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書法藝術的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秘法不可分的,五千年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書法的研究和創新一直就未停歇過。書法發展是一個循環操作步驟,臨帖+創作的過程。那麼想學書法就必須看真跡,臨真跡,有名師指點如何臨真跡,三者缺一不可。在古代,真跡的代名詞就是孤品。意味著全天下就這一份,就算是頂級的士人別說看真跡了,看到一份別人臨的好的作品都是可遇而不可得。書法有很強的技術性。我們在臨帖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鍛鍊手的肌肉記憶,到你創作時,能夠下意識寫出你想要的線條,結構。這點和很多運動相似。學習書法除了最基本的技法訓練外,還需要你的書法品位,需要你多了解古文字學,需要你思考書法史,形成自己的書法語言,只有到這個階段,書法才是藝術。只有有自己的書法語言的書法家才算書法家。
清代著名書法家鄭板橋14幅精品書法對聯欣賞:
書者介紹: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書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看似隨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生跳躍靈動的節奏感。板橋早年學書從歐陽詢入手。其字體工整秀勁,但略顯拘謹:這與當時書壇盛行勻整秀媚的館閣體,並以此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字體有關。對此,鄭板橋曾說:"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在他40歲中進士以後就很少再寫了。鄭板橋書法最被稱道的是"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人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