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有「把現實世界中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體通過數控設備製作成實物」的技術。2d快速成型技術產品,因是使用模型或概念
模型等三維實體模型,將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轉化為現實。3d列印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型製造技術,可大量生產物體,所以稱為3d快速成型技術。
你要做的東西和對手做出來的東西相差太遠利用你需要的效果創造成本最低的解決方案。總覺得在中國做任何一件事的方法都是看投入產出比。至於方法論,是要和現有生產工藝的工藝水平和產品的理念結合在一起看的。建議書也沒有什麼用。
3d列印主要有四種列印方式,分別是快速原型法、注塑成型法、雷射燒結法和直接列印法,一般設計的產品結構或者是製作產品原型,3d列印是很好的方法,更快,對產品質量、尺寸、成型效果有保證,製作成本低。你可以參考一下或者學習一下。
畢竟是零基礎小白,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我們去學習的,如果是學習還不如直接買相關書籍。掌握各類數控技術、機械加工技術、電子製造技術;這樣隨意開發一款相關的製造工具和零部件,並且能按照用戶需求製作;這樣的產品才可以「3d列印」;我理解的3d列印技術,分為虛擬3d列印和物理3d列印。
列印物理結構,比如工業設計精細形狀的3d模型,工業設計製造難以實現的複雜形狀的3d模型等。這樣的工業設計才有意義。但是如果能進行相應的3d列印,產品結構就固定了,所以我認為上面的意義就不太明顯了。
通過虛擬3d設計對列印的物理結構進行一個布局,產品就是按照這個結構列印出來的,相對來說這樣的產品在工藝上能做的很精確。從應用場景上看,3d列印主要是對應產品形態,比如汽車平臺的儀錶板,或者材料外殼等。但是對於傳統的外包製造業來說,肯定是需要完成布局,按照布局製作產品原型,實現其具體功能。
去看看《processing建模語言》我同意問題補充中的假設,一個是邏輯,一個是數學。在我沒有開始走這條路之前,一直是理論在背,由技術理論到應用。後來才發現,實踐比背書重要的多,這之間主要有三個問題需要掌握。
1,物理上如何與參數(gcd,tsp,mc之類)結合,獲得計算分布等,這樣需要一些複雜函數的理論;2,如何在參數上執行不同的步驟,如機械製造中如何操作,這個是仿真的一個重要知識;3,就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數學。模擬分析,一旦在應用中建立感覺,就能感覺出哪裡容易犯錯,就比如方法控制這種,計算分布的一般方法就是不斷試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