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中的納米粒子能穿透皮膚,被人體吸收嗎?
近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的78頁文獻調研報告總結出:化妝品產品中的納米粒子難以穿透皮膚。但是當皮膚受損時,納米粒子的穿透皮膚的機會顯著增加,尤其是尺寸較小且表面帶有正電荷的納米粒子。然而,報告也指出由於缺乏標準的測試流程,難以比較和評估不同測試標準的結果。
這項研究是由歐洲化學品管理局(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委託荷蘭研究團隊(RPA consortium of Triskelion and RIVM)進行的。 這項研究分析了大量的關於商品中的納米粒子是否能夠穿透皮膚被吸收這個問題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分析了關於這個問題的in vivo 和 ex vivo 的實驗結果。皮膚受損對於納米粒子穿透的影響,以及納米粒子的尺寸表面電荷對於穿透皮膚機率的影響。他們發現納米材料幾乎不能通過直接皮膚接觸被吸收。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尺寸較小的納米粒子穿透機率大於大尺寸的納米粒子,表面帶正電荷的納米粒子穿透機率大於電中性或者帶負電荷的納米粒子。作為抗菌添加劑的銀納米顆粒中的銀離子可能可以部分透過皮膚。
該研究團隊建議關於皮膚是否能吸收的納米粒子的實驗應該依照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流程,利用人或者豬的皮膚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實驗(即ex vivo)。因為在自然狀態下的,豬皮膚比鼠類的皮膚更接近人類皮膚。
該領域的專家們對這項研究給出了積極正面的評價: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Andrew Maynard指出:「這篇報導證實了一個眾所周知事實,即健康的皮膚在阻擋納米顆粒進入皮膚起到了重要效果。」 Andrew Maynard補充到:「這篇報導並沒有恰當地強調比較不同實驗方法的研究結果是個挑戰。儘管有這些挑戰,這篇報導至少得到了一個最基本的科學結論,即健康皮膚可以有效阻止納米材料的穿透。」
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Michael Roberts教授,在讚賞這篇報導同時,提出了疑問,為何不調研這個領域的製藥學與皮膚病學文獻。他指出:「在自然界、藥物學、納米毒性等領域的實驗均一致地表明,納米粒子難以穿透皮膚的最外層。也有許多文獻表明納米粒子可以穿透受損的人類或者動物皮膚,納米粒子釋放出來金屬離子也可以穿透皮膚」
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Richard Guy表示:「人類皮膚是完美的防禦屏障,那些關於納米粒子被皮膚吸收甚至作為藥物傳遞的證明是站不住腳的,除非在皮膚屏障受損的情況下。」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