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架王牌戰機壽命將至,棘手難題該如何處理?中國院士立下大功

2020-12-18 烽火營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就是五代機,不過具備自主研製五代機的國家也僅有中美俄3個國家,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個研製出五代機的國家,空軍實力已經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我國航發領域的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我國殲-20各項性能也有所突破。不過隨著我國空軍不斷發展壯大,也面臨著巨大的難題,這次不是空穴來風,數百架王牌戰機壽命將至,這麼棘手的難題該如何處理呢?

數百架王牌戰機壽命將至

雖然現在各國都研製出了很多性能先進的戰機,但是性能再先進的戰機都是有使用壽命的,過去美國和蘇聯冷戰期間研製出了大量戰機,這些戰機幾乎賣遍世界各地。我國在研發出國產戰機之前也購買了很多俄羅斯戰機。

相比美國戰機而言,俄制戰機的使用壽命遠不如美國戰鬥機,壽命只有2000-3000小時,美國戰機的使用壽命卻可以達到5000小時。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蘇-27和蘇-30都是我國空軍中的王牌,但是這些戰機服役至今已經過去了28年,按照正常的使用壽命,這款戰機的壽命已經基本耗盡,未來如何處理這些戰機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優秀院士立下大功

俄羅斯方面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經過改進之後,俄羅斯已經將蘇-35戰機的壽命延長到了6000小時。我國的蘇-27通過加強結構以及更換零件之後,實際使用壽命也進一步提升到了4000小時。這些戰機現在雖然已經超出預計的使用壽命,但是經過改進之後飛機的使用壽命已經大大超出預期。隨著更多新戰機的服役,這些戰機雖然還沒有退役,但是僅被用來執行日常巡航任務,繼續發揮餘熱。

至於我國國產戰機的壽命問題,最早期的戰機壽命只有1000多小時,但是經過無數科學家的努力,我國戰機壽命取得十分優異的成就,我國高鎮同院士從70年代開始帶領團隊對這一問題深入研究,採集了超過400萬億個數據,攻堅克難解決了疲勞強度概率分布這一世界性難題,我國飛機的壽命也從原來的1000小時延長了很多,數據分析,我國殲-20戰機的壽命已經達到了10000小時以上,我國院士可謂立下了大功。

相關焦點

  • 中國反隱身雷達立下大功,美F22戰機無所遁形,馬杜羅取得大捷
    說起隱身飛機技術,美國的優勢與實力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國際上更是數一數二的水平,這也是美空軍最引以為傲的,正是因為有著這一優勢美軍總是能夠在每次的空戰中佔據主動,美國在隱身技術上的花費的時間超過數十年,也是這一技術使得美國的幾代戰機在國際上的追捧者很多,而且許多國家下了訂單,但是近來的一則消息讓美國
  • 英國空難引關注,中國飛機壽命因此延長2000小時,老院士功不可沒
    這兩起事故在當時也引起了全球的重點關注,為了避免同樣的事故發生在國內,中國高鎮同院士便擔起國內飛機結構疲勞和可靠性研究領域的重責,並在之後長期投身該領域進行研究,為中國飛機壽命的增加和結構可靠性設計提供了很多的關鍵數據,並且還幫中國培養出眾多飛機疲勞領域的專家,他的學生僅院士就有5名,為中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衝突升級,中國彩虹4立下大功!沙特人:中國將很快接管無人機市場
    這也讓彩虹-4型無人機搖身一變成為了中東各國使用較多的一款中國製造的多用途武裝無人機。 該機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屬的航天空氣動力研究院研製。完整的一套彩虹-4無人機系統包括1個地面站和3架無人機,以及配套的載荷、武器等輔助設備。彩虹-4型無人機可以遂行偵察並攻擊地面、海上目標的任務。
  • 二戰空戰王牌,德國戰機的剋星: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看過電影敦克爾克的朋友一定對影片中非常逼真殘酷的空戰鏡頭印象深刻,在敦克爾克上空進行空中掩護,同德國戰機進行艱苦鏖戰的正是英國大名鼎鼎的噴火式戰鬥機。每當它的出現總會給陷入絕境的英法聯軍以希望和生存下去的勇氣,最終大部分英法聯軍成功地撤回至英國。在此期間噴火式戰鬥機功不可沒。
  • 這架俄羅斯大客機,曾為殲-20戰機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再立新功!
    毫無疑問,這其中就有這架圖-204航電系統驗證機立下的汗馬功勞。圖-204客機,不用多說了,時運不濟命運多舛,生於蘇聯落日餘暉時,至今沒有大批量產。圖-204是俄羅斯圖波列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研製的雙發中程窄體幹線客機,用於取代圖-154客機和伊爾-62。
  • 二戰日本王牌飛行員,累計擊落超過80架戰機,最終下場不值得同情
    在和諸多對手的較量中,日本的一名王牌飛行員徹底成為了空中「戰機收割者」,創下累計擊落超過80架戰機的紀錄,其中就包括中國的14架戰機。這個日本王牌飛行員就是巖本徹三,他是二戰時期擔任日本海軍零式戰機的飛行員。從1938年首次前往中國內陸參加戰鬥,到後來步入太平洋戰爭,這名日本軍人在戰場上共計取得了80架敵軍戰機的駭人戰果,其中甚至還包含了14架中國軍機。
  • 「空中王牌」續寫勝戰傳奇
    這架抗美援朝戰場上戰鬥英雄王海駕駛過的米格-15戰機,飛越戰火硝煙,見證著這支王牌勁旅的勝戰傳奇。1951年10月,組建剛滿1年、人均飛行時間只有幾十個小時的飛行大隊,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在大隊長王海帶領下飛赴朝鮮戰場,與強敵展開空中血戰。
  • 亞洲最大「飛機墳場」在中國?停放2000多架戰機,規模世界第二
    為了增強空軍這一兵種的戰力,研製性能先進的戰機就成了各國軍事建設的重點,隨著科技的進步,軍用戰機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處理退役戰機就成了讓各國頭痛的難題。戰機作為一種由精密儀器組成的飛行工具,直接拆解未免過於浪費,而且費時費力,反而增加了二次處理成本;若是置之不理的話,很可能會造成某些機密技術洩露,也會給國家造成損失。
  • 世界第二大飛機墳場,就在中國一個小縣城,存著約2000架戰機
    當然若是僅看停放戰機數量的話,美國有世界最大的飛機墳場,中國就擁有世界第二大的飛機墳場。這個飛機墳場位於我國河南的一個小縣城,全稱為魯山軍用機場,專門用來停放中國退役戰機。
  • 最高累計擊落352架!為何二戰的王牌飛行員,全來自德國和日本?
    二戰的空中較量,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殘酷得多,由於同時要處在空中敵機和地面防空炮的火力覆蓋下,即使有幸擊落一架敵方戰機,也有可能在下一秒自己的戰機就被密集的火力打成篩子。另外二戰期間並沒有駕駛艙緊急彈射這種逃生方式,所以一旦戰機有一些嚴重的損失,可能面臨的就是機毀人亡。
  • 走進抗美援朝英模部隊 「空中王牌」續寫勝戰傳奇
    黃振偉/攝(資料圖片)在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機關樓廣場旁,有一架機頭直刺蒼穹的米格-15戰機,機身上塗著「中國人民志願空軍」8個耀眼紅色大字。這架抗美援朝戰場上戰鬥英雄王海駕駛過的米格-15戰機,飛越戰火硝煙,見證著這支王牌勁旅的勝戰傳奇。
  • 螺旋槳戰機如何對抗噴氣式戰機?美軍王牌用伏擊戰術,戰果驚人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1944年9月10日,美國陸軍航空隊第8航空軍361戰鬥機大隊375中隊的德魯中尉駕駛他的座機「底特律小姐」號起飛。這是一架美制P51D野馬戰鬥機,發動機馬力強健並且擁有強大的火力。
  • 壽命增至1萬小時,高院士榮獲金獎
    現如今衡量一架戰鬥機的標準主要有四個指標,分別是:超機動,超隱身,超音速巡航以及超強信息優勢這四個方面,但是除了這四個重要指標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常規指標,那就是戰鬥機機體的壽命長短
  • 巴基斯坦公開真相:梟龍從未擊落印度戰機,F16才是空軍的王牌
    ,F16則擊落了印度的一架米格21「野牛」與一架蘇30MKI戰機。巴基斯坦形容F16自始至終都是空軍的王牌戰機,在空戰中F16使用AIM120-C5空空飛彈,利用射程優勢壓制印度的戰機,為當天空戰勝利立下了頭功。
  • 高鎮同院士:「一門六院士」,助數千架飛機「延壽」
    在一代代中國戰機的背後,有一群為戰機「保駕護航」的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結構疲勞與可靠性國際知名專家,我國飛機結構壽命與可靠性理論的奠基人,今年91歲的高鎮同院士,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位。▲高鎮同在自己書房。
  • 實現數百公裡實時跟蹤,南京大學超導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
    集微網消息,近日,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 實現數百公裡實時跟蹤 南京大學超導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
    集微網消息,近日,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 數架王牌戰機輪番轟炸
    美軍機輪番轟炸S-400隨著俄羅斯多種新型武器的亮相,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終於坐不住了,美國直接派出數架王牌戰機輪番轟炸俄羅斯,美國終於被激怒了嗎?原來,美國空軍將俄羅斯視為假想敵,組織了一次模擬演習,而此次演習的訓練項目,就是摧毀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
  • 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封存2000餘架戰機,就在中國這座小縣城裡
    世界各國是怎麼處理這些退役下來的戰機的?以美國為例,美國空軍由於面臨高強度的訓練,戰機的使用壽命大大減少,美空軍將超過使用壽命的戰機安置在大型「飛機墳場」中,這一飛機墳場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戴維斯·蒙山空軍基地,該基地處在沙漠之中,氣候乾燥,便於退役戰機的封存和維護。
  • 殲20最佳「陪練」現身,曾是中國的功勳戰機
    (趙煦院士身後的殲6靶機)近日,《解放軍報》對中國工程院士、高級工程師趙煦進行了專題報導,其中趙院士在一線機場指揮放飛無人機的鏡頭中出現了一個久違的身影,那就是已經退役8年了的殲6戰機,據悉正是趙院士領導團隊經過長年技術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