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濟南、南京、杭州……誰會是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瀋陽、濟南、南京、杭州……誰會是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距離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的批覆已經過去三年,而外界一直猜測總數將達到12~15個。空間尚在,「國中」這個話題隔三差五就被城市重啟一次。

  最近提到的是瀋陽。12月3日,瀋陽召開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圍繞「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總目標展開。

  而在11月下旬,雲南政協提案中提到把昆明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浙江省制定「十四五」規劃時有意培育杭州為國家中心城市、福州提出「十四五」期間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你以為競爭對手就這些?不!還有南京、青島、濟南、長沙、合肥、烏魯木齊、長春、南昌、廈門先後在不同場合明確要向「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發起衝刺。

  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城市有13個。競相追逐國家城鎮體系中的最高層級,如果遍地開花,還會這麼香嗎?

  「這裡需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城叔此前參加一場城市研討會,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以「關於」十四五「期間優化國家中心城市格局的若干建議」為題,專門在會上探討了哪些城市應該在「十四五」期間優先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李國平從地域角度出發,分析稱:「東部有4個,中部2個,西部3個,唯一沒有的是東北。目前的9個國家中心城市並不能輻射到東北,東北還是需要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因為在整個城鎮體系裡,東北要有一個中心。」

  在李國平的定義中,城市憑自己的規模優勢、結構優勢、行政勢能優勢等,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中心地位,成為資本、技術、人才和勞動力的集聚地,導致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功能加速聚集,從而形成區域經濟增長的集合。

  既然規劃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對於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應該從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或者區域發展均衡的視角來審視目前的國家中心城市格局。「從國家的角度,從優化全國城鎮格局以及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他給出三個備選:

  首先是「明確東北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推薦瀋陽,落定以後,城市規模等級上升、國家政策加持。這種城市的「頭銜」,不要都是錦上添花,應該多一些雪中送炭。

  其次是考慮地緣政治,站在建設「一帶一路」和從出口導向轉到內需驅動的角度,烏魯木齊也可以作為天山北麓的國家中心城市。

  最後是聚焦山東半島城市群,「它也是偏北方,為什麼沒有呢?」相比濟南,更推薦青島。

  但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下半年,山東已經三次公開表態: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不少人看來,這場「國中」爭奪戰,青島已基本無緣。

  事實上,地域分布是很多專家論證「國中」的角度。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分析,人口規模、經濟總量、經濟輻射能力、區位條件等要素是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對區域的輻射帶動引領作用十分關鍵。

  不止東北,經濟總量很大的華北、華南都只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這些區域都存在增加的空間。」丁長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從上海到廣州之間相距1400多公裡,還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如果比照GDP,去年福建排在全國第8位,有機會新增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應該是生長出來、拼鬥出來的」

 

  一旦被確認為國家中心城市,就意味著從國家層面對該城市發展定位的認可,在一些重大改革創新舉措上,國家中心城市可能會得到優先考慮,一些功能性項目和基礎設施在配置上也會有所傾斜,這對於城市的長遠發展將形成實質性利好。

  不過,時至今日,國家層面其實並沒有權威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標準和指導意見

  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出現在2005年。當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受託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10年)》,其中提到應該在城鎮體系的最高位置設立國家中心城市,讓它們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

  2010年,住建部根據城市發展的新形勢,又編制了新一輪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其中提到全國城鎮體系中的核心城市,即我國的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對外門戶,已成為或正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

  回顧概念的出爐,不難發現「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發揮中心和樞紐作用」更傾向於「蛋」和「雞」的關係。獲得這種城市層級的認定,不應該是城市追求的結果,而應該是一直努力的方向。

  早在《國家中心城市藍皮書: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2018)》就已指出:避免爭戴「國家」帽子,造成遍地開花。「 一座城市能否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關鍵在於考量其能否擔負起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職能,這就意味著國家中心城市的布局,要緊緊圍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設置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所城鎮發展室主任歐陽慧此前指出,應嚴格把握國家中心城市的進入門檻,避免出現一些地方因貪圖虛名導致名不副實、重申報輕建設的現象。

  關於國家中心城市,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武廷海的觀點同樣是「戰略上要有重點,不能滿面鋪開,一推就是十幾二十個」。

  當初西安成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就對城叔說道,目前的國家中心城市,大體上有三種產生方式:

  第一種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類型,即由當時的城鎮體系規劃確立的;第二種是在國務院對城市總規、城市群規劃等規劃的批覆中,提出要朝國家中心城市方向發展的;第三種是在有關城市群規劃中明確加以認定的,西安就是這種類型。

  「從未來看,命名制的國家中心城市可能還會有。」馮奎說,「但是更多有望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那些城市,它們應該是生長出來、拼鬥出來的。少數城市可能沒有國家中心城市之名,但實際上已經具有相當高的國際影響力,並對於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起著巨大作用,它們可以被看作是事實上的國家中心城市。」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青島、濟南花落誰家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經濟飛速發展,目前國家已經有了九大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鄭州、西安、成都、重慶、武漢。那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誰最有可能晉級呢?國家九大中心城市目前深圳、杭州、南京、瀋陽、青島、濟南六個城市呼聲最高,最有競爭優勢。其中瀋陽已經開始積極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 濟南和瀋陽競爭國家中心城市,誰能勝出呢?
    例如:杭州、南京等城就不是國家中心城市,當前也沒有風聲要傳出他們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千裡大漠的西安體量不足萬億,中原的鄭州前幾年體量還不如長沙還不是一樣的成為了國家中心城市。遼寧對比山東其強弱顯而易見,尤其是在當前東北下滑的背景下,瀋陽更是別無選擇,國家中心城市對東北來講是復興的關鍵,而對於山東來講是帶動發展的引擎,因此今天瀋陽競爭國家城市實際上是代表整個東北,它當然會不遺餘力的競爭。
  • 誰是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大力培育國家中心城市。 在江蘇,南京官方此前已經多次提出要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在山東, 9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山東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多城角逐國家中心城市,瀋陽杭州福州濟南南京誰有機會?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瀋陽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提出了瀋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圍繞推動瀋陽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總目標,建設好瀋陽現代化都市圈。在東南沿海的福建,不久前,福州提出,「十四五」期間,將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 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濟南還是瀋陽?
    時隔15年,我國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以及西北城市西安、西南城市成都、華南城市廣州、華中城市武漢、華北城市鄭州,合計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 自從2018年宣布西安為國家中心城市以來,網友就猜測和議論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是誰。名單也列好了,理由也比較充分。
  • 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誰最能入圍
    中國經濟發展到目前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人均達到一萬美元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取得這樣成績著實不易,下一步經濟大發展中就要準備向發達主義國家行列邁進,中國將近661個城市在未來城市發展中各城市競爭會更加激烈,哪個城市能夠脫穎而出佔據重要中心位置呢?目前公認的是一線塔尖城市四個北上廣深。
  • 誰將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九大中心城市,分別輻射帶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中原經濟區以及關中平原經濟區等幾大重點經濟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具活力、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區。 東北的瀋陽和長春,誰將勝出?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需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來提振信心。
  • 誰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加上此前呼聲最高的瀋陽、南京、濟南,以及有明確意向的青島、長沙、合肥、烏魯木齊、昆明、南昌等城市,全國至少有12個城市參與這場競逐。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究竟花落誰家?01長春VS瀋陽:誰能代表東北?東北需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國共有9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 瀋陽?南京?廈門?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竟花落此處!
    現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從南北來看,南方5個,北方4個,從東中西來看,西部3個,中部2個,東部沿海4個,從行政級別來看, 4個直轄市, 4個副省級,1個非副省級省會,因此可以看出。第十個大概率出在東部沿海省份,且北方比南方概率大。所以最後剩下 5個東部沿海省份的城市南京、杭州、廈門、瀋陽、濟南。
  • 最後一座國家中心城市會花落誰家?濟南有沒有希望晉級?
    山東對於濟南和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調一直很模糊,今年1月份山東省政府報告提出支持青島和濟南同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後來又支持濟南建設大省會。終於在9月25日最終定調:全力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但這似乎傷了青島的心,於是給了一個虛名,全力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懸念再起!
    誰是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目前,全國共有9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武漢、重慶、成都、鄭州、西安。  最近幾年來,至少已有瀋陽、濟南、青島、南京、杭州、福州、廈門、長春、昆明、南昌、烏魯木齊等城市,參與到新的國家中心城市競逐中。  那麼,誰最有可能成為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
  • 國家中心城市之爭濟南力壓青島,沈長、寧杭、福廈分對角逐
    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在區域經濟領域,它幾乎是近幾年最具話題性的內容了,而圍繞該頭銜的競爭,還在繼續白熱化。日前,包括杭州、福州、昆明、瀋陽等城市在內,多地披露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紛紛提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
  • 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4城展開角逐,這座城市希望較大
    那麼,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將花落誰家?目前有四座城市展開了激烈角逐,首先是瀋陽,近段時間,關於「瀋陽成為第10座國中」的消息甚囂塵上,在網上大肆傳播,但是並未經過官方證實,目前來看只是網上的「小道消息」。
  •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濟南青島排名如何,有哪些進步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報告涉及的城市包括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城市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武漢、西安、寧波、重慶、大連、青島、濟南、鄭州、蘇州、廈門、瀋陽、合肥、哈爾濱、長沙、蘭州等。
  • 多城競逐,誰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由此可見,如果某一城市能夠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不僅能夠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還能夠以自身強大地輻射力,影響周邊城市發展,從而帶動其共同富裕。有專家認為,未來國家中心級城市擴容勢在必行,那面對如此多的經濟紅利,誰又會成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呢?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潛在國家重要中心為深圳、南京、杭州。
  • 國家中心城市爭奪,瀋陽優劣勢淺析
    所以貴為四大一線的深圳、地級市之王蘇州目前都沒有出現在國家中心城市的名單裡,而風頭稍弱的鄭州、西安卻是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從地理位置分布來看,華北、華南、西南、華中、西北地區均已有國家中心城市,從地域及人口上說,東北理應有一個中心城市。
  • 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有瀋陽、濟南、南京、青島、杭州、廈門、南昌、烏魯木齊等多個城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可以看出,在這些競逐者中,不乏萬億GDP城市,也不乏普通省會。那麼,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將會花落誰家?
  • 第十一國家中心城市,誰能扛起大旗?
    瀋陽榮幸成為第十國家中心城市,筆者在解讀第十國家中心城市或為瀋陽榮獲,眾望所歸,已經陳述緣由,故不再多述!今日我們探討下接下來的第十一國家中心城市的布局和情況?一起看看哪個城市能夠突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根據文件要求,「到2022年,城市能級大幅提升,輻射引領作用明顯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在諸多表態要爭創國中的後備城市中,官方直接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說法發文,濟南還是頭一個。這是否意味著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已經呼之欲出?
  • 25個中心城市,南京竟排……
    在未來的城市、國家競爭中,科技實力的重要性甚至大於金融、貿易,誰掌握了核心科技,誰擁有相當的科技產業,誰才能從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裡突圍。: 北京(67所)、武漢(46所)、西安(44所)、上海(40所)、廣州(37所)、南京(34所)、天津(31所)、成都(29所)、瀋陽(28所)、杭州(28所)、哈爾濱、南昌(27所),鄭州、濟南、重慶(2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