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中醫藏象與西醫解剖之不同

2020-12-24 騰訊網

經常有病人拿著化驗單說:我的化驗指標都正常,為什麼說我腎虛。

對於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內涵,中醫藏象是「藏居於內,象現於外」的五臟學說,中西醫角度是不同的。

中醫的臟腑≠西醫的臟器,中醫臟腑不只是形態學上的髒,更是天人合一「象」(功能)的概念,西醫臟器是解剖器官的概念,是兩套不同的理論體系。

西醫脾臟

西醫的脾臟,位於腹腔的左上方,成年人的脾長約10cm~12cm,寬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是機體最大的淋巴器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有過濾和儲存血液的功能。

中醫脾臟

中醫脾臟是形神、時間、空間的藏象結構。

《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篇第九》:「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

《難經》記錄了脾的形態和功能:「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主藏意。」

五行:脾屬土。

五色:主土黃色。脾病則面黃,黃如羅裹雄黃者生,黃如枳實者死。

五聲:宮音。脾胃有餘,多言語含糊。

五液:涎為脾液,脾土壅滯則多痰涎。

五體:脾主肉,有脾則生肉,肉傷則脾傷,脾病則肉重。

五勞:久坐傷脾,脾不運而生溼。

在腑:脾與胃形成臟腑表裡關係。

在時:脾主長夏。。

在脈:右關以候脾。脈大而緩為髒脈本象。

在竅:脾開竅於口。唇赤則脾熱,唇白則脾寒,唇青黑則脾胃敗死。

七情:在志為思,思慮過度則傷脾,可甘以補之。

過傷:過飽傷脾,脾不運化。

脾主運化:

《素問·經脈別論》「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所以脾主運化包括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運化水谷功能旺盛,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才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的養料,使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脾居中央,灌溉四旁」,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脾虛失運可見: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眼花、面色晄白、唇、爪淡白無華、少乳、經閉等症狀。脾主肌肉,脾虛則瘦削、久敗瘡。

脾居中焦,可上騰而下達。在水液代謝的全過程中,對調節並維持水液平衡起重要的作用。若脾失健運,則水溼內停,聚溼成痰,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脾不化溼可見:白帶、黃疸、暑溼、溼溫、溼痺、洩瀉、淋濁等。土不制水則見:水腫、腹水、咳喘等症狀。

脾主統血:

《靈樞·本神》篇:「脾藏營」。脾具有統攝、控制血液,使其循經運行不致溢出脈外的作用。「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血由氣所攝,血隨氣行,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氣虛則血脫。脾虛,氣不統血可見:崩漏、月經過多、肌衄、便血等症狀。

《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中:「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下血,先便後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 仲景取溫脾攝血的柏葉湯和黃土湯,以止血。

中醫的脾臟:是運化水谷精微及水液,升清,統血、攝血的功能。五行屬土,主黃色,宮音,主長夏,在腑為胃,在體主肉,在志為思,在液為涎,開竅於口,在味為甘,右關脈以候脾。

宋·劉詞《混俗頤生錄》:「食不欲粗及速,速即損氣,粗即損脾,脾損即為食勞。」所以食不厭精、細嚼慢咽才利於保護脾土,因為「後天之本在脾,脾為中宮之土,土為萬物之母。」

相關焦點

  • 中醫把脾歸為五臟之一,為什麼西醫把脾切掉人還能存活?
    中醫「脾」中醫把脾歸為五臟之一,為什麼西醫把脾切掉人還能存活?在中醫臟腑學說中,脾屬土,居五行核心地位;功能上主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全身。如果打個比方說,脾非常類似於發動機中的「化油器」,在維持正常運行中不可或缺,被稱為「後天之本」並不為過。
  • 中醫把脾命名為五臟之一,而西醫可把脾割掉,人能活,為什麼?
    其實這兩個「脾」並非同一個概念,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先知道,二者有何不同。1、位置相同在中醫古籍《類經圖翼》中有關脾所在位置的記載:形如刀鐮,與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西醫解剖學認為位於膈之下,左上腹(即左季區),在胃的左上方與胃底相鄰。這樣看來,位置也是對的上的。2、功能不同中醫認為的「脾」為五臟之一,生理功能包括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
  • 藏象學說對中醫臨床有重要意義
    解剖實驗:《靈樞·經水》篇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數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皆有大數。」《靈樞·腸胃》篇還記載了解剖實例,《難經》對有些藏腑都記有大小、長短、容積、重量等具體數字。
  • 西醫與中醫的區別,通過此文,一目了然
    西醫和中醫各有依據,各有注重點。一,兩者各有什麼依據。1,西醫的依據是什麼?依據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哲學思想,如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等等等等。是古代哲學思想的寶貴結晶,也是擁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醫學的理論體系。二,兩者各有什麼注重點?1,西醫的注重點是什麼呢?
  • 中醫和西醫說到的脾有何不同?越來越多人出現脾虛,和什麼有關?
    根據病症的需要,採用的緩解護理方式也不同,如今常見的方式無疑是西醫,但隨著養生觀念不斷提升,中醫也逐步被人接受,比之前境況好多了,再一次在治病方面得到尊重。最好的緩解方式是中西醫一起辯證看待,當然出發點不同,對於病症的治療也不一樣,最常見的對於臟腑器官的解釋也不一樣,以脾來說,中西醫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希望你能多注意。
  • 中醫和西醫的區別
    那麼治療視神經萎縮,很多人剛開始都會選擇西醫,但其實西醫並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可以去恢復視神經萎縮,那麼西醫和中醫有什麼區別呢? 1、起源不同 起源於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
  • 中醫之脾:你對脾臟到底了解多少?
    實際上,古代中醫的脾到底是脾還是胰腺都沒有搞清楚。所以說,脾有消化的功能實際是一種錯誤的理論。有可能你聽了一定會大吃一驚的,因為所有的中醫書上都說,脾是與消化食物有關的。我進一步還想告訴你的是,這一錯誤的理論依然可以指導臨床,那就更奇怪了,這是為什麼呢?你聽我從頭說起。中醫學中,有關內臟功能的理論,叫藏象學說。大家都讀西藏的「藏」,實際應讀躲藏的藏,意思是內臟藏在身體內。
  • 脾腫大的中醫論述
    在中醫上,和西醫的「脾」存在一定的區別,這是歷來學術上的爭議。但是從臟器的實際來看,中醫的脾和西醫的「脾」實際上的位置和器官相差不遠。我們主要從脾臟切除術以後的後遺症來反參中醫的「脾」,實際不難發現幾乎等同於西醫的脾臟。
  • 中醫基礎理論——藏象學說
    體內的內臟可以分三類: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五臟(心、肝、脾、肺、腎)與現代醫學不同的是中醫的五臟指的是人體的五個系統,包括臟器和功能,而不是臟器本身。比如區別比較大的脾系統,中醫中脾主運化,主統血,其華在唇,開竅於口;它包含了整個功能系統,而不是現代醫學中解剖的脾。五臟的功能是化生貯藏精氣(精氣血津液),多為實體。
  • 中醫學生命觀之藏象(上)
    中醫學生命觀是指中醫學對人體臟腑組織與生命活動的認識,是在整體觀思想指導下,通過對人體生命現象的觀察,研究人體臟腑組織、精氣血津液、經絡的組成以及生理病理、人體體質的差異及其與健康和疾病關係的理論體系。
  • 中醫解剖學:神秘的藏象系統!
    作者:李衛東 人體上的皮影戲小時候我們總愛玩這樣一種遊戲:將手電光照射在牆上,然後把手放在手電前面,雙手不同的重疊,會在牆上顯現出不同的圖形,有時像狗,有時像狐狸,水平高超的人還可以弄出逼真的人物肖像。但必須注意,無論多麼相似,映在牆上的畫面都是假象,狗並非是狗,人也並非是人。
  • 中醫和西醫,兩個不同的醫學體系
    抖音刷到《中醫紀錄片素材鑑賞師》,裡面有個對中醫皮膚專家哈剛的訪談引起我的注意,訪談裡哈剛大夫是這樣說的,有一個病人他有溼疹,找他看病,看幾次以後病人跟他聊天,告訴哈剛大夫他實際上還有一種病,什麼病呢?
  • 藏象之 人體生理的秘密
    很多人說藏象不就是五臟六腑嘛,何必搞個藏象這麼難懂的詞語來形容。如果這麼簡單地理解你就錯了。首先說「藏」,主要是指藏在於體內的臟腑組織器官。也就是我們說的五臟六腑。再說「象」主要是指表現與體表外的生理,病理現象。總的來說:藏象就是人體的臟腑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所以中醫的藏象不是西醫所說的簡單的五臟六腑,同時還包括了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現象。
  • 一位西醫這樣講中醫腎虛,讓中醫黑們無地自容!
    本文作者「樂泉」是一位西醫,因在網絡上撰文支持中醫,最近被中醫黑們瘋狂騷擾。是什麼樣的內容會讓中醫黑們惱羞成怒呢?以下是他理解的中醫腎虛:· 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是兩碼事,中醫的腎是一個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西醫的腎,就是解剖的腎。中醫的腎的概念大於且包含西醫的腎的概念。
  •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看過此文一目了然!
    在不同領域,中西醫各自有一些擅長的療法。掌握了其中的規律,在選擇中西醫的問題上,可以更加方便。 一、這些病先看中醫 01 偏頭痛 首先檢查明確病因,在排除器質性問題後,採取中醫調理。偏頭痛大多沒有病因,屬於功能性紊亂,西醫沒有更好的辦法。
  • 中醫西醫到底哪個好?中醫為什麼受爭議?
    中醫西醫口舌之爭由來以久,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中醫到底治不治病?到底科學不科學?它治病的依據是什麼?西醫治不了的中醫到底能否治好?中醫治本西醫治標……等等。中醫在中國存在、延續了幾年,在西方國家與中國未交往、交流之前,中國人生病了,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靠中醫治療,只是各民族或宗教的叫法稱呼不一樣,你比如說藏醫、道醫等等。
  • 什麼是藏象學說?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腎者,主蟄,封藏之本……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素問·靈蘭秘典論》《黃帝內經》比較詳盡地記載了藏象學說的理論。藏象,又稱「髒象」。藏,是指藏於體內不可見的內臟。象,是指表現於外可見的生理、病理現象。
  • 「西醫院士」樊代明:我為何力挺中醫
    您為何如此力挺中醫?  樊代明:其實,中醫不用「挺」,它自己「挺」了幾千年,需要我們好好去學。學中醫不是否定西醫;就像說西醫好,一定不要隨便說中醫不好。人體解剖成器官,器官在顯微鏡下細化,分子刀再把細胞分成分子,再進一步細化……就這樣,很多醫學研究游離於分子之間不能自拔!沉迷在微觀世界孤芳自賞!創造了大量與治病無關的論文!
  • 對於中醫中藥,不管是對於西醫還是中醫,都應該重新去認識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接受採訪時說:同是方艙醫院,中醫接管的江夏方艙醫院收治的567例新冠肺炎患者沒有1例轉為重症,重症轉化率為0;而西醫接管的礄口方艙醫院收治的330例患者採用純西醫療法,有32例患者轉成重症,重症轉化率近10%。
  • 中醫臟腑辨證診治法,原來這麼深邃
    原創:唐伊中醫能治病,西醫也能治病,二者都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人類為了減輕病痛,減少死傷,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手段。中醫是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控制轉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為防治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