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總有落難時,鮮花總有凋零日。作為能代表國家空中力量的飛機在服役到一定年限時,就會面臨退休。別看當它飛在天空上的時候神氣逼人,但是等到退休的時候,就會被淘汰掉。我們人老了會有墳地作為收納靈魂與肉體的地方,那麼飛機呢?也會有這樣一個地方最為最終的「歸宿」嗎?
飛機墳場是一個國家戰備體系的一環,裡面的各種軍機在戰時一旦被啟用,那都是可以直接作戰或參與作戰的。這麼多年以來,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先後對外出售了大量的F-15戰鬥機和F-16戰鬥機,這都是從墳場中拉出來升級後外售的。美國有自己的墳場,中國也不例外。作為擁有世界第三大規模空軍的中國,中國有著全亞洲規模第一的飛機墳場,那便是魯山機場。魯山軍用機場建成於1973年,佔地2680畝,距平頂山市35公裡,當時是軍用機場,現在作為空軍退役飛機的一個貯存中心,大量退役但還有一定飛行壽命或利用價值的軍用飛機被運到這裡,以作戰備等用途。
作為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沒想到竟然在中國的一座小縣城,這個地方就是位於河南的魯山縣,沒想到這麼一個偏僻的小縣城裡,竟然封存了2000架戰機,這個地方也號稱亞洲第一的飛機墳場,在停放的2000架戰機中,大部分都是已經退役的殲6、殲7戰機,雖然這些戰機已經退役,但完全可以改裝成無人機繼續作戰。
退役飛機封存技術各國處理方式也大有不同。美國是直接拖進沙漠裡,其任性方式也是見怪不怪,而中國則是在飛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封存,採用高科技對退役飛機進行低氧密封。這樣的精密保存養護,使得我國的退役飛機,具有隨時能上戰場的能力,以及時刻做好被召回的準備。
對於這些退役的飛機,它們雖然已經退離戰場,被封存起來,但是它們曾經的熠熠光輝都在彰顯著中國空軍的發展崛起之路。很多退役的飛機,雖然服役年限到期,但是其還有一戰之力,因此如果國家有需要,它們隨時可以為祖國出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