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申請,尤其是日本讀研這樣需要聯繫具體指導教員的套詞類申請的本質,是達到申請標準的同學,向學校和老師證明自己是一個適合做研究的好學生。注意,三個關鍵點:達到申請標準的,適合做研究的,好學生。在準備申請的時候,一個最常見的誤區就是,把這三件事弄混了。
比如我們申請帝大的工學。要N2,要託福,最好是985 211畢業的,平時成績不能太低,寫好研究計劃,面試時怎麼應對老師的問題。
這裡面日語和英語是達到標準,畢業院校和平時成績是好學生,研究計劃和面試是努力證明自己適合研究。
外語成績考的再好,不能代替平均分。研究計劃寫的再好,不能就不考英語了。雖然,努力考出來的成績也可以側面說明自己是好學生,但更多時候,幾個因素彼此是不能代替的。
之所以大家經常把這幾件事弄混,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一是畢業院校和平時成績這兩項條件在開始考慮留學的時候基本就改不了了。只能悶頭刷外語做實驗。
二是完全從學生的角度在看待申請,總覺得只要自己多考十分多考二十分,在老師眼裡自己就比別人厲害了。
同學們,日語考滿分,能和日本人比麼?辯論比賽拿金獎,和申請物理化學機械電子有關係麼?有頂級期刊的論文,不會日語去了日本還是沒法學習的。
如何走出這個誤區,如何更合理的準備留學申請,歡迎持續關注,為大家帶來更多你不知道的留學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