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正在來的路上,各大平臺的促銷活動已經十分熱鬧。就在此時,快遞圈更是先行一步「打起架」來,似乎比「雙11」更有看點。
衝上熱搜,討論激烈
近日,韻達在內網發布了《關於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宣布封殺極兔快遞。其實,「開第一槍」的並不是韻達,此前已有「兩通」對極兔進行了圍剿。如今隨著韻達的加入,快遞界三大巨頭——兩通一達對極兔的圍剿正式成型。
也就在這時,一則#韻達申通圓通聯手封殺極兔速遞#的話題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熱搜,閱讀人次達到5.3億,討論也達到了1.7萬。如今,評論依然在不斷增加。
在這近2萬的評論中,主要有這麼幾派比較明顯的「戰隊」:
第一是和平共處派。
主要觀點就是封殺別的快遞公司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身問題。只有多家快遞公司並存,有競爭才能提升自己的服務,揚長避短,通過服務來博得用戶的青睞。換而言之就是,不論什麼快遞,只要能滿足消費者就是好快遞。一位認證為微博籤約自媒體的耿向順這樣說:
作為用戶,其實並不是很關心是哪家快遞發展得好、哪家發展得差,而最關注哪家的快遞最安全、最快速、最便宜、服務質量最好,最希望看到的情況就是百家爭鳴,自由競爭,用安全、快速、便宜、高質量的服務來留住用戶、留住市場,改進管理方式、技術手段來增加效率和降低成本,而非通過封殺排擠來讓某家快遞出局,這才是健康的市場。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就是出現一家獨大、行業壟斷的情況,沒有了市場自由競爭、沒有其他可以貨比三家的選擇之後,用戶就成了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最終受損害的還是用戶的利益。如果出現了某家企業被行業排擠和封殺情況,就應該由國家監管主管部門介入做裁判,而不是讓排擠者又當選手又當裁判。如果是被封殺的那家確實出現了惡意擾亂市場、傷害顧客利益、使用不正當競爭導致其他同行利益受損,那就應該及時給予懲處並支持封殺,如果被排擠的企業並沒有任何違規而只是因為動了別人的蛋糕遭到惡意排擠封殺,那裁判也不能放任不管,必須力挺被排擠者,維持良性市場競爭環境。
第二派是極兔違規「蹭網」,擾亂秩序派。
極兔「蹭網」,擾亂市場秩序就應該知料到有被「封殺」的結果。就如一網友所言:「就像陌生人走進你家,端起碗就坐下來吃飯,這種行為明顯是『挖牆腳』、『搭便車』,擾亂了基本快遞秩序。」而且因為極兔快遞自身發展不力,長期「蹭網」搭便車,造成有的快遞網點秩序混亂,服務標準不一,長此下去將影響快遞流通的穩定。而且,還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封殺」是假,「碰瓷」是真。極兔由於並未建立起自己的配送網絡,所以長期「蹭網」其他快遞公司,被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不過他們倒打一耙,反過來指責別人「封殺」自己。
第三是上升到平臺競爭派。
有不少人對極兔的封殺就是阿里對拼多多進行打擊。畢竟這些年隨著拼多多的誕生以及高速發展,極大地威脅了阿里等巨頭平臺的地位。如今,隨著拼多多對下沉市場的開發,其市場影響力正在進一步提升。而拼多多作為極兔的貨源「靠山」,被阿里通過物流的角度打擊拼多多就變成業內人士自然而然的想法。
通過對一些媒體報導的梳理發現,從通達快遞企業的角度來說,封殺極兔快遞這是快遞公司忍無可忍之下的決定,快遞網絡是十多年來辛苦經營建立的,各自有相應的運行規範和要求,相關主管部門對快遞網絡也有相應的管理標準,極兔自己沒辦法快速建網,就借道別人的網絡,其實是一種商業侵佔行為。換而言之就是極兔違規蹭網,擾亂秩序。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觀點,如通達企業有封殺其他快遞的時間,不如好好提高自己的服務;若不是這次熱搜,壓根就不知道還有極兔這麼一個快遞企業,其發展如此迅速,布網速度如此快,有點可疑……
在「雙11」這個天量包裹時期到來之前,快遞圈這一熱鬧場景似乎也為接下來的競爭增加了以前未曾有過的戲碼。
極兔來勢洶洶
眾所周知,快遞業似乎從不缺乏「攪局者」。從「通達」的迅速崛起,到菜鳥網絡整合電商快遞;從順豐殺入電商件,再到極兔速遞、眾郵快遞紛紛起網……
今年初就有消息稱,極兔速遞早在春節前就在南京等部分城市低調開始測試。雖然暴發了疫情這個超級「黑天鵝」事件,但極兔速遞起網的戰略部署和動作並沒有因此而停下,反而在逐步有序的推進——極兔採取一種更加穩妥的起網模式:分批起網,階梯式推進,最終實現國內全面覆蓋。當時就表示,最快於今年3月份,極兔速遞的第一批省市將正式起網運行,涵蓋國內主要經濟圈和城市。第一批省份起網運營後,其他區域隨後會陸續起網,直至覆蓋全國。顯然分階段重點突擊二三線市場便極兔的主要打法。
當時正是疫情攻堅克難時期,各大企業都忙著復工復產的工作,極兔的動作並未在行業引起很大的震動。也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極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接上了幾大頂流平臺。4月有消息曝出,極兔速遞已經接入拼多多、當當網、蘇寧易購、蘑菇街、抖音、快手等國內11家電商平臺,涉及傳統電商、直播電商、微商等多個類型。除了上述電商平臺,極兔速遞的下單渠道包括快遞100、快遞網、易查單、豬豬快遞雲等快遞物流服務平臺,以及服務於生鮮冷鏈電商的物流企業九曳供應鏈。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拼多多——後者已成為了極兔一大貨源靠山。曾在網上看到有人如此描述,在拼多多上下10個單,至少有7個是極兔配送的。
隨後,極兔的發展異常迅猛。從起網到單量快速突破50萬單、100萬單,到6月全網日單量已突破500萬。從零到100萬,從100萬到500萬,據相關媒體報導極兔都分別只用了兩個月。到如今的9月,有媒體曝出極兔的日單量突破一千萬單。雖然尚不及通達系的數千萬量級(據韻達與圓通公布的9月經營簡報顯示,韻達日均業務量逼近5000萬票,圓通日均業務量超4000萬票),暫且不論極兔是否是上述中的「蹭網」擴張,但按照極兔的擴張速度,老牌巨頭的行業地位的確受到了一定的威脅。
正如中國郵政重慶寄遞事業部負責人陳雲廣所說的,快遞市場的巨大體量,是現有快遞企業以及後期入局的「新秀」能夠在這一領域發展的關鍵。特別是經過上半年的疫情之後,未來快遞市場還將面臨更加細分的狀態。要知道的是,並不是只有頭部快遞企業才能生存下去,其它快遞只要找到合適的細分市場,也能有較好的發展。
極兔到底動了誰的蛋糕?
在不少人看來,極兔的發展就是在「蹭網」。撥開「蹭網」的外衣,其實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網點不夠多,才會以如此方式去完成配送。那麼,經過這些時間的布局,極兔在國內的網點數量究竟是多少?
據極兔官網顯示,在轉運中心方面,極兔在全國為打造高效、智能的分揀體系,最大化的縮短快件的中轉時長,配備了500組矩陣分揀設備、78個轉運中心、50套高速自動線;
在服務網點方面,極兔已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高密度的網點,有效保障極兔能在最短時間內將服務觸達客戶,全國覆蓋率超過90%;
在運輸幹線方面,極兔全國的支線與幹線能夠無縫銜接,特色產品區域可以重點保障。靈活、立體化的線路能夠保障極兔速遞服務,做到時效優先。長途運輸車超過千輛、省際聯通率達80%、運輸幹線超過千條……
從公布的這一官方數據來看,發展不可謂不快速。但反過來,極兔的危機也來了,「風頭」過於「招搖」勢必會引來行業巨頭的「反制」。不管是否出於由於極兔「蹭網」而「忍無可忍」而導致的封殺行為,還是乘機將新對手的聯手「扼殺」,這都將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推向熱搜,一時風頭無兩。總之,這一波操作之後,毋庸置疑的是更多的人知道了極兔這家快遞企業,畢竟還有很多消費者是不太知道有極兔這個快遞品牌的——似乎事實到底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極兔都「賺了一波營銷」,賺足了用戶的關注。
眾所周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興寄遞市場,也已經成為世界郵政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對世界快遞業增長貢獻率超過50%。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日前2020年我國第600億件快件正式誕生,9月份全國快遞更是創下近三年來的增速新高,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80.9億件,同比增長44.6%。這一點也表現在快遞企業的高增速上。數據顯示,順豐控股9月份快遞業務量7.28億票,同比增長60.35%;韻達股份9月完成快遞業務量14.63億票,日均業務量逼近5000萬票,同比增長64.94%;圓通速遞9月份快遞業務完成12.17億票,日均業務量超4000萬票,同比增長50.18%……
對於這樣的市場,這家發家於印尼的快遞企業是看得十分明白的,也十分看好中國市場。因此為了在白熱化的競爭中搶得一杯羹,極兔藉助東南亞的成功經驗,於去年下半年開始便向中國市場滲透,如今逐漸成為一股快遞業不可小覷的勢力。
但反過來看,不管極兔接下來會如何應對封殺,以及布局,建立自己的服務網絡和服務標準,提高各環節的能力才是新企業紮根市場的根本所在。因為,最後的裁判是消費者——服務好消費者才是王道。
如今,在各大電商平臺不斷創新的玩法下,「雙11」已經提前到來。各大快遞企業已經摩拳擦掌投入大手筆、新技術、重資本等,以保障這天量包裹的正常運轉。當然也就在此時,不斷有消息傳出網點罷工、無法正常派件等。此類新聞喧囂塵上讓這個「雙11」充滿一絲絲不安。
「雙11」大戰已經來臨。暫且不論當下的是與非,保障這期間平穩度過才是實力最好的證明,期待各家的表現!
當然,極兔也是時候證明自己了。
來源:物流時代周刊 轉載需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