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除了使用的歷史長以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使用的人口多。我國十三億人,漢族佔90%以上,一部分少數民族也說漢語、用漢字。
說文解字:說說琢,琫,瑞,覆這4個字。
1.琢,說文解字。《說文解字》釋作:「治玉也。」意思明白,就是加工玉石。古時對於不同的器物,加工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詩經》裡就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傳》解釋為:「治骨曰切,象(象牙)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古人已經意識到了不同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因此用這些材料加工器物時,採用了不同的加式方式,對於玉就是琢。
2.琫,說文解字。《說文解字》釋作:「佩刀上飾。天子以玉,諸侯以金。」這次給的線索多,就是佩刀鞘口上的裝飾。可是為什麼配這個「奉」字呢?奉從字形分析,它的本義用雙手捧上東西,是「承受、接受」,引申為承受物件的東西,在劍鞘上,承裝劍的器物,就叫「琫」。根據人的等級不同,用來製作琫的器材也不一樣,天子就用玉,諸侯就用金。
3.瑞,說文解字。讀作ruì。《說文解字》釋作:「以玉為信也。」就是一種玉制的信物,這個信物多由天子頒發給諸侯或臣子,臣子或諸侯要回朝晉見時,必須手持「瑞」玉作為信物,守衛見到這個信物才會放行,《禮記》中記載,如果某位大臣有過失,他的瑞玉是會被收回的,只有改正完過失或者將功贖罪後,才能領回,因此,擁有「瑞」玉代表平安吉祥,失去了瑞玉就災禍臨頭了。字形上,一個「玉」,一個「耑」,「耑」是「端」的本字,甲骨文中,耑是由一個向上走的腳掌和一個植物的根部組成的,引申為事物的「開端」,金文則更表現出植物的根及末梢的莖與葉,表示植物的頭尾兩端。
4.覆,說文解字。襾+復。襾,在《說文解字:買》中介紹賈的時候講過是包裹的意思。字形上雖然和西字非常相似,但其實並不是同一個字。覆,《說文》的解釋是:「覂(反)也。一曰蓋(蓋)也。從襾復聲。」 覆的本義有兩層含義,一是翻轉、反扣,例如:覆水難收,顛覆等;一是遮蓋,例如:覆蓋。說是兩種,其實還是有聯繫的。
以上就是對琢,琫,瑞,覆這4個字的說文解字。只要大家仔細端詳我國的漢字,你們就會發現每一個漢字都是鮮活的,一個個的漢字都像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展現在我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