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奇怪而有味道的話題衝上了知乎熱搜:
事情原委是:有拼多多員工在脈脈爆料,有員工因為廁所坑位緊張,「拉屎排不上號」,不得已在小便池解決了。事情發生在上午,中午就打掃乾淨了。
長條形的,據說威力很大。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開始大肆吐槽各家公司的廁所問題。
也有炫耀公司如廁體驗不錯的。
俗話說:一花一世界,一坑一大廠。
突然覺得,從廁所坑位看大廠真正的實力,也許是一個不錯的角度。
總的來看,員工能不能順利上一個令人滿意的廁所,主要體現的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財力。
拼多多「小便池拉屎」事件反映的問題,其實是許多沒有自己蓋樓的網際網路公司之痛。
網際網路行業向來以人多勢眾著稱,號稱當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多必然廁所就緊張,但有些網際網路公司又沒有財力去自己蓋樓,只能租用寫字樓,而寫字樓有限的廁所坑位,當然不足以消化越來越巨大的內急壓力。
在拼多多發生「小便池拉屎」事件後,有員工在知乎上表示,拼多多可能是所有大廠中坑位最緊張的公司:3000多人共享3個廁所共20多個坑位,平均100人一個坑位。許多員工只能到樓下或周邊的商場去解決上廁所的問題。
但一些自己蓋樓的網際網路公司就幾乎沒有這樣的煩惱。比如百度、阿里、微軟等大廠。
2018年,曾經有一款由錘子科技老員工開發的社交應用 Alicemap,上線過一個「大眾點廁」的功能,各企業員工可以自由給自己公司的廁所打分。
其中,百度在深圳南山區的百度國際大廈的廁所,就被員工打上了全5星的好評,號稱「乾淨得能舔」。
而阿里西溪園區的廁所除了等位分數稍低以外,其他也被打上了高分。
但是沒有自己蓋樓的網際網路公司的評價相對就差了很多,比如在海澱區衛星大廈的字節跳動。
不過,也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認為不能讓員工好好上廁所的公司,一定很窮。
相反,入廁最緊張的,一般是擴張最快的網際網路公司,這些公司可真的不窮。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些公司會因為迅速擴張而短時間湧入大量的新員工,原本充裕的廁所資源會在短時間內變得緊張起來;
另一方面,越是快速擴張的網際網路公司,越會將寶貴的資金投入到擴張上去,同時,給予員工更高的工資和獎金以激勵員工,對於員工上廁所、吃飯、休息等軟性福利則相對比較忽視。
美國舊金山,全世界網際網路公司最密集的矽谷的所在地,而這個城市也是著名的充盈著尿騷味的地方。
因此,即便是上廁所不方便,許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看在公司飛速擴張而且工資給夠的情況下,能忍也就忍了。
畢竟期權在望,公司再挺兩年上市了也說不準,到時一旦財務自由,想怎麼上廁所怎麼上廁所,一切忍辱負重也就值回票價了。
另一方面,有沒有處理好上廁所問題,其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文化。
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足夠人性化,會考慮到員工方方面面的需求。
2019年,360公司內部曾利用物聯網技術開發過一款叫做「360公司如廁指南」的手機App:
這款App不僅可以實時顯示公司每座大樓每個樓層的廁所坑位佔用情況,還可以顯示每個坑位佔用的時間,用不同的顏色反映佔用時間的長短。比如上圖右下角的坑位,因為佔用超過30分鐘,顯示為深紅色。
內急的360員工,可以通過這款App,很方便地找到空閒的坑位解決問題。
無獨有偶,搜狐公司內部也推出過類似App「找坑位」,這款系統推出比較早,只能顯示坑位是否被佔用,不過因為系統每分鐘自動更新,所以其實也挺好用的。
當然,監控廁所坑位使用的App也出現了一些爭議,比如是否侵犯了員工的隱私、是否是公司監控員工「帶薪拉屎」的一種變相手段等。
無論如何,這些App至少解決了內急的時候找不到一個可以託付的坑位的問題,減少了拼多多「小便池拉屎」慘劇的發生概率,也算是一種人性化的體現。
相較於幫助員工好好上廁所的360、搜狐等「良心」公司,還有一些公司則想盡辦法讓員工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和時間。
不少網際網路大廠員工都會發現,公司衛生間的的門非常難推。這種設計,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味道洩露,另一方面其實是因為在衛生間門內加入了屏蔽信號的金屬隔板,致使員工一旦進入衛生間、關上門,無論是WiFi信號還是手機信號,通通變得很差,坐在坑位上玩手機就變成了不可能。
另外一些公司,會故意把衛生間空調溫度降低,光著屁股蹲坑的員工自然蹲久了不舒服,會選擇早早結束蹲坑。
還有一些公司,甚至會根據員工離開工位的時間,去統計員工的在崗時長。也就是說,上廁所的時間,並不屬於在崗時長,如果在崗時長不滿足公司規定,是可能被扣工資、獎金甚至解除合同的。
不久前,曾發生過某大廠員工因為每天工作不滿8小時(其中一項原因)被解除合同的事件,該大廠拿出的視頻監控證據就統計了每一次員工離開工位的時間,甚至包括僅僅幾分鐘的倒水時間、上廁所時間。
秋招在即,建議去各大廠面試的同學,先考察一下廁所,信號不好的、裝監控的、空調開太冷的,為了下半生的拉屎自由,建議慎重考慮。
其實,在上廁所這個話題下,令許多大廠員工不滿的是,明明上廁所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為什麼公司也要想辦法幹涉呢?
從員工的角度,上廁所是一種忙中偷閒的釋放,體內的穢物隨著括約肌的放鬆而排出體外,其實也是一種把自身的工作壓力向外釋放的過程。
拿快遞、上廁所、接水、抽菸……員工習慣用一種合理化的行動,去讓自己獲得一些喘息,確實也無可厚非。
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有一些喘息的時機,無論對於梳理工作邏輯、調整工作狀態都是有好處的。
但網際網路公司總是趨利的,它們需要時刻反思:我僱的員工是否全身心地在為我工作。
不少網際網路公司流行一個詞:工作飽和度。
本來是一個挺有價值的量化員工工作量的概念,但是實行起來就變了味兒:
每天按時上下班,從來不加班:工作不飽和。
兩個人的工作量被某社畜一個人就幹完了:那兩個人工作不飽和。
工作時間頻繁上廁所,當然也是一種工作不飽和。
你看那些工作飽和的人,吃飯喝水都顧不上,哪有時間上廁所,體內又哪有庫存去上廁所?
一旦公司判斷員工上廁所是一種「不飽和」,那麼相應的反制措施肯定就應運而生了。
另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網際網路行業成功的成本已經越來越高,致使公司不得不考慮控制員工「帶薪拉屎」的成本。
前有從「百團大戰」中拼殺出來的美團點評、打價格戰打到給乘客倒貼錢坐車的滴滴、到現在都沒退還押金的OFO,後有補貼全國人民喝咖啡的「民族之光」瑞幸,無數網際網路企業都只能先窮後富,依靠資本的簇擁,才有希望走到最後脫穎而出。
在這種背景下,網際網路公司只能將勞動力成本控制得越低越好,「帶薪拉屎」、「帶薪休假」能免則免,加班費更是想都不用想。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網際網路公司尚知道爭奪人才的重要性,許多投身網際網路行業的優秀年輕人,至少能夠獲得一份體面的收入,衝抵「小便池拉屎」的不體面。
財務自由,還是拉屎自由,就交給員工自己選了。
因此,對於「小便池拉屎」的那位員工,我們很難同情或是譴責。因為你很難判斷,他丟掉的尊嚴,是否正通過財務自由的希望獲得回饋。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尊重。
網際網路大廠的廁所,香臭不同;網際網路員工的人生,冷暖自知。
-END-
如果你正在求職,或者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一定的困惑,歡迎在後臺回復「求職」,會有專業顧問為你量身定製專屬求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