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創新大會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啃下「硬骨頭」 做創新尖兵

2020-09-09 國家電網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國家電網公司2020科技創新大會提出,要以技術攻關行動為依託,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到2025年要達到160億元,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勇闖技術「無人區」,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奮進號角激勵人心,公司系統廣大科研人員認真學習貫徹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紛紛表示深受振奮鼓舞,今後將立足攻關項目,爭做創新尖兵,勇闖技術「無人區」,啃下關鍵領域「硬骨頭」,著力解決各類「卡脖子」瓶頸技術難題,為公司科技跨越發展奉獻智慧和力量。

攻堅關鍵核心技術

浙江舟山供電公司海洋輸電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鄭新龍參加完公司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後回到了舟山,立即投入535千伏直流電纜試驗後的數據分析等工作。他說,此次大會充分體現了公司黨組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和總體戰略布局,對於舟山海洋輸電技術研究中心是一次重要機遇。「後續,實驗室將持續加強基礎前瞻性研究的試驗能力建設,圍繞超高壓交直流海底電纜試驗平臺、海底電纜線路環境模擬試驗平臺和海底電纜線路水下探測試驗平臺,重點實現電纜高海況施工、高性能製造、高精度監測等領域的技術突破。」

近年來,國網上海電力圍繞電網「卡脖子」技術,布局智能配用電、韌性電網、虛擬電廠、電網機器人等技術,做好核心技術專利布局,強化新興領域技術儲備。上海電科院科技部副主任方陳說,作為從事科技研發攻關的基層科研工作者,近年來主要參與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配電網微型同步相量測量應用技術》項目。項目研發的微型同步相量測量裝置及相關系統,將極大提高對電網的感知精度、頻度和同步性,為公司加快推進能源網際網路建設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中國電科院科研人員在特高壓試驗大廳開展試驗準備工作。

中國電科院開關試驗團隊活躍在配電網新型開關設備技術研究領域,2018年以來,團隊先後研發出ZNZ8智能斷路器及其開關櫃、ZW68一二次融合柱上斷路器等技術成果,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並以成果轉化方式轉讓60餘家國內外主流製造企業,為先進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技術支撐。「公司科技創新大會對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提出了要求,我們團隊將進一步結合自身成果及多學科研究優勢,立足電網實際,做好智能先進配電開關研發攻關工作,圍繞先進配電開關綜保裝置內置、溫升、分合閘線圈電流監測監測技術重點開展攻關,為公司戰略目標貢獻科研力量。」開關試驗團隊負責人王承玉表示。

國網冀北電力虛擬電廠攻關團隊勇闖技術「無人區」,建成全國首個經國家能源局批覆以市場化方式運營的虛擬電廠示範工程,初步形成能源網際網路示範樣板。國網冀北電力虛擬電廠攻關團隊將認真貫徹公司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挑戰虛擬電廠核心技術,全力打造虛擬電廠二期示範工程,提供能源網際網路建設落地應用解決方案,促進新能源發電就地消納,全力助推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建設。

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安徽電科院六氟化硫氣體實驗室是公司首批八個重點實驗室之一。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六氟化硫氣體特性分析、回收、回充和淨化處理裝置被列為國家第二批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實驗室主任趙躍表示,收看公司科技創新大會後,感到電網科技工作的春天已經來臨。「當前,我們正在參與的國家重點項目《環保型低壓開關設備研發與示範應用》研究,不斷提高六氟化硫氣體循環利用率,拓展在役電氣設備智能檢測領域中高精尖技術應用研究,研發新型環保型絕緣氣體檢測與運維關鍵技術,為新型絕緣介質的應用奠定技術基礎。」

變壓器故障早期確診是世界性難題。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電科院油氣檢測專職張曉琴主要從事電氣設備「健康」體檢工作。張曉琴表示,她所在的團隊將通過開展狀態監測方法、特徵因子檢測技術、智能化診斷方法等全過程體系化創新,攻堅設備「故障因子」篩查技術,實現在業界「0」的突破,力爭在非停電狀態下超前確診設備「病灶」,全面提升在國際舞臺的話語權。

國網重慶電科院開展重慶500千伏張家壩變電站設備科技攻關。

湖北電科院能源網際網路技術中心長期開展能源網際網路配電多主體柔性互聯互通和安全可控關鍵技術研究。該中心主任沈煜表示,中心將圍繞制約能源網際網路發展的「雙高」重點領域開展攻關,培養一流團隊,創作原創成果,研究多主體柔性互聯技術,研發新型柔性可控裝備,促進多主體互聯互通;研究功率精準控制、協調優化和智能調控技術,實現多主體智能匹配和高效運行;研究新型通信技術應用和信息安全技術,確保能源網際網路安全運行。

今年,福建電科院積極探索數位化智能臺區建設新技術,自主研發並建成了國內首個基於「高集成全層級電氣拓撲自動識別」技術的智慧配變臺區。福建電科院網際網路中心感知技術研究室主管範元亮說:「今後,我們將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研究,以配電臺區精細拓撲為基礎,開發分段線損分析、三相不平衡與配變重過載監測、漏電監測與研判等功能應用,推動主動精細化供電服務,助力電網向能源網際網路轉型升級。」

爭做央企創新標兵

毛偉明董事長在公司科技創新大會中提出「需要電網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南瑞集團電網調控技術分公司高級應用研發部業務專家羅玉春說,這為產業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電網調控自動化領域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我將充分發揮調控自動化專業特長,加速推進『大雲物移智鏈』等數位技術與電網調控技術的融合,積極參與建設『共享、智能、開放、安全』為特徵的新一代調度控制系統,提升電網在線安全分析軟體的實用化水平,為大電網安全運行、清潔能源消納和電力市場化運作提供有效支撐,為推進電網向能源網際網路的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國網天津電力科技創新中心通過遴選科技創新優秀人才,組建電力系統自動化、信息安全與大數據等六支柔性團隊,集中力量開展課題研究與科技攻關,建成了世界首個混合自勵型220千伏/30兆伏靜止同步串聯補償器示範工程。當前,能源網際網路示範區建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重大科技工作進入攻堅關鍵時期,國網天津電力科技創新中心團隊將堅持弘揚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及工匠精神,在核心技術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為公司戰略在津落地貢獻科技智慧與力量。

國網江蘇電科院科研人員開展電力物聯網傳感器典型布點方案研究。

遼寧電科院新能源技術攻關團隊聚焦新能源發電的高效消納與利用,致力於攻關氫電綜合利用消納新能源技術。半年來,他們重點開展氫電綜合模擬實驗室建設及電制氫建模仿真研究,預計再用半年時間形成一套完整的氫電綜合利用研究體系。團隊負責人戈陽陽說,公司科技創新大會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這讓團隊更加堅定了打破氫電耦合運行技術瓶頸、開展氫電綜合利用技術攻關的信心。團隊計劃用3年時間「啃」下這塊「硬骨頭」,實現電制氫方面成本及技術突破,為發展以清潔能源製取「綠氫」的氫能產業、打破行業壁壘貢獻力量。

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技術專家李溫靜致力於物聯管理體系及邊緣計算技術的研究。李溫靜表示,通過學習公司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一方面看到了公司科技創新的巨大成果,另一方面也看到了部分核心技術存在的差距。「後續工作中,我們團隊將進一步落實大會精神,持續開展核心器件的國產化替代及高速採集算法的掌握和自主優化,助力能源網際網路建設。」

國網智能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專業從事以電力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運維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掌握了電力系統智能運維等領域的38項核心技術。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學習毛偉明董事長的講話深受鼓舞,提振了國網智能公司建設科技創新型企業的信心。「我們將牢牢堅持『產品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企業強』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產品的自主決策和智能分析能力,做大做強電力機器人、無人機等核心業務,以智能運維為核心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爭做創新尖兵。」

相關焦點

  • 公司科技創新大會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啃下「硬骨頭」做創新尖兵
    國家電網公司2020科技創新大會提出,要以技術攻關行動為依託,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到2025年要達到160億元,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勇闖技術「無人區」,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國家電網公司加強科技創新推動跨越發展
    「張北柔直工程創造12項世界第一」「專利累計擁有量連續10年排名央企第一」「獲中國專利獎金獎1項」……翻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0年科技創新工作成績單,這些成績是一年來公司創新跨越的精彩註解。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佔據著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 科技興企,創新有為!河南電科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支撐電網安全運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通訊員 王丹 王雨辰多年來,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積極開展科研攻關,大力推進「雙創」工作,持續完善研究體系,著力培養人才隊伍,不斷強化智慧財產權和技術標準管理,科技創新水平一直處於國家電網第一梯隊,科技成果對標指數連續多年位居A段。
  • 國家電網公司召開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投產總結表彰大會
    12月29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召開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投產總結表彰大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激勵動員公司廣大幹部職工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為推動能源轉型、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辛保安,吉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吳靖平,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出席會議並講話。
  • 國家電網公司4個創新工作室獲全總命名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共有4個創新工作室獲命名。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是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引導廣大職工積極參加群眾性創新活動的重要平臺。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每三年評選一次,國家電網公司目前共39個創新工作室,此次獲命名的是: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衡水供電分公司李寧創新工作室、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成武縣供電公司牛德成創新工作室、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株洲供電分公司廖麗萍創新工作室、國網陝西省電力公司寶雞供電公司周紅亮創新工作室。
  • 「創新•引領」盈峰環境第一屆科技創新總結表彰大會圓滿落幕
    11月28日,盈峰環境第一屆科技創新總結表彰大會在盈峰環境長沙產業園隆重舉行。美的控股總裁、盈峰集團董事長何劍鋒和盈峰環境董事長兼總裁馬剛等公司主要領導共同出席,見證公司科技人才激勵舉措和創新成果。公司往後將每年舉辦一屆科技創新總結表彰大會,將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的成果一直延續下去。
  • 「文化視野」當前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下科研人員樹立正確政治觀和價值觀的必要性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系,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改進科技評價體系,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科技創新引領驅動發展已經成為普遍共識。
  • 國家電網公司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年度建設工作...
    國家電網公司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年度建設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發布時間: 2020-12-15 15:32:06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 12月8日,國家電網公司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組織技術標準工作組與清華大學
  • 國家電網的飛輪效應
    2017年,國網入選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負責牽頭實施國家「科技創新2030」智能電網重大項目。按照國家電網計劃,到2020年將形成「五縱六橫」特高壓輸電骨幹網架,全面建成堅強智能電網。03啃下硬骨頭 正面「剛強」2019年10月14日,國家電網發布《泛在電力物聯網白皮書2019》,重點解讀泛在電力物聯網推動構建分布式光伏服務、綜合能效服務、電動汽車服務等七方面生態的建設模式、服務內容。
  • 甘肅電科院學勞模聚正能在科技創新徵程中勇爭先
    >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趙娜 張吉娜  「榮譽歸功於團隊,屬於電科院、屬於甘肅公司、屬於國家電網公司。勞模榮譽是對一線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和獎賞,是對每一位科研人員的鞭策和鼓勵,更是我前進的動力」。在電科院召開的「感恩、忠誠、爭先」主題文化實踐勞模交流座談會上,「全國勞模」鄭偉分享參加表彰大會的經歷,談到獲獎感受時說道。  據悉,鄭偉同志剛剛參加完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接受了黨中央、國務院表彰,帶著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全國勞動模範」稱號載譽歸來。
  • 馬志程:科技創新為電網發展助翼
    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志程帶領記者參觀該院能源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實驗室時如是說。「通過積累、抽取、分析某個時期電力能源消耗狀況,就能看出這個地區經濟的好壞。比如我省在疫情期間,經濟相較有些省份是在上行,這就是電力數據所反映出來的。
  • 揭榜掛帥,激活科技創新「一江春水」
    一句「揭榜掛帥」,在國家電網公司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上激起了千層浪。「英雄不問出處,誰有本事誰揭榜,誰最能幹誰挑梁。」科技創新大會上關於「揭榜掛帥制」的論述簡單直白,釋放出的信號也很清晰,那就是打破科技體制機制上的條條框框,充分調動創新主體的智慧和能力,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 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關愛科研人員,習近平這些舉動很暖心
    他曾說,要切實保障並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理直氣壯地讓真正有作為、有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名利雙收」。  使他們「名利雙收」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科技創新的作用日益突顯。
  • 跑好貴州科技創新接力賽
    貴州科技獎勵制度自2001年設立以來,已經成為全省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新道路上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取得一個又一個優秀的科技成就,推動形成了尊重科學、激勵創新的濃厚氛圍,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創新激勵機制 山能重裝411萬餘元獎勵科技功臣
    「我們的『無人值守智能裝車系統研發和應用』項目獲得集團公司科技創新成果特等獎,並拿到10萬元獎勵,真是太高興了。」4月7日,山東能源重裝集團泰安煤機公司崔冰看著表彰文件自豪的說。近年來,山能重裝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推動企業創新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廣泛搭建平臺,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廣大幹部職工立足市場需求和智慧化發展方向,積極開展職工創新創效創優活動,企業科技創新水平逐步提高。
  • 納翔出席南寧三中科技創新表彰大會 寄語學子做科技創新的時代...
    納翔出席南寧三中科技創新表彰大會 寄語學子做科技創新的時代弄潮兒探索者 2020-06-24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璧山:「二十五策」激勵科技人才 激發創新活力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璧山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行動計劃,把科技工作作為推動人才工作重要抓手,加大人才發展投入,優化人才生態環境,推動人才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一大批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環境日益濃厚。
  • 中國離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還有多遠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三次參加兩院院士大會,每次都對我國科技發展提出殷切期望,又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加快科技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進一步強調指出: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 堅持「四個面向」推進科技創新 大工召開2020年科技獎勵大會
    12月9日上午,大連理工大學2020年科技獎勵大會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大工黨委書記王寒松、校長郭東明為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團隊代表頒獎。大工領導、黨委常委、校長助理、副總會計師出席會議,並為獲獎個人和集體代表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