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節即將到來,整個世界仿佛都充滿了愛情的甜蜜味道。在中國民間,由於「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七夕成為了一個象徵愛情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在七夕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寄託心中對於美好愛情的期待與祝福,快來和伊對一起看看民間有哪些浪漫的習俗吧。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拜七姐求姻緣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民間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和信守也令人感動與嚮往。相傳,每逢七月初七,牛郎和織女會在天上的鵲橋相會,人間的喜鵲會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其中,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民間稱之為七姐,是婦女和情侶的保護神。在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七夕的夜晚,對著星空向織女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而單身的女孩們會對著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拜祭,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香橋會
在中國民間,香橋會可謂是七夕的一大傳統盛事。傳說,牛郎和織女會在每年的七夕這一天在鵲橋上相會,而香橋便是由鵲橋衍化而來。在江蘇宜興,每年七夕人們都會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就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杆,於欄杆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彩線,穿七孔針,穿得越快,就意味著乞到的巧越多,而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乞巧」的習俗最早始於漢代,西漢時期的劉歆在《西京雜記》中寫道:「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除了穿針乞巧外,民間還有「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活動,參與的女子通過乞巧的方式,乞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姑娘洗髮
姑娘在七夕洗髮,也是中國民間一項特別的習俗。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七夕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這樣不僅可以讓女性年輕美麗,而且還可讓未婚的少女儘快找到如意郎君。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網際網路時代「新風尚」——伊對視頻相親
在七夕,人們通過拜七娘求姻緣、香橋會、穿針乞巧、姑娘洗髮的方式,來祈願美好的姻緣,寄託了人們對於愛情的期待與祝福。在當下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時代,一種新的戀愛交友風尚正在單身男女中逐漸流行起來,那就是伊對的視頻相親,並且成為了越來越多單身男女的脫單首選。可以說,在現如今單身男女的思想觀念中,通過線上戀愛交友軟體進行「雲相親」戀愛交友,已經不再是「另類」的小眾選擇,儼然已經成為尋找對象和擺脫單身的重要渠道。在七夕,單身的你快來伊對參與視頻相親,遇到真愛的另一半,收穫甜蜜而又浪漫的愛情。
圖片來源:伊對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