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口口聲聲說要減肥,卻根本不知道長胖的原因,即人體脂肪是如何形成的。
在了解「人體脂肪是怎麼形成」之前,小馮同學帶大家先弄明白關於「人體脂肪」的7個問題。
一、什麼是人體脂肪?
人體脂肪,俗稱油脂,由碳、氫和氧元素組成。它既是人體組織的重要構成部分,屬於人體的軟組織。一般又分為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和血脂,用食指和拇指掐一下肚子就能摸到的叫做:皮下脂肪;而摸不到的附在內臟的脂肪,被叫做內臟脂肪;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
二、人體脂肪的組成是什麼?
人體內的脂類,分成兩部分,即:脂肪與類脂。脂肪,又稱為真脂、中性脂肪及三酯,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結合而成。脂肪又包括不飽和與飽和兩種,動物脂肪以含飽和脂肪酸為多,在室溫中呈固態。相反,植物油則以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在室溫下呈液態。類脂則是指膽固醇、腦磷脂、卵磷脂等。
三、人體脂肪分布在哪裡?
人體的脂肪分布在:血管壁、內臟器官、皮下。成年的肥胖男性的話,脂肪主要聚集在腹部、臀部和腿部,顯蘋果型身材;成年的肥胖女性的話,脂肪主要聚集在腹部、臀部、髖部和腿部,顯梨形身材。
四、人體脂肪是什麼顏色?
人的脂肪的顏色一般取決於個人的飲食習慣,飲食較為清淡的人的脂肪一般顏色要淡一些,甚至透明。飲食過於油膩的人的脂肪一般顏色較為混濁,多呈黃色(因為人的日常飲食中會攝取很多的胡蘿蔔素,這些色素是脂溶性的,溶解在脂肪內,使人的脂肪呈黃色)。
五、什麼是脂肪細胞?
人體內的脂肪細胞可分為白色和棕色脂肪細胞兩大類,兩類脂肪細胞在形態、功能和來源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每個成人體內,大約含有300億個白色脂肪細胞,其組織又稱脂肪組織,常呈白色,在幼兒期大量增殖,到青春期數量達到巔峰,此後數量一般不再增加。細胞內含有大量富含脂肪的小泡,稱為脂質泡,富含光面內質網。
此外,還有一種褐色脂肪細胞,在人體內主要存在於肩胛骨間、頸背部、腋窩、縱隔及腎臟周圍,含有高度團縮的褐色脂肪,作用是將脂質分解產熱,調節體內脂質比例。
六、什麼是脂肪組織?
脂肪組織是指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細胞構成,聚集成團的脂肪細胞由薄層疏鬆結締組織分隔成小葉。脂肪組織中的網狀纖維很發達。
七、人體脂肪是否全部存在於細胞內?
人體內的脂肪當然不全都在細胞中.脂肪從外界進入消化系統後,先小腸中被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然後直接被吸收入小腸上皮細胞中,接著進入乳糜管進入了淋巴液,然後再運輸到全身需要的組織,所有在淋巴液中和血液中也是有脂肪的。
人體脂肪是怎麼形成的?
碳水化合物(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礦物質)是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 前三者在體內新陳代謝後產生能量,故又稱產能營養素。主要的作用是機體的構成,提供能量。
一、油脂是如何轉化成人體脂肪?
脂肪的來源可分下述二種:
動物性來源:動物體內貯存的脂肪,如豬油、牛油、羊油、魚油、骨髓、肥肉、魚肝油等;動物乳中的脂肪,如奶油等。
植物性來源:植物性脂肪來源主要是從植物中的果實內提取,如芝麻、葵花子、茶生、核桃、黃豆等。
脂肪的主要來源是烹調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其中果仁脂肪含量最高,各種肉類居中,米、面、蔬菜、水果中含量很少。
人體攝入的大部分脂肪經膽汁(由肝細胞分泌的分泌液)乳化成小顆粒,胰腺和小腸內分泌的脂肪酶將脂肪裡的脂肪酸水解成游離脂肪酸和甘油單酯(偶爾也有完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水解後的小分子,如甘油、短鏈和中鏈脂肪酸,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甘油單脂和長鏈脂肪酸被吸收後,先在小腸細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並和磷脂、膽固醇和蛋白質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供身體消耗使用,一旦這些能源物質用不完,就會被儲存起來,就會成了肥肉。
二、糖類是如何轉化成人體脂肪?
葡萄糖(糖類)代謝提供合成甘油三酯(脂肪)所需的甘油及脂肪酸,其中甘油由糖酵解生成的磷酸二羥丙酮轉化而成,脂肪酸由糖氧化分解生成的乙醯CoA合成。
三、蛋白質是如何轉化成人體脂肪?
蛋白質會先轉變成胺基酸,然後再經過轉氨基等化學作用,逐步轉變為脂肪儲存在人體內。在攝入能量不足或者消耗能量過大的情況下,脂肪以及蛋白也會轉化成葡萄糖,進而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在正常情況下蛋白質一般是不會轉化成脂肪的,脂肪一般是由糖類轉化而來。有一種情況是在機體能量供應嚴問重不足的情況下或病變情況下,蛋白質會氧化分解轉化為糖類和脂肪,但這就是典型的糖尿病了。
小馮同學帶你健身,陪你遇見最靚的自己!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