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色網(SMM)、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舉辦的2020有色金屬行業年會暨長約嘉年華上,英德市鴻星有色金屬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及廣東綠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秋華帶來「鉛蓄電池回收網絡建設現狀及進展」的主題演講。
近年來我國對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網絡和再生鉛行業關注度不斷提升,生態環境部、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委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規範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和利用,此舉對於廢鉛酸蓄電池專業回收端和再生鉛行業未來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每年我國會產生大量的廢鉛蓄電池,據相關行業數據統計我國19年產生的廢鉛蓄電池數量大約在600萬噸。
由於廢鉛蓄電池來源廣泛且分散,部分非正規企業和個人為謀取非法利益,導致非法收集處理廢鉛酸蓄電池汙染問題屢禁不絕。據相關行業保守估算,超過80%的廢鉛蓄電池流入非正規渠道。如何做到100%合法收集,減少廢鉛酸蓄電池流入非法渠道從而造成對環境的汙染,這是一項繁重而又艱巨的任務。
鉛蓄電池回收網絡建設現狀
我國目前收集廢鉛酸蓄電池的實際情況來說,離國家所規定的鉛酸蓄電池收集的回收率還有很大距離。
國內廢鉛酸蓄電池回收主要有兩個渠道為主:一是2016年《試點》以來參加試點省份對廢鉛蓄電池《收集許可證》的發放,通過近4年的《試點》摸索各省已經有了自己一套健全的回收網絡體系,合法回收數量也逐年規範和增長。二是無證個體戶收購站佔據回收大部分市場,這些回收站汙染防治設施差,沒有合法資質手續。對回收回來的廢酸蓄電池打孔後將裡面硫酸電解液直接傾倒入河流或者土壤中去,造成嚴重環境汙染,而且嚴重影響整個產業的管理和有序發展。
而發達國家對廢鉛酸蓄電池收集,例如歐美等國家已經較早的開始對廢鉛酸蓄電池的收集利用有了較好的規範回收體系及政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德國法律強制規定要求鉛酸蓄電池生產廠商,要對廢鉛酸蓄電池在銷售和收集過程進行「銷一收一」方式,不然將禁止其銷售鉛蓄電池。
而國內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網絡建設的現狀:2019年為落實《廢鉛蓄電池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生態環境部開展《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推動鉛蓄電池生產企業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規範有序的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體系。
到2020年,試點地區鉛蓄電池領域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體系初步建立;試點單位在試點地區的廢鉛蓄電池規範回收率提升明顯。
鉛蓄電池回收網絡建設的發展趨勢
未來蓄電池生產者同專業回收端和再生鉛企業實現聯合或者委託回收共建回收網絡將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