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27日 16:54:58 中財網 |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周遠方)11月26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富士康應蘋果要求,計劃將部分Mac電腦及iPad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越南,這將是富士康首次在中國以外生產iPad。
針對上述消息,富士康方面今天(11月27日)向觀察者網回應稱:該公司一向不評論任何有關既有以及潛在客戶、產品、供應鏈夥伴之市場傳言。蘋果方面則尚未回應該傳言。
路透社報導截圖
「品牌廠要求分散」路透社報導指出,隨著貿易摩擦持續,製造商為了分散風險才做出轉移生產線的決定。
就在兩天前(11月25日),富士康還宣布投資2.7億美元在越南設立新公司擴大生產,該公司在越南北部的液晶屏生產線已經啟動。隨著RCEP在不久的將來將正式生效,富士康希望藉此能享受關稅的優惠。
「Mac及iPad規劃明年上半年投產。」消息人士稱,但不清楚共有多少產能從中國轉移至越南。
根據上述報導,新的生產基地將落腳在越南東北部的北江省。在北江廠區,富士康除生產從中國移出的部分Mac及iPad產品外,預計還將在今年底明年初組裝Sony電視及鍵盤等相關零部件。
報導指出,由於貿易摩擦,客戶要求分散生產線,越南成為許多企業在中國之外的首選落腳地。尤其今年中美關係日漸緊張,包括富士康等代工商,都必須提供兩套供應鏈服務「G2」(中國與美國)兩個市場。
「品牌廠要求分散。」消息人士稱,供應鏈就要動起來。
今年8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投資人說明會中表示,全球G2的發展已成趨勢,如何提供兩套供應鏈來服務這兩大市場,已成為世界趨勢,這也是該公司一直在做的事。
截至目前,在富士康代工的蘋果產品中,除部分iPhone產能在印度外,Mac電腦、iPad、Apple Watch、AirPod等生產線均位於中國大陸。
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缺什麼東西去廣州買」
其實早在本世紀初,富士康就已在中國大陸代工蘋果iPod。隨著時間推移,中國大陸不斷增長的供應商網絡、不斷發展的基礎設施以及訓練有素的廉價勞動力,逐漸成為蘋果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截至2019年,蘋果大約48%的電路板、玻璃、充電器、線纜、電池等零部件供應商都集中在中國大陸。
由於擔心對中國過度依賴,蘋果2017年開始將其一小部分產品的生產轉移到越南和印度。
不過,知名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在尋找供應商時,蘋果無法在印度找到許多關鍵零部件的製造商,要麼不存在,要麼不符合蘋果嚴格的環境、健康和安全標準。
在越南,蘋果可能也無法避免這些問題。
日本《富士產經商報》2019年10月的報導指出,越南雖然備受期待,但基礎設施跟不上,公路擁堵、港口混亂、土地和用人成本上漲、政府放寬管制的速度較慢,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到不滿。
但這並未影響越南吸引外資的熱情。
在臺灣鋒明集團董事長蔡文瑞看來,即使在中國大陸設廠的臺灣企業當中只有5%的企業向越南轉移工廠,越南目前的基礎設施也無法完全滿足需求。
因此,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很長時間裡中國仍將繼續保持世界工廠的地位,雖然蘋果最近對印度、越南生產線投入一些資源,但該公司只是為了供應鏈多元化,以實現所謂的「中國+1」戰略。
中國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在新著《溢出——中國製造未來史》中分享了自己帶領團隊赴越南產業鏈調研的詳細情況。
施展通過一系列紮實的田野調查得出結論,中國產業鏈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轉移」本質上是一種「溢出」。越南做得更多的是對進口的中間產品進行簡單加工然後再出口,甚至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特殊意義上的轉口貿易。
河內國家大學下屬經濟大學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阮德成直言,「越南缺什麼去中國買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的產業政策。」 大陸代工廠逐漸崛起
隨著近年來中國製造的崛起,中國大陸本土的代工廠商也在持續擴大影響力。
其中,
立訊精密是蘋果AirPods最大的代工廠商。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收625.2億元,同比增長74%;實現歸母淨利潤47.1億元,同比增長73%。
今年7月,
立訊精密收購臺灣廠商緯創在江蘇崑山的工廠,成為大陸首家iPhone代工廠商。
臺媒對此解讀稱,蘋果要扶持
立訊精密,進而牽制富士康,鴻海創始人郭臺銘對此也「相當震驚」。
隨後,有媒體傳出鴻海已成立工作組,以應對
立訊精密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但被該公司否認。
2017年12月,蘋果CEO庫克與
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參觀立訊崑山廠AirPods生產線 圖片來源:
立訊精密網站
蘋果AirPods第二大代工供應商為
歌爾股份,憑藉AirPods出貨,該公司旗下的歌爾智能聲學整機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117.58%,佔總營收比例升至42.17%,取代精密零部件成為營收主力。
而蘋果9月發布的iPad和iPad Air新品,則由
比亞迪電子代工。
這也並非
比亞迪首度進入蘋果供應鏈。市場消息稱,該公司最早於2010年開始為蘋果供應電池等相關產品,並在2018年打入蘋果充電器供應鏈,代工蘋果30W USB PD充電器(港版)轉換頭。
今年初,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預測稱,蘋果正在培養新EMS(電子製造服務)廠商,
比亞迪電子有望在2020年取代臺灣廣達成為iPod Touch獨家組裝廠商,並取得至少10%–20%以上的iPad訂單。
2017年底,蘋果CEO庫克曾在中國的一場會議上坦言,中國工廠的技術令人難以置信,蘋果產品生產需要最先進的機器和許多知道如何運行它們的人。
「在美國,你可以召開工具工程師會議,我不確定他們是否可以坐滿這個房間,但在中國,你可以填滿多個足球場。」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