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銳龍 9 3900X在Corona Renderer 渲染測試基準測試中可以輕鬆擊敗英特爾最新的第10代酷睿i9-10900K,比基準測試早了近四分鐘。銳龍 9 3900X可以在較低的頻率和較低的溫度下運行。這表明即將推出的基於Zen 3的銳龍 4000 CPU具有更高的IPC,可以進一步削弱英特爾的Comet Lake-S和Rocket Lake-S產品的前景。
英特爾最近發布了第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該處理器具有多達10個內核,20個線程和可以達到5.3GHz。迄今為止洩漏的一些基準測試表明,旗艦酷睿i9-10900K 緊跟 AMD銳龍9 3900X。現在Corona Render Test基準測試顯示了相似的結果,英特爾晶片似乎已在相當大的努力下使AMD的12核相對容易地完成。
CoronaRenderer渲染器是一個真實感渲染器,可作為獨立應用程式或3D Studio Max或Maxon Cinema 4D的插件使用。CoronaRenderer渲染器完全基於CPU,包括一個高質量的降噪器,要使用可選的Fast Preview Denoiser插件,需要兼容的NVIDIA Maxwell或GPU。
在AMD 銳龍9 3900X和Intel Core i9-10900K之間比較了渲染一個完整場景所需的時間。銳龍 9 3900X的運行頻率接近4.1 GHz,而Core i9-10900K可以達到4.9 GHz的全核芯熱速度提升頻率。AMD CPU的運行溫度也更低一些,最高溫度記錄為75°C,而英特爾第十代旗艦產品在某些內核上的溫度接近84°C。英特爾CPU已顯示與DDR4-4400 CL16 RAM配對,但未顯示AMD裝置的此類信息。
在國外科技達人測試中銳龍9 3900X可以在20分鐘內完成渲染和去噪,而Core i9-10900K則需要23分鐘將近24分鐘才能完成渲染和去噪。近4分鐘的時差似乎並不多,但是這裡要注意的幾點很少。
首先時間差雖然很小,但可以在較大的渲染項目中節省大量時間。其次與Core i9-10900K相比,銳龍9 3900X能夠在相對較低的頻率和較低的溫度下快速完成項目。
儘管這可以歸因於銳龍9 3900X提供的四個附加線程,但它也表明英特爾在Comet Lake的IPC方面並不能做很多事情,主要是因為底層體系結構仍然是舊的Skylake核心。這可能就是為什麼Core i9-10900K需要將所有內核推向接近5GHz的頻率,以避免陷入尷尬境地的原因。不幸的副作用是觀察到溫度升高。
AMD將在幾個月後宣布基於Zen3的銳龍 4000臺式機CPU。如果傳言屬實,預計與基於Zen2的銳龍3000相比,這將帶來15-20%的IPC增長。這給Comet Lake-S帶來了麻煩,而英特爾將不得不做出一些迷惑來製造Rocket Lake-S,後者又是14納米的一部分,與即將推出的銳龍產品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