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北京市人社局近日發布了《北京市工程技術系列(人工智慧)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試行辦法》,新增了人工智慧專業職稱。北京市從事 AI 專業的小夥伴們,現在起就可以開始著手申報了。
原創:HyperAI超神經
關鍵詞:人工智慧 職稱評級
11 月 6 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了《北京市工程技術系列(人工智慧)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試行辦法》,新增設人工智慧專業職稱,並正式發布分類評價標準。
該評價將滿足北京地區各梯次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需要
北京市首次人工智慧專業職稱評價工作將於 2021 年初啟動,每年組織一次。
問世 60 餘年,人工智慧已經從最初備受質疑的新興技術科學,逐漸成為推動人類進入智能時代的決定性力量。全球各國在近年來,都紛紛加強人工智慧戰略,提升其技術、人才的競爭力。
2019 年底,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的規模超過了 510 億元,人工智慧的企業數量超過了 2600 家,其中,北京就擁有 1000 家,佔全國近三成。
同時,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擁有的人工智慧領域人才數量也領跑全國,截至 2019 年底,北京擁有 AI 相關人才近 4 萬人,在全國 AI 人才總數中佔比近三成。
全國人工智慧人才分布圖,省份顏色越深,AI 人才越多,北京人工智慧領域人才遠超其它城市
為了促進人工智慧領域技術人才的交流與職業發展,拓展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北京市人社局特此發布了《北京市工程技術系列(人工智慧)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此次開設人工智慧職稱專業,納入工程技術系列,並設置初級、中級、副高和正高 4 個層級,對應名稱依次為: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正高級工程師。這 4 個層級全部採取評審方式進行。
按照北京市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要求,將申報人分為人工智慧研究和人工智慧應用兩類,除申報職稱所需要的基本條件外,按照「幹什麼、評什麼」,分別制定兩類人員的業績條件。
此外,為了打破「唯論文」的桎梏,《辦法》提出,在職稱評價過程中採用「代表作」評審,讓人才從「論文單選」到「成果多選」,真正讓人才「幹什麼、評什麼」。
北京市關於人工智慧人才評價具體細節如下。
誰能評:北京地區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才
本辦法適用於在本市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從事與人工智慧相關算法、深度學習等多種技術的研究開發,以及對人工智慧系統進行設計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
據介紹,此類人才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和專業技術能力,但由於屬於新興、交叉學科領域,沒有合適的職稱晉升渠道,缺乏規範的行業資格評定標準,影響到技術交流合作和人才職業發展。
此次開設人工智慧職稱專業,納入工程技術系列,將滿足北京地區各梯次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需要,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評什麼:分別制定研究 & 應用人員業績條件
以申報正高級職稱為例。
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申報人,應具有很強的研究能力:主持省部級及以上人工智慧領域研究項目、課題;或制定國家、省市或行業人工智慧領域發展規劃、重大戰略決策等相關政策、標準、規範;或發表的研究成果,推動人工智慧專業發展,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從事人工智慧應用的申報人,應具備很強的生產、技術管理實踐能力:在技術革新、引進和推廣新技術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或研製開發高難度、較複雜的人工智慧領域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等已投入生產;或完成本單位人工智慧工程項目的規劃和實施工作,在項目管理、科研開發、技術推廣應用等工作中成效顯著,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除此之外,北京市還為業績突出人才制定破格申報條件。申報人員只要滿足破格條件之一,可以不受學歷、資歷、次級職稱等限制,直接申報副高級職稱。
破格條件:
怎麼評:自主申報,統一評價
人工智慧專業職稱評價工作實行社會化評價,採取「個人自主申報、行業統一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管」的方式,每年開展一次。
其中,正高級評審由北京市人事考評辦公室組織開展;副高級及以下層級評審由北京信息產業考評服務中心組織開展。
每年 1 月,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發布全市年度職稱評價工作安排,申報人可對照《北京市工程技術系列(人工智慧)專業技術資格評價基本標準條件》確定申報層級需求,並查閱年度評價工作安排,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網站申報。
經過評審機構網上初審、工作單位推薦公示、評審機構網上覆審繳費、答辯評審、驗收公示等流程,申報人取得北京市人工智慧專業職稱證書,用人單位可根據崗位需要,擇優聘任專業技術職務。
具體評審流程如下:
此前,成都、上海也分別發布了關於人工智慧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辦法。隨著各地政策的不斷跟進,該職稱體系有望列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所以,想要參與評價的小夥伴,可以開始著手準備申報材料,抓住每年一次的評定機會。
新聞來源:
http://rsj.beijing.gov.cn/xxgk/zcwj/202011/t20201106_212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