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 (NASDAQ:NVDA)斥資400億美元收購Arm,一石激起千層浪。
之所以引發市場關注,是因為這將是一場顛覆晶片行業的重大收購。Arm在行業中地位「特殊」,買家又是GPU龍頭英偉達,兩者的組合將影響整個晶片行業格局。正因此,英偉達能不能成功讓反壟斷機構為這筆交易亮綠燈,也是懸之又懸。
Arm是全球頂尖的晶片IP設計廠商,自己並不做晶片,其商業模式是將IP賣給晶片設計廠商。所謂的晶片IP,就是晶片中預先設計、經過驗證的功能模塊,它能夠幫助晶片設計廠商縮短晶片開發時間,降低錯誤風險。
Arm在晶片行業似乎比較低調,但其重要性和地位絕對不一般。
晶片IP處于于晶片產業鏈的上遊位置,而Arm又是晶片IP市場上當之無愧的王者,有著40.9%的市佔率。華為、蘋果、三星、高通、博通等都是它的客戶,將其晶片IP用於自己的晶片。它的營收主要來源於IP授權的前期授權費,以及根據每顆晶片售價按比例抽取的版稅。
創立於90年代的Arm,成立初衷就是要做結構簡單、功耗低、價格便宜的晶片,這種設計思路非常契合行動裝置,也因此到2010年,Arm已經成為行動裝置最主流的選擇;到2016年被軟銀收購時,Arm已經是英國最大的上市科技公司。如今,Arm架構佔據著手機處理器90%的市場份額。
Arm也致力於進一步向PC市場滲透。就在今年6月底,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布拋棄英特爾,旗下Mac平臺產品將會使用自研的Arm架構晶片。業內人士認為,所有蘋果產品都使用Arm架構晶片,將是統一生態的必然選擇。
而在數據中心伺服器領域,雖然英特爾 (NASDAQ:INTC)憑藉著x86架構仍然一家獨大,佔據著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業務人士認為,在AI、5G、端雲協同趨勢之下,傳統的x86架構難以滿足現有的需求,Arm架構的優勢也正在進一步凸顯。亞馬遜的雲計算部門正使用Arm架構用於其最新的伺服器晶片。
英偉達股價走勢,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英偉達也正是看中了Arm在CPU領域的重要地位和可期前景。
雖然英偉達在GPU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但在CPU市場卻缺少機會,而CPU在所有計算設備中都充當著重要角色。英偉達每次出售GPU,客戶都需要使用另一家公司的CPU。
而將Arm收入囊中之後,英偉達將擁有跨越智慧型手機、計算機、數據中心等主要領域的晶片設計能力。英偉達CEO黃仁勳也表示,英偉達「很可能」出售自己的ARM伺服器CPU晶片。這意味著英偉達將正面與英特爾競爭。
好處顯而易見,但難處同樣不少。
要知道,Arm可以說是晶片界的「瑞士」——它將IP授權給數百家公司,但不與它們當中任何一家存在競爭關係。包括高通、英特爾、AMD都是Arm的客戶,但是它們又都銷售與英偉達直接競爭的晶片。Arm被英偉達收購之後,原來的商業模式還能維持嗎?
雖然黃仁勳明確表示,Arm將繼續致力於其開放許可模式,保持對客戶的中立性,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英偉達需要在經營自己的晶片業務與允許Arm具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之間取得一種微妙的平衡,同時還要讓這400億美元花得有價值——這筆交易對Arm的估值約為2019年銷售額的22倍。
還有就是監管問題。Arm的業務無處不在,這筆交易需要多地反壟斷機構的批准,其中也包括美國和中國。英偉達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了爭議沒那麼大的針對Mellanox的收購,Arm這筆交易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米奇·史蒂夫斯(Mitch Steves)在周一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他認為監管部門的批准是該交易必須解決的最大障礙。已經有多份報導稱英國官員反對該交易。
當然,如果英偉達與Arm的組合通過反壟斷批准,最該感到擔心的,還是英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