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締造傳奇,回味從零到一
這是品牌、營銷的第31篇
北美到了冬天特別寒冷,大雪紛飛,電線上越來越多的積雪,導致電線壓斷,嚴重影響了通信。你是當地的通信公司的老闆,怎麼辦?用竹竿打雪,太危險了。埋入地下,遠水解不了近渴。怎麼辦?苦思冥想,想了一晚上都沒有好的解決辦法,一籌莫展。
第二天早上,你把相關的小夥伴召集起來,說要一起討論一下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並且提前宣讀了四項原則:自由思考、延遲批判、以量求質、結合改善。然後大家就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有人說:設計一個電線除雪機器人。有人說:用電熱來除雪。還有人說:用聲波除雪。還有人說:設計一款會飛的掃把,騎著掃把除雪。你聽著這些點子,感覺比你昨晚想了一晚上的想法還要不靠譜,腦袋裡還是一萬隻草泥馬奔騰,可是要求「延遲批判」,你最後還是強忍著要崩潰的心決定繼續聽下去。
就在這時,有人突然說:對啊,直升機!直升機!直升機!直升機沿著電線飛,螺旋槳產生的巨大風力不就可以把雪除掉了麼。這個想法一出,一下子激發了大家,很快就產生了十來個直升機除雪的方法。
最後經過驗證,直升機扇雪真是個腦洞大開,但是奇效的好方法。令你頭痛半夜的問題解決了。
這就是頭腦風暴,發揮了用點子引出點子的,用點子激發點子的好方法,簡直是1+1遠遠大於2,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發明的一種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工具。
這個工具發明之後,因為其能夠集結群眾的力量廣泛討論,提出更多的創意點,創意之間還可以被激發而獲得很多公司的青睞。例如,松下就是頭腦風暴的忠實信徒,他們僅1979年一年,就獲得170萬條設想,平均每個員工3條。那麼怎樣才能利用這個工具創造好的成果呢?
成功的頭腦風暴會議離不開兩個「四要素」,分別是開會流程4要素:明確議題、熱腦鋪墊、有序討論、篩選補充。以及現場應該注意的四要素:一次解決一個問題、不打無準備之仗、多元組合跨界、事後象限評估。
頭腦風暴的一般流程是:
1、明確議題
需要由發起人,也就是主持人,先提出一個明確的議題,也就是本次頭腦風暴要根據什麼問題/現象來想出創意點。主持人還需要負責把控整體流程,邀請主要相關人員參與,討論時長控制在1H左右,另外可以安排相關的人員做記錄,記錄過程中產生的好的創意。
2、熱腦鋪墊
開始前組好進行預熱的小遊戲,主要是讓大家儘快打開思路,調動思維活躍度。常用的遊戲有很多,比如大冒險、氣球人、你畫我猜這些,也可以根據自己的主題來設計。
3、有序討論
熱腦完成後,主持人需要就議題來組織討論,每個人可以依次提出自己的「創意」。腦暴的腦力激蕩需要一個過程,不要指望一開始就能有人提出非常有價值的點子。我們公司來說,會議7人參與,往往前兩輪的點子都是熱身,可用度不高。
4、篩選補充
集體群策群力討論完之後,需要將腦暴中產生的好點子篩選出來,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並補充後續的內容
在舉行頭腦風暴的過程中,以下4個方面需要特別注意:
1、一次解決一個問題
主要是為了明確討論的問題,並且限制討論範圍,能夠極大程度提高腦暴的效率。比如「我想就提高果品口感問題來改善客戶體驗的問題」,可能就比「我想如何提升客戶體驗」能夠在更快的時間內得出結論。
2、不打無準備之戰
參與人員在參加腦爆會前,需要查閱相關的資料,帶著自己的啟發、思考和點子去參加。提前做好準備功課的腦爆會將會更加高效,沒有準備那可能方向都是錯誤的。
3、多元組合多跨界
儘可能安排不同背景的人員參與,不同的專業背景往往會帶來不同的思考角度,有利於思維發散和互相啟發。有條件的話,市場部門可以邀請社會學者、心理專家、電影編劇這些方面的專家來參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4、事後象限評估
一場腦爆會下來,可能會收到幾十條甚至上百條好的創意和點子,有些比較容易篩選有些可能比較困難,遇到不知如何選擇的點子,象限法是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將「可行性」作為橫軸,將「解決效果」作為縱軸,將每個點子做數值評估,綜合下來就可以選出最適合的方案。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一個小朋友看到,松樹上有很多松子,但是松樹太高了,並且還有很多野生的小松鼠。我們一起幫小朋友想想,怎樣在不讓松鼠挨餓的情況下摘到儘可能多的松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