機市場上活躍的玩家卻不止這些,在索尼PlayStation 2、任天堂GameCube 和微軟Xbox 推出之前,開啟第六世代遊戲機歷史的,是當時大名鼎鼎的世嘉。
  • 史上令人惋惜的經典遊戲機,世嘉土星為何輸給了索尼PS?
    我們知道:如今索尼和微軟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次世代遊戲主機,兩者雖然是競爭對手,但是由於目前產能都不足,因此兩臺主機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所以都不愁賣不出去。同時,任天堂的老主機Switch的銷量依舊不錯,似乎沒有受到PS5或Xbox新主機的影響。
  • PS5賣爆、小霸王破產、世嘉退圈,遊戲圈怎麼了?
    迅速佔領全球市場的任天堂,在家用遊戲機市場豎起了高牆。這時一家對標任天堂的公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它就是世嘉。世嘉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一家叫做Service Game的美國公司,看名字就知道,它是一家提供遊戲服務的公司,對象是美國軍方,產品基本上是點唱機、老虎機之類的東西。
  • 世嘉:一個在作死邊緣上瘋狂試探的遊戲公司
    本文由 遊稽寫手團 安特 提供丨編輯:文毒在遊戲史上不乏一些因為工作人員「失誤」而作死最後不得不道歉的遊戲公司,但你可能想不到竟然有世嘉這麼個公司一直在作死邊緣瘋狂的試探。作為任天堂和索尼曾經最大的對手之一,世嘉為業界和玩家帶來了很多創新的構思。
  • 一文解析晶圓雙雄臺積電與聯電的恩怨情仇
    一文解析晶圓雙雄臺積電與聯電的恩怨情仇 半導體行業觀察綜 發表於 2020-12-16 14:47:12 據臺媒聯合報報導,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昨天舉行四十周年園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