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8 0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劉萌萌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被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被授予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黑洞研究及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天體」方面的貢獻。
鈦媒體編輯丨劉萌萌
鈦媒體App10月6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一半由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另一半由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共同獲得。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羅傑·彭羅斯,1931年出生於英國的科爾切斯特,1957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現為英國牛津大學教授。
萊因哈德·根澤爾,1952年生於德國的巴特洪堡,1978年在德國波恩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安德裡亞·格茲,196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92年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據了解,羅傑·彭羅斯使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黑洞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1965年1月,即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羅傑·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
黑洞隱藏著一個奇異之處,即所有已知的自然規律都在其中停止了。自愛因斯坦以來,羅傑·彭羅斯開創性的文章仍被視為對廣義相對論的最重要貢獻。
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專注於銀河系中心的區域。他們通過測量發現了一個非常重的、看不見的物體,它擾亂恆星,質量大約有四百萬個太陽那麼大。兩位獲獎者通過使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開發出測量方法,擴展了技術極限,製造了獨特的儀器並致力於長期研究。他們的開創性工作為人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213人次獲獎。其中,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John Bardeen)因電晶體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在1956年、1972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已有4位女性獲得了該獎項,其中包括今年獲獎的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此外還有1903年的居裡夫人,1963年的瑪麗亞·格珀特·邁耶和2018年的唐娜·斯特裡克蘭。
數百年前,物理學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學科。諾貝爾在要求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物理學是最先被提及的領域。近五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獲獎領域包括宇宙學、雷射物理、引力波、微子震蕩等。
2019年,隨著該獎項被同時授予宇宙學和系外行星學兩個領域,作為天文學分支的天體物理學迎來高光時刻。再加上2015年的中微子振蕩、2017年的引力波,過去五年中,天體物理學的研究成果已經三次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物理研究雜誌》的一篇研究,通過分析2017年及之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數據,發現天文學所佔比例已經從最初的完全空白,升到了現在的7%。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科學家,憑藉天文學研究成果斬獲諾獎。
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諾貝爾物理學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