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學府,毓秀廣大。在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引導和激勵下,幾年的大學時光裡,廣州大學湧現出了一批德才兼備、有家國情懷的優秀學子,他們當中有孜孜不倦的學習達人,也有潛心探索的科研能手,更有自強不息的勵志典型。近日,"廣州大學2019—2020學年十佳學生"出爐,從懵懂新生到十佳榜樣,在那些不為人知的奮鬥時光裡,他們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本期推送,一起來聆聽他們的故事吧!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紀澄
在父親的支持下,紀澄選擇了環境工程專業,記得剛入學時,她也曾感到迷惘,但父親告訴她:"如果對未來很迷茫,那就學習吧,把學習弄好了,將來當你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你就有足夠的底氣去擁抱未來。"於是,紀澄給自己定下了要拿到"十佳學生、獎學金、保研名額"的目標。大一下學期,她在和老師探討問題、和優秀師兄師姐交流未來研究方向時逐漸對科研產生了興趣,在實驗室日夜奮戰三年後,她以專業第一的成績保送至國防科技大學。
自身進步的同時,紀澄也不忘帶動舍友一起學習,她們五人中,有三人獲得保研資格,成為廣大的"學霸宿舍"。在實驗室堅守的三年裡,紀澄深刻認識到,在遇到學習瓶頸時需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鍥而不捨;還要做到"四個多",即多問多看多做多想。她常用這句話勉勵自己:熱愛產生關注,關注帶來勇氣,勇氣改變世界。"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讓它成為你的目標堅持下去。"
土木工程學院 陳曉兵
陳曉兵患有先天性三級殘疾。雖然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困難不斷,但也無法阻擋他前進的腳步,GPA常年位居前列,個人拿到十幾個校級乃至國家級的榮譽。此次評選十佳學生,陳曉兵坦言這是自己感覺最困難的一次"競賽",參與演講和拉票對他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著評比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他一度壓力大到寢食難安,但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同學、舍友們的主動幫忙下,他成功評選為十佳學生。
回想大學生活,陳曉兵認為廣州大學完備的獎助學金制度給予了自己前進的動力,讓家境困難的他能夠獨立生活,優秀的師資隊伍和完善的硬體設施也讓自己能在感興趣的方面大展身手。他建議同學們在學習上要堅持預習和複習,注重梳理,在生活中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遇到事情先思考再學會轉換思路,讓困難成為自己成功的跳板。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林澤瀚
"我的能力不止於此,努力學習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方法。"這句話,是激勵林澤瀚不斷前行的動力。三年來,林澤瀚一直保持著"不安於現狀,不斷超越自我"的狀態,踏實地走在成就自我的道路上。學業上取得的好成績離不開他的勤奮,在他的計劃裡,學習永遠是放在首位的,他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習,並儘量減少拖延和娛樂的時間。
"長時間保持高強度的學習狀態,首先是要堅持體育鍛鍊,除此之外還要有規律的作息,學會與他人溝通,換位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些做好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人無完人,在發現自己學習效率低的不足後,林澤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現在,他被成功保研至北京師範大學,從廣大出發,走向了更好的未來。
公共管理學院 鍾金嫻
鍾金嫻取得了復旦大學等7所高校的推免資格。她說,保研並不是一條輕鬆的路,要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種種不確定因素。寶劍鋒從磨礪出,越是困難越考驗能力,鍾金嫻把這種壓力視為前進的動力,在不斷努力和調整中獲得成功。
鍾金嫻有著一套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她會去閱讀大量的專業文獻和書目,在課堂上與老師交流,並結合社會實際進行思考。同時,她心繫社會,無私奉獻,在上課之餘,參加了許多公益項目和志願活動。在大學四年裡,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句話:越努力,越優秀!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黎子良
黎子良現已選擇前往電子科技大學攻讀研究生,但四年前的他,卻對未來感到迷茫。在社團和組織中認識了許多優秀的人後,他開始審視自己的狀態,後來在師兄的引導下,他開始接觸競賽、科研和發明,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頭腦風暴的快感讓大二的他堅定了方向,發現了屬於自己的舞臺後,他沉浸其中,一幹就是四年。
優秀的人不會止於現狀。在美國交流學習的經歷,讓黎子良決定要走得更高,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才能。考上電子科技大學後的黎子良,期待著能在研究生就讀期間再完成一次出國訪學,讓自己時刻充滿活力。
新聞與傳播學院 李錦儀
在體校訓練了幾年的李錦儀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決定"跟著感覺走",最終成為一名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從此與新聞結下了不解之緣。專業的學習讓她善於觀察,敏銳發現問題,也對批判思維和家國情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她認為情懷對於一個傳媒人是船舵與船的關係。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李錦儀關心時事,曾在相關媒體實習實踐,鍛鍊新聞業務能力。
"保持開放的狀態,提前做好準備規劃,大學四年帶著夢想享受當下,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作為國家二級桌球運動員,桌球不僅是李錦儀的強項,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一進入廣大,李錦儀便加入校桌球隊訓練,並蟬聯了三屆校錦標賽女單冠軍。"大學裡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根據地,而這裡(校桌球隊)就是我的根據地,這裡讓我有歸屬感。"
化學化工學院 黃鈺燕
初入實驗室,黃鈺燕還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科研工作,但她選擇了堅持。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打翻藥瓶、加錯試劑等基礎失誤讓黃鈺燕感到沮喪,甚至質疑自己的堅持是否有意義。不過,在導師和師兄師姐的鼓勵下,黃鈺燕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重新開始。"失敗是常態,成功才是偶然。但當你把每一次小成功都當成一次驚喜時,實驗所帶給你的快樂就源源不斷了。"為了提高科研效率,黃鈺燕放棄了寒暑假,三年多來,她待在實驗室的時間累計超過了2500個小時。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黃鈺燕堅信這個道理,再聰明的人也會有疏漏的時候,保持嚴謹就一定要多記多寫,這裡沒有捷徑可走。"學習要有方法,工作要有計劃,科研要有恆心。"功夫不負有心人,黃鈺燕的成功體現了她嚴於律己的生活態度。
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研究生) 楊智威
本科期間,楊智威經常和志同道合的同學組隊參與專業比賽,從院賽、校賽再到各種國賽,他一路披荊斬棘拿下了不少獎項。比賽,已經成為他大學生活的一部分,"以賽促學"是他一直堅持的學習方法,在比賽中不僅能靈活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能提前接觸到許多尖端的技術。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本科時期的勤學苦讀,為他研究生的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迄今為止,楊智威發表國內外高水平論文共計17篇,每一篇論文的背後,既是思維碰撞和嚴謹分析,也是不斷的打磨和創新。面對目前取得的成績,他坦言這一路並不順利,從最開始的迷茫到嘗試跟著導師做實驗,然後能獨立設計、完成實驗,最後編寫和發表論文,每一次進步都耗費了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說,把挑戰當作機遇,把進步當作興趣,找到自己的方向後,大學生活才充實且快樂。
人文學院 邵澤麗
出於對文學的熱愛,邵澤麗報考了漢語言文學專業。進入大學後,她積極參加志願活動和社會實踐,而讓她選擇當老師的契機,是一次山區支教的志願活動,在那裡她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她的初心,之後的她多次參與教育活動,在實際行動中培養自己的能力。
為了實現當老師的夢想,邵澤麗在學習中也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完善論文、修改ppt、參加比賽……追求完美的她堅持把每一項任務都做到最好,雖然花費的時間比別人更多,但每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成果都是成長路上的印記,鼓勵著邵澤麗走得更遠。
體育學院 江金花
江金花是體育學院近三年來第一個獲得十佳學生稱號的學生。在學習上,江金花一直堅持"掌握方法,事半功倍"的黃金法則。她認為最重要的是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熱情。正是由於在學業上毫不懈怠,江金花連續三年學業成績排名年級第一,平均績點為4.28。
作為體育生,多年體育訓練揮灑的淚水與汗水,鍛鍊出了江金花堅韌不拔的精神。如今江金花一邊在廣大附中實習,一邊著手準備考研。作為一名實習老師和考研生,在如何兼顧實習和學習的難題面前,她認為,"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讓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鐵杵磨成針,拼搏奮鬥的體育精神一直支撐著江金花不斷向前,使她一步一個腳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刻苦與艱辛,他們成為學霸的秘訣,或勤勉、或踏實、或執著、或好問。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希望更多的廣大學子,以他們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刻苦學習,用努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