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3日 09: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泰國和中國相知相通」(我在中國當大使)
——訪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
海外網 張六陸
1975年7月1日,中泰在北京籤署建交公報,兩國關係掀開了嶄新篇章。45年間,中泰並肩攜手,保持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在兩國建交45周年之際,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細數了兩國合作的累累碩果,也表達了對「泰中合作又一個五十年」的熱切期待。
做志願者參與中泰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發生後,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第一時間向中方致信慰問,泰國各界也紛紛為中國加油打氣。在一線見證中國戰疫全過程的阿塔育看到了中國人民在困難面前的堅韌,「中國的有力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為各國提供了寶貴經驗」,也感受到了泰中友誼的溫度。阿塔育說:「泰國社會各界為中國人民錄製了很多加油鼓勁的視頻,捐贈了大量物資。如今,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也在為泰國做同樣的事。」今年5月,阿塔育和泰國在京的外交官們一起做志願者,他們打包了180多箱中國捐贈的醫療物資,運送給泰國的醫護人員。
在抗擊疫情之外,阿塔育還看到了中國在其他各個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了互聯互通,中國科技促進了物流和醫療等領域的發展。」阿塔育表示,「中國在消除貧困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已有8億多中國人實現脫貧,這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有益借鑑。」引起阿塔育注意的還有中國的教育,「很多中國大學畢業生在泰國取得了成功,他們能掌握中、英、泰三門語言,各項專業知識技能也很紮實,這反映出中國教育系統的強大競爭力。」
直播為泰國水果「帶貨」
儘管是第一次以大使的身份常駐北京,但阿塔育與中國的緣分早已結下。阿塔育表示,他很多年前就來過中國,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人文和自然景觀都獨具魅力。」從成都都江堰到上海、廣州的天際線,從北京的古廟樓宇到內蒙古的鋼鐵企業,阿塔育看到了中國傳統與現代的完美交融。而從福建人的生活起居,更是讓他真切感受到了兩國文化的相知相通。「每年都會有很多泰國人來到福建,福建的食物、文化、氣候都與泰國非常相似。」
據悉,泰中兩國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正是這份長久的互動,塑造了兩國相似的文化、歷史和信仰。如今,「泰中一家親」也有了更多的時代註腳。「去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時,習近平主席授予詩琳通公主『友誼勳章』。」阿塔育說,「詩琳通公主每次到中國來,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行程。很多泰國人會跟隨她的腳步來中國旅遊。」每年大約有1000萬中國遊客到訪泰國,也有近100萬泰國遊客來到中國。阿塔育還特別強調,赴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來自中國各地,既有大城市,也有小鄉鎮,這足以證明兩國社會交往之深。
除旅遊之外,泰中民間交往離不開美食這個載體。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優質的水果、美味的泰餐已經成為了泰國的名片。在前不久舉行的「6·18購物節」上,泰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長朱林通過中國正流行的網絡直播方式為泰國水果「帶貨」,泰國水果在中國電商平臺的銷量也因此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阿育塔表示:「泰中人民都有從網上獲取信息的習慣,我們正在藉助抖音等平臺向中國消費者介紹泰國的產品。電子商務極大增加了商品的可視化程度,我們也打算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推廣泰國餐廳和泰國美食。」
兩國合作還有更多可能
以堅實的民心相通為基礎,阿塔育看到了兩國合作的更多可能。近年來,泰中經濟合作日漸加深,雙邊貿易額持續走高。在繼續保持泰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同時,中國還在2019年首次超越日本成為泰國第一大外商投資來源國。面對累累碩果,阿塔育仍顯得有些「不滿足」:「在東協國家裡,泰國還不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印尼等國與中國的貿易量都比泰國要多,我們希望能夠繼續加深與中國的合作,提高泰中貿易在中國-東協貿易中的比重。」至於如何擴大兩國經貿合作,經濟學出身的阿塔育也給出了自己的構想:「泰中有很多可以加深合作的領域,但受制於兩國並非鄰國,雙邊貿易多以空運和海運的方式進行。未來,泰中可以單獨設立雙邊自貿區,進一步促進兩國商品的流動和銷售。」
兩國在區域事務上的攜手而行,進一步拓展了泰中關係的邊界,也豐富了雙邊合作的內涵。去年,泰國接棒新加坡出任東協輪值主席國,在泰方「同心協力共同前進,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的推動下,中國與東協的經貿合作水平屢創新高。2019年10月,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進一步釋放了自貿區的制度紅利。「泰中兩國都受益於中國-東協合作的大框架,合作是全面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曾從事泰國東協事務多年的阿塔育感慨,「如今,東協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這歸功於中國與東協之間龐大的自由貿易區。」而對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阿塔育也充滿著期待:「RCEP涵蓋16個國家,覆蓋人口超過35億,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為東協與中國帶來實現共同繁榮和互聯互通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