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O的辦公室從河邊搬到了武漢良友紅坊藝術社區的一棟小獨棟建築中。良友紅坊藝術社區的前身是肉聯廠的配套廠房,是武漢肉聯廠在1960年代的配套廠,豬鬃廠,羽毛廠,工廠中的建築物都是具有生產力性質的舊工業建築物。UAO負責工廠的景觀設計以及核心建築。
ADC藝術中心(UAO設計的紅場核心建築)
延續:從規劃和景觀的角度進行設計
良友紅坊藝術社區的前身是武漢豬鬃廠和羽毛廠,它在1990年代被用作建築材料市場。隨著城市的發展,建材市場逐漸萎縮。由於功能使用的變化,工廠中的建築物建於不同的時代。紅磚單層木桁架瓦屋面工廠建於80年代,多層磚混結構,工廠的外表面是水磨石。還有90年代的外牆瓷磚或小型馬賽克建築;上海水石的總體規劃保持原有的小規模。建築的基本結構和外表面材料使歷史痕跡得以表現並延續了不同的建築形式。
紅坊整個區域的鳥瞰圖(紅色是新的UAO辦公室)
在設計和梳理過程中,在工廠的核心區域發現了一個內部空間很大的單戶住宅。它位於高大的紅磚煙囪和水塔旁邊,前者是工廠的配電室。在高聳的內部空間中,陽光從頂部的天窗和夾層地板的窗戶傾瀉而下,照耀著充滿歷史氣息的燻制老牆,充滿空間感。UAO的創始人兼首席建築師李濤決定將其作為自己的辦公空間。
發電機房裝修前發電機室的外觀
發電機房改造前內部空間
夾層僅由中間的200mm直徑的圓柱支撐。彎曲樓梯的添加進一步增強了夾層的重量和漂浮感。它通過建築表達來增強結構的獨立支撐,類似於筱原一男的白之家中心的柱子。中央支柱的輕盈反映了沉重而歷史悠久的牆壁-新體積以純白色反射,舊牆壁僅用牆壁固化劑清潔並刷過以保留原始的煙燻甚至煙燻痕跡,導致新舊之間的對話和對比。這種「髒」也是原始空間的特徵和歷史。
一根柱子支撐其夾層的結構
白色的空間延伸到鋼板書架,櫥櫃和桌子,大廳裝飾有少量紅色和家具。
功能:服務和被服務空間
在確定中間層的形式和位置後,還對UAO的用途和功能進行了梳理。結合UAO多年來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我們將辦公室的功能分為三個部分:辦公室+支持服務+展覽論壇。辦公室包括兩個合作夥伴的辦公室和辦公室大廳;配套服務包括:樣板房,印刷房,會議室和財務室,以及茶水間和洗手間,而展覽論壇則需要乾淨整潔的大空間;根據此功能要求和建築物的當前狀態,高層空間用作辦公區域,而南部較低的區域用作輔助服務空間。高層空間的東側原本是兩層樓的空間,一樓是前廳和展覽廳。 二樓用於會議和論壇,二樓的會議室是輔助服務空間的屋頂。它形成了一個屋頂空間,並成為戶外論壇的絕佳場所。
平面圖
服務空間和辦公空間
服務空間趨於感知,服務空間偏向於理性;服務空間的全彩色和深色空間進一步凸顯了服務空間的純白色,高聳和神聖的神韻。
辦公室:薄鋼板展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