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ard
外媒獲得的外洩諜照顯示,谷歌正在與美國多家銀行合作開發自己的借記卡,名為「Google Card」。
谷歌將同時提供虛擬卡和實體卡兩種形式以供用戶購物。據外洩的屏幕截圖顯示,用戶在連上銀行帳戶後可向Google Card轉入資金或從卡中轉出資金,並藉助指紋和PIN碼保證帳戶安全。另外,用戶還將擁有虛擬卡號和CVC碼(Card Verification Code,卡驗證碼)以便進行線上或應用內支付。
其團隊希望該支付卡將成為其Google Pay應用程式的基礎-並幫助其與Apple Pay和Apple Card相匹敵。目前,Google Pay僅通過連接傳統發行的支付卡才允許在線支付和點對點支付。一張「 Google Pay Card」將極大地擴展該應用程式的用例,並擴大Google作為金融科技巨頭的潛力。
Google金融服務公司?
通過構建智能借記卡,Google有機會解鎖新的收入和數據流。它可能會對使用卡進行的購買收取交換費或其他支票帳戶費用,然後與銀行合作夥伴進行拆分。根據其隱私權決定,Google可以使用人們購買的交易數據來改善廣告系列的衡量甚至目標。如果科技巨頭能夠證明他們推動了銷售增長,則品牌可能願意購買更多的Google廣告。
長期影響更大。曾經有一個行業笑話,那就是每個應用程式最終都會成為消息傳遞應用程式,而最近,每個高科技公司最終都變成了金融服務公司。智能借記卡和支票帳戶可以為Google提供銀行業務,股票經紀業務,財務建議或機器人諮詢,會計,保險或借貸鋪平道路。
Apple Card
2019年3月26日,蘋果宣布Apple Card將服務將在2019年夏天在美國推出。 [1]
2019年8月8日,蘋果(AAPL.US)與高盛(GS.US)聯手,將在美國推出虛擬信用卡Apple Card,預期此舉有助蘋果的業務進一步多元化。
Apple Card用戶使用iPhone便可註冊,一分鐘即可拿到一張虛擬信用卡。Apple Card可以顯示消費商家的詳細信息,包括地圖位置、消費金額和消費種類,並對用戶的消費進行分類統計,給出消費趨勢和習慣的報告。在還款時,Apple Card還能幫用戶計算真實的費率。
此外,蘋果還推出了名為每日返現(Daily Cash)的優惠機制,用戶每筆消費都可獲得返現。每日返現的返還比例為消費金額的2%,購買蘋果產品和服務可返現3%,兩者皆無上限。
Apple Card承諾免逾期費、免年費、免超限費、免跨境支付費。它的合作銀行為高盛,發卡機構為萬事達。
在隱私和安全方面,每張Apple Card都有獨立的安全卡號,它被儲存在手機本地晶片中,並且還提供了動態驗證碼進行雙重保護。
據銀行諮詢公司Cornerstone Advisors的羅恩·舍夫林(Ron Shevlin)稱,截至2020年3月,約310萬美國人持有蘋果卡。十分之六的Apple Card用戶將其用作主信用卡。
對比
作為一種借記卡,Google Card不會成為蘋果公司Apple Card信用卡的全面競爭對手,但兩者之間會有很多相似之處。Google Card將更像是Apple Cash卡,後者實際上是蘋果Wallet應用中與銀行帳戶掛鈎的借記卡,能讓用戶使用Apple Pay支付服務收付款。
Google在提供自己的卡方面相對較晚。蘋果公司於8月份推出了Apple Card,提供由高盛(Goldman Sachs)支持的設計精美的鈦金Mastercard信用卡。它收取最低的客戶費用,並隨附可通過Apple Pay使用的虛擬卡,並產生利息。
不過,蘋果確實向商家收取了交換費,谷歌可以類似地收取以賺取收入。上個月,Apple 更改了Card的隱私設置,以便與高盛共享更多數據,這也可能有助於二者提供額外的金融服務。根據伯恩斯坦的研究,Apple Pay現在佔全球卡交易的5%,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10%。這突顯了Google正在為之爭奪的巨大市場。
Google可能永遠找不到像它在搜索和廣告業務中那樣核心的業務,但它具有成為金融科技領域重要參與者的優勢。它大量的現金,豐富的工程技術人才,建立複雜的公用事業的經驗,眾多的消費者接觸點以及近乎完美的數據儲備,可以使其比傳統的老牌銀行和拼板的創業公司更具優勢。儘管Facebook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查並被迫縮減其Libra加密貨幣,但Google通過借記卡更為熟悉的方式可能會有所回報。 --引用techcrunch作者Josh Constine的產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