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雲南昭通朔風凜冽,當地居民們也都披上了厚重的絨服,戴上暖和的帽子和圍脖……在此酷寒時季,位於昭陽區的第二中學、鳳凰中學近7300名學生集體收到一份來自廣東的禮物——由東莞市石碣中學、東莞市森奧普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東莞市石碣優思培訓中心有限公司、東莞市美藝田兒童美術中心聯合捐贈的200份2021年全年《羊城晚報》。
7000餘名學生享受文化盛宴
12月24日,羊城晚報公益贈報活動走進雲南省昭通市,為昭通市昭陽區第二中學、鳳凰中學近7300名學子送上「文化晚餐」。據悉,自2021年元旦起,昭陽二中73個班級和鳳凰中學37個班級每班每天將獲贈1至2份《羊城晚報》,為期一年。這也是繼公益贈報活動走進湖南、貴州後,羊城晚報這份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時政大報、民生大報和嶺南第一文化大報將再次跨省來到莘莘學子手中。
昭陽二中完成建設的兩棟新教學樓主體
受捐贈學校昭陽二中校長趙昌介紹稱,該校自1979年建校至今已搬遷過五次,歷史遺留的諸多因素制約了辦學發展。其中特別是在學生閱讀方面,現階段校內藏書不足,圖書角主要以學生添置互享為主,且課外讀物相較單一,學生閱讀量不足。「這份珍貴的禮物猶如一縷溫暖的陽光,照耀在每個孩子的心田。」趙昌代表學校由衷致謝羊城晚報及愛心單位,他表示羊城晚報地處大灣區,有很多站在時代前沿的報導,因此這份難得的禮物既能讓孩子們每天接收最新時事,又能提升學生眼界,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
參會代表分享扶貧助學故事
「在東莞,《羊城晚報》是我校每年必訂的刊物,特別是《花地》《堂上作文》等版面更是我校師生尤為鍾愛的欄目。此次捐贈也是我校帶給二中師生們的新年慰問,希望二中同學們能像東莞學生一樣愛看《羊城晚報》。」在捐贈儀式上,愛心單位代表、石碣中學校長何滿華坦言,特別感謝羊城晚報能提供機會讓學校多做貢獻。「只要對昭通學生有所幫助,我們也只是盡了一點綿薄之力而已。」他說。
東莞石碣學校及昭陽二中交換紀念證書
昭陽區委常委、副區長趙瑋辛向羊城晚報社、石碣中學等單位對昭陽教育事業的關心,對昭陽學子的關愛以及對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謝。她表示自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東莞和昭陽攜手共進,在產業、教育、醫療等多方面深入合作,結下了深厚友誼。此次公益贈報活動搭建了新橋梁,縱深推進了石碣中學和昭陽二中的交流合作,同時為昭陽學子在文學愛好領域開闢了新通道。希望能通過此次活動帶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在更多領域開闢合作共贏。
「不光是看一份報紙,更是可以關心國家、地方的時政大事以及享受文化大報的薰陶。」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會長張宇航表示,羊城晚報是中國晚報協會會長單位,在省內外擁有廣泛的讀者和影響力,每天出街資訊豐富、可讀性強,有利於學生了解時事、增長見識、拓展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他勉勵二中學生們能多讀多思,期盼昭通地區的孩子們能寫出好文章登上晚報版面。
據悉,羊城晚報贈報活動旨在發動組織社會資源以公益捐贈的形式訂閱一批《羊城晚報》送給各地學生,以文化扶貧、公益訂報方式解決貧困地區學生的基本閱讀需求。近些年《羊城晚報》已送出近8000份報紙,累計20萬名高三學生受益,此舉是傳遞社會公益力量的正能量體現。
今年以來,羊城晚報繼續推動這一善舉,並且隨著活動持續進行,越來越多的愛心單位、企業和愛心人士關注並加入這項活動中來,在社會各界上也得到眾多支持與讚譽。
援滇教師牽線愛心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促成此次公益贈報活動的落實成行,正是前不久榮獲「2020東莞好網民故事」之《帶著媽媽去支教》的主人公——石碣中學委派支教昭陽二中的陳國志老師。
陳國志和母親現居昭通市昭陽區
據陳國志介紹,他是石碣中學的一名語文和音樂教師。在兩年前,他在昭陽區掛職的老領導對他說:「昭通文化底蘊深厚,但教育相對落後,你過來吧。」每每想到身邊同事有的去西藏扶貧,有的到新疆支教,老領導這麼一說,讓陳國志更加堅定了遠赴昭通支教的決心。
義無反顧的決心是下了,可年已八旬,長期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老母親可不能丟下。陳國志告訴記者,自父親去世後,母親一直和自己生活並由自己照看,在滇支教卻把母親落在東莞肯定不行。正當他為此糾結時,母親卻緊緊握著他的手說了一句話:「兒啊,支教是大事,去吧,你走到哪兒,媽就到哪兒。」於是在2018年9月初,陳國志開著車載著80歲的老母親,一路顛簸來到昭陽。
支教期間,他和母親同甘共苦,克服困難。有一天,工作到傍晚才回家的陳國志突然看到母親臉色蒼白,於是他匆匆把母親送到醫院檢查,結果是高血壓和高血糖更為嚴重了。從那以後,他每天根據醫生的治療方案,監督母親用藥不放鬆,並早早起來把飯菜做好後再離開母親。
陳國志在教學中
據介紹,當初老領導跟他強調是幾個月、最多半年的支教時間。哪曾想到這一待就快三年。「我喜歡教師這一行,當初接受委派原想多做些成績,不料當準備結束支教時,我的學生們聽後都很不舍,有些高二孩子還委屈到流淚,希望我能繼續留下來,於是我便決定向領導申請再多支教一段時間,決定把這一屆帶到畢業。」陳國志說。
支教的日子裡,陳國志恨不得把自己畢生所學都發揮出來幫助貧困山區的學生們。教學之餘,他還義務幫助昭陽和魯甸等地區學校主持節目、文藝晚會、大型賽事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當別人給他報酬時,他都一一婉言謝絕了。他說:「如果是為了錢,我就不來昭通支教了。」
而當發現支教學校的學生閱讀量不足後,他馬上聯絡到自己所在的石碣中學,通過學校的多方協調,最終敲定落實200份《羊城晚報》捐贈到位。「我跟《羊城晚報》結緣已久。我在廣東期間跟許多責任心強、事業心強、工作能力強的羊晚人都是好朋友,這是一份溫暖、權威,有著深遠影響力的全國性大報,我希望能把這項公益扶貧事業也惠及更多昭通學生。」陳國志坦言。(文、圖/陳澤煌)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魏琴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李思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