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讀評論讀私信的一期,我覺得在評論裡跟讀者對線,不過癮,我要把這些觀點放出來大家一起討論,當然也歡迎各位批評指正,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
一、把英語「踢出」高考?浙大「網紅教授」為何如此說?
1.英語絕大部分人用不上,二、消耗了學生的時間精力,體質下降。三、削弱了創造力能動性剛性。
——英語絕大部分人用不上,但是,明明就有很多人用得上,那些做對外貿易的人要用,那些積極追趕國外知識、工藝、技術的人也要用,這些人顯然比普通人能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那英語就有必要學。我們自己不用也呼籲別人不用,這就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意思了。
我們身邊並不缺使用英語這個「工具」的人,把英語當做生產工具,能為我們創造價值,那就用,不能創造價值,那就不用,這是實用主義的經典觀點。按照這個理論,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數學也是用不到的,語文也有很多是用不到的,理化生更是遙不可及,政史地也只是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那是不是就都不學,顯然不是,學習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有意義,它磨鍊人的心智,開闊人的視野,鍛鍊人的品格,天底下沒有比學習帶來的回報更高的事。
——關於體質下降。假消息,我查閱了近年的中小學生體質調查報告,一般有這麼幾個結論:體質與健康總體改善,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肥胖率和近視率上升。從這個結論來看,這是無論如何怪不到英語頭上的。
——削弱了創造力能動性。創造力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先不談它的形成機制。我能找得到的,有可能削弱創造力的因素是「答案唯一」,並沒有很明顯的證據證明英語會削弱創造力。
2.支持!百分之八十都用不上,日本俄羅斯都取消英語高考了!
——假消息。日本大學入試中心考試,分為六大類考試科目,有一科是外國語,如選考英語是250分(作為六大主考科目的日語只有200分),如選考漢語則是200分,並未取消英語,相反,日本比我們更重視英語。
俄羅斯高考,英語一直是被選擇最多的考試科目,2020年英語報考人數超過10萬人,報考德語的1800人,2020年加入了漢語,漢語報考人數300人。
3.運十停飛,紅旗停產,都學英語是一回事。
——這顯然不是一回事。大飛機項目下馬是當時的技術和工業水平不夠,造不出來符合需求的產品,當然造出來也不好用、賣不出去,僅僅靠行政命令和財政供養是養不起這樣不掙錢的項目的。
現在C919的初步成功,顯然是技術、人才、工業和市場都成熟的結果。紅旗停產也是類似的原因,但是紅旗停產在當時更多的是市場原因。
都學英語跟這兩件事,這我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相關聯的。
4. 英語是日不落帝國遺留下的產物,沒有必要學習。
——這種言論槽點太多。這麼說吧,英語的大規模流行是大英帝國從16世紀崛起,繼而美國接班成為超級大國到21世紀,持續經營400年造就的。人類進入近代社會,經歷了英美主導的三次工業革命,都是英語為語言基礎的,不需要學?我不知道這種人是哪裡來的自信。
我們的天宮空間站是接下來20年唯一能用的空間站,很多歐洲的航天員在開始學習漢語,這是一回事。當然,隨著我們在能源、5G等領域的順利崛起,這些標準也將由我們中國人制定,那你說外國人要學這些技術,他要不要懂漢語呢?
二、一個教育培訓機構校長的心聲——痛並快樂著
1.其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現在就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及時止損選擇退出,保存實力未必是壞事兒。
——這個觀點不錯,但是教育機構的轉讓是極其困難的事,他不像實體企業有固定資產,機構的價值主要是品牌、現有的學生資源、預期收入,而商譽不好評估,未來收入也不確定。想壯士斷腕的校長們,撐不下去記得儘早考慮出手。
2.飯店放開,掐著小培訓機構不放,荒謬。
——學生是會下金蛋的雞,拿破崙是這麼說的,我們對學生的認知不應該比一個古人更低。保護學生,就得犧牲培訓機構的利益,這很正常,因為疫情大家都不掙錢,培訓機構更不應該例外。
3培訓機構也是有付出有收穫,競爭激烈,各取所需,錢在家長口袋裡,覺得不爽可以不報名。
——家長可以用錢包投票,不喜歡的培訓科目和培訓機構,完全可以不學,但是家長要對自己做的選擇承擔相應的後果。
4.校長不會很在意教師的,因為教師流動性太大了。
——恰好相反,產生直接效益的是營銷和市場人員,但是決定利潤的是教學人員,教師流動性大證明機構辦得不好,這個校長必須考慮一下是錢沒給到位還是自己水平不夠,讓員工幹得不開心。
5. 我認為培訓機構,搞課程顧問的培訓機構都是爛機構。產品豐富,班型齊全,自然開得多。我找補課班,用得著一個銷售和我巴巴,咋的你會上課啊?
——培訓機構使用課程顧問的原因是,使用教師招生效果不好,你讓教師去做地推,去談單,去給家長打推銷電話,我相信老師立馬辭職。老師也沒時間跟家長進行長時間溝通,老師的時間應該放在更重要的教書育人上面。老師更沒工夫滿足家長各種無理需求,沒開過機構的根本無法理解教師處理這種問題的無力。老師說的教學專業內容,大部分家長也聽不懂,老師能做的,是在上課一段時間後,與家長反饋學員的學習進度,性格特點,給出一定的家教建議,當然這是入學以後的事情了。
使用課程顧問能在市場開拓期儘快招生,這是很經濟的營銷方法。家長也不要憑藉是否有市場團隊來判斷機構好壞。從另一個角度講,做營銷也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你不做自然有其他人做,那不做的一方就會陷入被動。
當然也有純粹靠轉介紹的機構存在,但是鳳毛麟角,價格也高,漲價更頻繁,只有部分家長能接受,畢竟錢不是憑空變出來的。
6. 關鍵在於公立學校不爭氣。不然私立和培訓機構根本沒市場。
——這種觀點,真的是,自己上學上課什麼樣自己不知道麼?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這是個篩選機制,讓聰明或者拼命的人有更好學習資源,為社會創造更高的價值。
如果自己不努力,就不能怪老師,尤其是公立學校的老師。
7. 取締培訓機構,還中國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培訓對應的是教育需求,人只要想往上走,就不得不努力學習,培訓機構會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