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 中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情況調查報告 數字鴻溝現象突出

2021-01-04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199IT數據中心微信帳戶:i199IT

武漢大學網際網路全齡化實踐隊發布了一份《中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情況調查報告》。《報告》選取50及50歲以上中老年人為調查對象,結果顯示,超過7成的中老年人網民退休前職業為腦力工作者,超6成中老年網民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21世紀,隨著計算機與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社會正在進入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時代是信息產生價值的時代,即信息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社會的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帶了無數的信息鴻利。然而在信息化時代極速發展的過程中,其帶來的問題也值得我們去重點關注。

信息化時代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快。然而在這種信息逐漸共享,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過程中,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並不均衡。數字鴻溝現象便是在這種不均衡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數字鴻溝,即信息富有者與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其中,人與人之間的數字鴻溝通常表現在性別,民族,文化或代際數字鴻溝等。不同人們由於性別,民族,文化,年齡不同造成他們通過接受信息獲得信息鴻利的多少不同。

與此同時,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基數的龐大對中國經濟與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人口問題一直都是國家治理的重心。然而,近年來人口結構的變化讓中國社會面臨一個新的挑戰——人口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 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有17759.44萬人,佔我國人口比例13.32%。中國老年人人口之多,增長之快,是我國從未面臨的挑戰。關注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業已成為了社會的共同目標。所謂的關注,不僅要讓老年人物質生活得到充分保障,還要注重其精神生活的滿足。在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養兒防老」正在逐步走向解體。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國開始推行獨生子女政策,每個家庭基本都是一個子女。如今,這些父母已陸陸續續邁入老年階段。子女經濟與精力的限制、觀念的改變使得獨自生活的「空巢老人」群體日益龐大。

而幾乎與此同時,當前世界正在經歷另一場深刻的革命性變化,這讓老年人更加不可避免地向社會邊緣遊走。這就是正在全球展開的信息革命。它正以前 所未有的方式對社會變革的方向起著決定作用。在這個社會中,信息與知識成了社會的主要財富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網際網路早已悄然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更為網際網路發展翻開了一個新篇章。數以億計的人正在享受這網際網路帶來的便捷與樂趣,然而老年人這個特 殊的群體由於箇中原因被隔離在了網際網路之外。

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比例合計達到78.1% 。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佔比最高,達31.5% 。網際網路目前仍是一個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平臺,只有為數不多的老年人了解或者接觸過網際網路。然而缺少老年人的網際網路是不完整的,存在缺憾的。但是,網際網路與老年人的脫節既是挑戰,同樣也是契機。一方面,老年人網絡是一塊幾乎空白的市場,一旦開發挖掘得當,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老年人市場的開拓將把網際網路福利帶到每一個有需要的老年人身旁,讓老年人不再是網際網路世界的觀望者,而是真真實實的參與者,便捷其生活,豐富其世界。

網際網路將成為老年 人群體服務成為應對銀髮浪潮的一個有力武器,也是目前社會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我們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而開展了老年人與網際網路接觸程度的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了解老年人在與網際網路接觸時的現狀與困難,從而為社會能夠找到幫助老年人更好地接觸與應對網際網路的策略,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網際網路 科技發展的成果。

我國目前處於信息化告訴發展的時代,然而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是我們的社會產生了根本的變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 國進入了一個老齡化社會。就目前數據統計顯示,我國老齡人口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世界老齡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無法迅速融入到目前這個以信息化為主流的社會中,造成了信息鴻利的流失,這是目前我國數字鴻溝現象表現較為明顯的一處。因此本調研小組在這樣一種特殊的時期,為減少中 老年人與信息化時代的其他人產生的數字鴻溝現象,並致力於促進中老年人更好地接觸以網際網路為主題的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了本次調研。

本次調查採用了問卷法與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共分為三個部分:

中老年受訪者的基本信息,

中老年受訪者與網際網路的接觸情況與影響,

影 響中老年人不上網的因素。

訪談法的目的則是為了深入了解和刺探中老年人不使用網際網路的原因以及其對網際網路全齡化的看法。我課題小組前往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走訪養老院和居民小區等地,對調查對象進行問捲髮放以及深度訪談,藉此來取得信息。下面對調查對象進行樣本分析。本次調查共發放試卷305份,回收 280份,回收率為91.8%。

一、樣本特徵

本次調查選取以50歲及50歲以上中老年人為調查對象,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同,調查對象平均年齡較大。調查對象學歷大多為中學(專)或大專。調查對象職業較為分散,其中以腦力工作者(職工或專業人士為多),收入與居住條件基本在中等水平或以上。多數調查對象健康狀況一般或不是很好,調查對象的心態則大多不錯。下面進行樣本特徵的具體描述。

1.性別結構

受訪者中,男性佔51.8%,女性佔48.2%。

2.年齡結構

調查對象年齡最大94歲,最小50歲,平均年齡為75.3歲。

3.學歷結構

從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網際網路的使用正在向低學歷,低文化水平擴散。從圖中14年的數據來分析,中國網民的學歷主要分布於中學水平(包括初高中中專等),其中初中文化水平所佔比率最大,為36.8%。除此之外,小學及以下的網民年齡結構佔11.1%,高中(或中專技校)的佔30.6%,大專的佔10.4%,大學本科及以上的佔11.0%。而從13年到14年間,仍然是初中文化程度人群使用網際網路的增長比率是最高的,達到了7.7%。因此可以得出我國的網民主體學歷程度愈發的向中學靠近。相比之下,由於本課題所調查的人群主要為中老年網民,因此學歷結構與CNNIC所提供的中國網民整體的學歷結構略有差別(圖1),其中中老年網民以大專或本科以上的人群為網民主體,而CNNIC調查顯示中國網民是以中學學了為主體。由此可以反映出雖然網際網路整體是在向低學歷群體擴散,然而在中老年人群中卻並沒有像青少年群體低學歷化擴散程度明顯。

圖1 中老年人網民學歷結構圖

4.職業結構

本調查數據結果顯示,中老年人網民絕大部分在退休前職業為腦力工作者,如圖2所示。其中工商企業職工佔了20%,幹部佔25%,農民佔10%,軍人佔18.3%,專業人士佔25%,其他佔1.7%。其中腦力工作者一共佔了將近7成。其與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調查結果所顯示結果基本一致(圖3)。由此表明在中老年網民中職業的分布與整體網民是具有統一性的。

圖2 中老年網民職業結構圖

圖3 中老年人網民與全國網民對比圖

5.收入結構

本調查樣本採取地段多為發展較好地區,因此收入為2000元左右或以上,與全國人民整體收入情況有一定區別。生活水平中等以上的被訪者居多。

圖4 中老年網民收入結構圖

圖5 中老年網民個人月收入與全國網民月收入對比圖

6.居住狀況

根據本調查數據顯示,與人同住的中老年人更容易上網,如圖6。其中與子女居住的佔23%,與老伴居住的佔42%,自己一個人住的佔8%,養老院居住的佔27%,其中與人同住的中老年網民和獨自居住的中老年網民比例達到1:11.5。

圖6 中老年網民居住狀況圖

7.健康狀況

本調查結果顯示(圖7),身體狀況正常的中老年網民佔了整體的80%。

圖7 中老年網民健康結構圖

8.心態結構

由本調查顯現(圖8),心態好的中老年人佔到了將近一半。而心態正常(包括一般和好)的中老年網民基本佔到了中老年網民中的全部(95%)。可以發現積極的心態是可以促進中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

圖8 中老年網民心

態結構圖

二.中老年人網際網路接觸情況與影響

1.中老年人網際網路接觸情況:絕大多數中老年人不使用網際網路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1.4%的中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而多達78.6%的老年人是從來不上網的。可以看出就現狀來看,網際網路並沒有在中老年人當中得到普及,而絕大多數中老年人還是在網絡世界之外的。

2.網齡:1-3年網齡的中老年網民與6年以上網齡中老年網民佔主體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圖9),1-3年網齡的中老年網民與6年以上的中老年網民佔了將近7成(68%),其中1-3年的佔了33%,6年以上的佔了35%,二者差別不大,對中老年網民網齡主體結構的影響沒有偏向性。除此之外,一年以下的佔了18%,4-5年的佔了14%,屬於少數派。

圖9 中老年人網齡分布圖

根據CNNIC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網民年齡層在50歲以上的網民發展較慢。而通過本調查對這一年齡段的中老年網民可以初步得出以下與中老年網民網齡的相關性因素:

3.日上網時長:每日1-3小時上網時長的中老年網民佔主體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中老年網民大多每天上網1-3小時,如圖10,佔到了總體的40.7%,其他的,不是每天都上的佔了20.3%,小於1小時的佔了23.7%,多於3小時的佔了15.3%。由數據統計可以看出,中老年人很少有每日上網大於3小時的。

圖10 中老年網民每日上網時長圖

對比CNNIC所提供的官方數據,2014年中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達到了26.1小時,及平均每天達到了5.2小時,遠遠多於中老年網民的每天上網時長。

4.中老年網民仍以桌上型電腦作為主要上網終端

圖11 中老年人網際網路接入設備使用情況圖

然而對比CNNIC所顯示數據(圖11),中國網民的主要上網終端是手機,佔了整體的85.8%,這與中老年網民使用的上網終端存在較大差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中老年人仍然不習慣移動終端,包括覺得看不清或者不會用等困難。除此之外,CNNIC調查結果顯示使用桌上型電腦的中國網民佔到了整體的70.8%,這也說明了即使在上網終端愈發豐富的時代,桌上型電腦無論是對於中老年人還是全國網民任然是不可替代的。此外,筆記本電腦佔到了整體的43.2%,用其他(平板電腦等)的佔了34.8%,均遠低於手機和桌上型電腦的使用比例。

圖12 中老年人與全國網民網際網路接入設備使用情況對比圖

圖13 中老年網民使用網際網路應用情況圖

圖14 中老年網民與全國網民使用網際網路應用對比圖

6.中老年人的網絡知識主要來源於親友和自學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中老年人主要是通過自學或者親友教授來學習使用網際網路的,如圖14。其中通過自學學習使用網際網路的中老年網民佔整體的43.3%,通過親友教授學習使用網際網路的中老年網民佔整體的45.0%,二者所佔比率基本相同。而除此之外,其他學習網絡使用的途徑並沒有起到有效得作用,社區學習和中老年網絡培訓班僅各佔3.3%,而其他途徑也只有5%。

圖15 中老年人學習上網途徑圖

通過本調查數據反映了目前社會上幫助中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措施仍然很不足。舉例來說,社區學習或培訓班教學在中老年人學習網際網路途徑來說都只佔極少比率(均為3.3%),也從側面反映了目前社會上中老年人除了親友教授或自學外並沒有非常有效途徑來學習如何使用網際網路,在目前的信息化社和老齡化共同發展的社會中,這種中老年人沒有有效手段融入網際網路的現象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7.中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存在一定困難

根據調查顯示,絕大部分中老年網民在使用網際網路時會遇到困難,如圖15。其中經常遇到困難的佔33.3%,偶爾遇到困難的佔51.7%。兩者佔了8成以上,充分表明中老年網民在使用網際網路的過程中是或多或少會遇到困難的。除此之外,僅有10%的中老年網民從沒遇到過困難,而每次都遇到困難的也並不多,僅佔5.0%。

圖16 中老年人上網遇到困難情況圖

三.制約中老年人上網的因素

本部分問卷採用裡克特量表,讓調查對象對列舉的因素進行評分,評分共分5個等級,根據各項因素的均分高低來顯示該因素是否是制約中老年人上網的主要因素。評分結果顯示,制約中老年人上網的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缺乏網際網路相關知識,網絡信息對中老年人不友好,身體狀況不支持上網以及對上網興趣缺失。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1.缺乏網際網路相關知識

2.網絡信息對中老年人不友好

調查結果顯示,另一個制約老年人上網的重要因素是網上信息真偽辨識度低以及網上適合中老年人的信息較少。其均分分別為3.3和3.2,僅次於缺乏網絡相關知識一項。由此可見目前的網際網路對中老年人並不友好,網際網路上並沒有足夠多適合中老年人的信息來吸引其進入網絡世界。更甚者,結合中老年人缺乏相關網際網路知識這一因素,導致其無法分辨網際網路中的真偽信息,有可能使中老年人上當受騙,這都造成了中老年網民對網際網路的牴觸情緒。

3.身體健康影響

在上述因素之外,中老年人身體狀況不佳也是影響其不上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評分中,由於身體狀況的原因而不上網這的均分也很高,達到了3.1。可以表現中老年人由於年齡原因而造成的身體負荷增大,阻礙了其網際網路的使用。結合訪談內容分析,中老年人大多存在視力不佳,腰間盤突出,頸椎有問題等身體狀況,這都導致了其不能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或閱讀電腦屏幕上的內容。而正是達不到使用網際網路的最基本要求,才導致中老年網民的數量不容樂觀。

4.興趣缺失

作為制約中老年人上網的主要因素,其對網際網路興趣的缺失也是其中之一。調查顯示,在上網沒意思和周圍人不上網這兩個選項的均分均達到了3.1的高分。由於其對網際網路知識的缺乏以及周圍的人並不是網際網路使用者,他們無法充分地了解網際網路所帶來地趣味,因此這也導致了他們遠離網際網路。

以上即為制約中老年人上網地主要因素。統計圖標如下。

圖17 中老年人不上網因素統計圖

然而值得注意是,經濟因素並非是制約中老年人上網地主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電腦或手機太貴和上網費用太貴所得地均分均僅有2.7。這表明大多書中老年人並不會因為經濟問題而無法上網。

四、影響老年人網絡使用的個體因素分析

本此調查運用SPSS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其中以相關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為主。

相關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中老年人是否上網與中老年人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生活水平,居住狀況等均不相關(Sig>0.05);中老年人上網時長與中老年人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生活水平,居住狀況等均不相關(Sig>0.05);中老年人上網時是否遇到困難與中老年人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生活水平,居住狀況等均不相關(Sig>0.05)。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經濟問題,身體狀況問題,網絡信息對老年人不友好問題,上網興趣問題都與中老年人是否上網顯著相關(Sig=.000)。

五.針對如何讓中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建議

1.解決網際網路知識匱乏問題

中老年人對於網際網路知識的匱乏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其三,對子女來說,應當多和自己的父母或是祖父祖母交流,向他們教授網際網路相關知識。這不僅是幫助中老年人了解網際網路的最好手法,也是加深子女與父母之間交流的好方法。

2.提供適合中老年人的網絡信息

目前網絡信息對於中老年人不友善的問題也值得重視,我們小組提出如下對策:

其一,對社會而言,社會應有公共責任心,從道德層面上抵制網絡虛假信息。

其二,對政府而言,政府應當加強網絡管制,嚴懲那些傳播虛假信息的人。同時,政府還應當建立一些專門面向中老年人的網站,並給予其足夠的支持。這樣才能將此類網站名聲做響,從而吸引更多的中老年人進入網際網路。

其三,對子女而言,應幫助其父母等長輩分辨網絡信息真偽,做到對長輩的問題和顏悅色;回答問題態度要好,不能有焦急,態度惡劣等表現。

3.改善電子設備

由於中老年人自身的身體健康原因,導致了其使用網際網路產生了阻礙。對此我們給出如下建議:

其一,對電子產品商來說,其應當設計研發更加便利,對身體負擔更小的電子信息產品。有別於電腦等需要長時間長時間坐著或是盯著屏幕的產品,如新型智慧型手機等。

其二,對政府來說,應在設計關於中老年人網際網路信息的時候增大字體,並使用清晰圖片,儘量言簡意賅。以便中老年人可以觀看。

4.培養中老年人對網際網路的興趣

以上幾點均是導致中老年人對於網際網路興趣缺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改善上述因素同時,中老年人對於網絡的興趣自然會提升。

5.為中老年人購買電設備提供經濟便利

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問題依舊存在。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其一,對政府而言,希望可以出臺有關中老年人購買電子設備的優惠政策。如持有老年證可以享受購買電子上網設備優惠等方案。

其二,對電子產品商而言,適當給予中老年人優惠。

總之,就目前來看,中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情況仍不樂觀。對此無論是國家,政府,社會還是個人,都應該為中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作出貢獻。

作者:謝子霖 屠正洋 姚望 施肖潔 潘辰昊 徐榕榕 陳亦瑄 馮鼎銘。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網際網路全齡化實踐隊

摘自:武漢大學網際網路全齡化實踐隊

相關焦點

  • 三人行|消減「數字鴻溝」,讓城市有「智慧」,更有「溫度」
    據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2020年6月,我國非網民規模為4.63億。報告呼籲,在關注網民規模增長的同時,仍需要對非網民群體予以重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遠離網際網路不僅使得非網民群體無法獲取到更及時有效的防疫信息,更是無法享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出行、購物等服務便利。
  •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一起擁抱網際網路
    近日,「湖北宜昌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湖北廣水94歲老人被抬到銀行做人臉識別」等新聞引發社會高度關注,這類現象在程度上反映出當今社會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的客觀事實。第一,中老年人受傳統觀念影響,不相信網上交易。他們對紙鈔這種實實在在的東西有依賴,只相信一張一張的現鈔,對網上交易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操作很不放心。加之,假貨、電信詐騙等不良現象的存在,更加讓中老年人對網際網路消費望而卻步。
  • 助力中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浙江移動這樣付諸行動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要求要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順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通過覆蓋全市各鄉鎮街道的150餘家營業廳和近2000個銷售網點,浙江移動寧波分公司組織了300多名優秀講師組成講師團隊伍,積極推動培訓課堂進營業廳、進老年大學、進社區、進鄉鎮,為中老年人帶去了生動而又實用的智慧型手機應用課程,今年以來累計培訓達到3.8萬人次。
  • 彌合數字鴻溝 共享發展紅利
    國際寬帶使用量持續增加,但不同國家、地區和群體之間的數位化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日益突出。國際電信聯盟敦促各國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地區和國家間數字合作,努力彌合數字鴻溝,確保可持續的全民互聯互通。國際電信聯盟近日發布的《衡量數位化發展:2020年事實與數字》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在使用網際網路。
  • 思想者|周向紅:智能時代,如何彌合「老」難跨越的數字鴻溝?
    但是,在大多數人感受數位技術紅利、邁向5G時代的同時,不少老年人卻還停留在「無G時代」。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使他們也可以享受美好的數字生活?同濟大學周向紅教授認為,一方面要實現國家頂層設計與產業協同相結合,防止「數字鴻溝」引發「數字貧困」;另一方面,要堅持年輕群體「數字反哺」與老年群體自助互助,充分展現數字時代人文關懷。以下是她在同濟大學的演講。
  • 伏羲視點 | 孫潔:把脈三道數字鴻溝
    相關研究重心為調查哪些社會因素影響物理接入鴻溝。正如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DMaggio等人(2001)所指出:數字鴻溝研究重心應置於研究不平等如何被各種社會因素所影響;這些社會因素包括政府項目、工業結構、價格政策等。因此,經濟實力、電信設施、政府決策成為影響第一道數字鴻溝最為顯著的社會因素。
  • 彌合數字鴻溝 共享發展紅利(國際視點)
    國際寬帶使用量持續增加,但不同國家、地區和群體之間的數位化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日益突出。國際電信聯盟敦促各國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地區和國家間數字合作,努力彌合數字鴻溝,確保可持續的全民互聯互通。國際電信聯盟近日發布的《衡量數位化發展:2020年事實與數字》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在使用網際網路。
  • 不,老年人覺得是「數字鴻溝」
    根據宋大爺反映的情況,記者分別在南坪商圈、大坪商圈和觀音橋商圈的部分超市看到,收銀區分為自助結帳區和人工收銀通道兩個部分,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助結帳區的速度要比人工收銀通道快很多,但要想使用自助結帳就必須使用規定的軟體進行操作。   「我身邊都是年輕人在用,不只是優惠,還有就是方便。」家住南岸區回龍路的許建新是個90後,他平時購物習慣用各種智能軟體。
  • 消除數字鴻溝刻不容緩
    要全面落實亞太經合組織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路線圖,促進新技術傳播和運用,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消除數字鴻溝。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前發布的《2020年世界貿易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世界經濟正在向數位化和信息化轉變,這一轉變凸顯創新和技術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重要性。在數字時代,政府政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支持向數字經濟轉型。
  • 適合中老年人的手機應用,[每次科技]讓爸媽晚年生活潮起來
    傳統觀念普遍認為老年人處在網際網路信息社會的邊緣地位,他們與網際網路社會之間存在明顯的脫節現象,老年人與信息化的網際網路之間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事情真的是這樣嗎?中國老年網民的現狀從用戶規模上看,老年人和年輕人在網際網路和社交網絡的使用上存在明顯的代際差異。
  • 如何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文件一經發布,即獲得無數人點讚,並引發了全社會更多的思考:智能時代,如何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搞不懂」「吃不透」現象,進一步強化老年人的畏難心理  數字鴻溝特指在社會信息化、數位化、網絡化發展過程中,不同基礎條件的信息主體擁有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存在的差距。
  • 年年都考的數字鴻溝有了新進展?彭波老師的論文給出了解答!
    ➤ 關鍵詞:數字鴻溝;城鄉鴻溝;網際網路下半場02 真題連結 ❶ 數字鴻溝(北京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大學,2020)❷ 請論述新媒體環境下的數字鴻溝。(北京郵電大學,2020)❸ 簡述消除數字鴻溝的方案。
  • 「解讀」胡泳:重新認識數字鴻溝
    對這一鴻溝,慣常的理解是,它是一種在獲取、使用或影響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方面的經濟與社會不平等現象。 從一個國家內部來看(例如中國的數字鴻溝),它可能是指個人、家庭、社會群體或地理區域之間的不平等,它們通常處於不同的社會經濟水平或其他人口統計類別下。
  • 胡泳 | 你想像不到的新數字鴻溝
    對這一鴻溝,慣常的理解是,它是一種在獲取、使用或影響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方面的經濟與社會不平等現象。從一個國家內部來看(例如中國的數字鴻溝),它可能是指個人、家庭、社會群體或地理區域之間的不平等,它們通常處於不同的社會經濟水平或其他人口統計類別下。
  • 5G進一步擴大全球數字鴻溝
    而這也是資訊時代全球數字鴻溝的一個縮影。近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世界銀行和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調查了數字革命對全球農村及貧困地區的影響,結果發現,全球的小農戶接入行動網路和網際網路的頻率非常低。隨著5G網絡的普及,全球貧困人口的數字鴻溝可能進一步擴大。
  • 「數字鴻溝」下的老年群體
    而在視頻之外,該事件之所以能夠引發輿論風波,無非反映了其背後的社會痛點: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老年人所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在日常的出行、就醫、消費等場景中不但不能充分地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更是會遇到種種不便;而在「信息斷連」的背後,更需要引起重視的還有老年人無處安放的「情感寄託」。
  • 中老年人如何迅速融入網際網路生活?
    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60歲及以上網民佔全體網民比例的6.7%,人數為6000萬。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換句話說,60歲及以上人口的網民比例為23.6%,每四個裡就有三個未曾接觸過網際網路。他們通過網際網路更好地融入這個世界的出口在哪?
  • 助老人跨過「數字鴻溝」
    年輕人使用手機、電腦快速完成的事情,老人們往往要在線下經過長時間等待才能辦好。讓生活更加便捷的智能化、數位化怎麼就成了老年人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另據最新《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40億,其中6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僅10.3%。「『數字鴻溝』又稱為信息鴻溝,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雲南大學退休教授石鵬飛認為,老年人所面臨的「數字鴻溝」主要表現在看病掛號、外賣送餐到家、網購送貨上門等。
  • 「銀髮族」數字鴻溝洞察:半數老人不會手機支付
    在我們讚美智慧生活便利的同時,有另一個群體正因為巨大的數字鴻溝而受到各種生活限制和歧視。據《中老年網際網路生活研究報告》調查,有半數老年人從未接觸手機支付。這在一個煎餅攤都要二維碼付款的時代是不可想像的。「銀髮族」到底為何有著「科技恐懼」?誰又能解決被數字時代「拋棄」的他們的困境?
  • 【遠見】智能時代 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
    進入數字經濟社會後,人們由於使用數字儀器、支付能力等因素,不僅是老年人,還有其他的人,由於方方面面原因,政府提出的政策中,包括了幾個方面:比如信息通訊技術設施覆蓋率、接收穫取信息的能力、ICT設備的使用能力、網際網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