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
我們接上回說到,百度在戰略選擇上為何如此讓人著急呢?
曾經有一篇文章叫《百度沒有文化》,在這篇文章裡,作者指出了百度問題的關鍵,其中有兩條很關鍵
第一,百度沒有二把手
從2008年起,百度高管持續更迭,老員工不斷出走,百度一直沒有穩定的二把手和高管團隊
同時,李彥宏的個人權威把百度變得越來越大,內外缺乏制衡,掌門人一言獨大,出現嚴重判斷失誤時,沒有人去幫他糾正
李彥宏
例如2012年年中,李彥宏還認為移動網際網路是酒後駕車,沒能產生與注意力相匹配的穩定收入和商業模式
這個時候騰訊已經成功轉型移動網際網路,阿里的革新也蒸蒸日上
而到了2014年,李彥宏還在花大力氣去推手機百度,押注人們在移動網際網路端的搜索需求,這就像上一篇文章中所說的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尋引擎已經可有可無了
第二,百度掌握了先進的技術,但缺乏與技術相匹配的商業遠見
百度通過技術起家,向來挑戰更前沿的技術,但明顯對大眾的需求關注不夠
百度意識到自由APP才是立足網際網路的關鍵,把手機百度改名為百度,同時全力轉型信息流就已經是2017年年初的事情了
如果說只是商業層面的落後其實還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勝敗乃兵家常事,更糟糕大還在後面
百度無人駕駛技術
2016年,百度血友病貼吧被賣和魏則西醫療事故兩起新聞接連爆發,相信大家都還有印象,這直接讓百度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直到今天都還沒能回到過去,當時的百度人人喊打都不為過
李彥宏有過反思,也嘗試帶領百度做出改變,這和百度對轉型的積極探索保持了一致
當時李彥宏在百度內部信中說「百度的任何好與不好,歸功和歸罪都應該是我,業績增長凌駕於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
但問題是這些只是百度最核心最賺錢的搜尋引擎競價排名業務。在新業務還沒能立住腳的情況下對主營業務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無異於雪上加霜
情況在2017年出現了轉機
2017年1月17日,被很多人稱為華人第一職業經理人的前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入職百度,出任百度集團總裁兼營運長
百度在陸奇入職公告中稱「陸奇全面負責百度的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統管百度所有業務」。除李彥宏外,所有高管都要向他匯報
陸奇
陸奇在任內幫百度梳理了戰略和業務,喊出All inAI的口號
在百度確認主航道和護城河業務,裁撤非核心業務更換高管,讓百度聚焦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
陸奇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內外輿論對百度的印象,也在資本市場收穫了更多的反饋。
此後一年多時間裡,百度股價不斷攀升,2018年5月17日,百度市值突破990億美金,離千億美金只剩一步之遙
很多人都等著歷史性時刻的到來,但是他們並沒有等到。
一天後的5月18號,陸奇宣布辭去百度集團總裁兼營運長的職務,僅保留了百度副董事長的虛職,這實際上意味著陸奇離開了百度
資本市場也迅速做出反應,百度股價當天盤前大跌超過6%。
陸奇辭職的真正原因不好推斷,但事實是陸奇在百度的一年多的時間裡並沒有獲得與其所擔任高管職位相匹配的權利,他手中甚至沒有人事權和財務權。
李彥宏
平心而論,百度在2017年以來宣布All in AI領域很有價值。AI技術應用廣泛,市場前景可觀
百度本身也不缺乏技術基因,發力AI的時間也很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但AI仍然是一個未來業務的概念範疇,在短短兩三年時間裡無法直接轉化為商業價值,阿里騰訊等巨頭也在不斷加快AI布局,,百度僅有的優勢也不如想像的那麼明顯。
陸奇離職之後,百度股價一路下跌直到今天相比於巔峰時已經跌去了2/3,如果算上螞蟻金服,字節跳動和滴滴,百度實際上已經跌出了國內網際網路的前十之列
如果去總結百度落後的原因,其中既有時代變遷下的運氣不好,也有掌門人決策的搖擺不定還離不開企業文化,內部管理等存在的問題,而百度能否重回昔日的榮光,只能期待時間給我們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