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護航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切實做好檢察環節服務保障「六穩」「六保」工作,嘉興市檢察院成立了服務民營企業講師團,錄製了一系列精品課程,歡迎各位觀看!
「近年來,虛假訴訟現象愈演愈烈,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破壞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妨害了司法權威。那麼在日常經營中,該如何防範虛假訴訟呢?」
本期講師是來自平湖市檢察院的周盼盼,她將通過案例為您揭開虛假訴訟的面具⬇️⬇️⬇️
《民營企業(主)如何防範虛假訴訟》
點擊查看👇
乾貨來啦!點擊收藏!
虛假訴訟的通俗定義就是打假官司,用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為此,《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虛假訴訟有關問題的解答》中將15種行為認定為虛假訴訟。
「接下來,我們以案例的形式來了解」
#虛假訴訟的主要類型
01雙方惡意串通型
某甲箱包公司為規避保險公司對其的保險代位求償權,達到少支付錢款給保險公司的目的,分別與關聯企業某乙皮件服裝廠、某丙潔具廠惡意串通,偽造借條,虛增借貸金額,製造虛假訴訟,在短短20天內騙取法院兩份民事調解書,並申請強制執行,金額共計693萬元。
02一方捏造或隱瞞事實型
某混凝土構件有限公司經營狀況出現問題,拖欠了楊某的租金,並同時出現其他債權人起訴的情況。楊某為了能及時全額拿到租金,偽造了一份與該混凝土公司的保管合同,並以此為依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該公司支付其保管費80萬元並優先受償,法院判決支持了楊某的訴訟請求。經楊某申請強制執行後,得到執行分配款80萬元。
#虛假訴訟的難點
識別難
由於虛假訴訟方式的隱蔽性、多樣性,使得很多主體在籤訂、履行合同時不能有效識別侵害行為,等到訴訟階段,又因未能掌握足夠確實的證據,致使法院在審判時無法對訴訟行為是否是虛假訴訟進行有效甄別。
調查核實難
由於民事檢察調查核實權不具有強制性,再加上不法分子編造的完整證據鏈以及涉案主體可能陷入錯誤認識的自認行為,都給虛假訴訟調查核實工作帶來諸多困難。
救濟難
對於雙方串通侵害第三人權益的情形,由於侵權形式的隱蔽性,致使第三人無法立即發現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導致發現受到侵害時,救濟難度大。
#面對虛假訴訟時的防範與救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日常經營中,增強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在籤訂合同和訴訟前,可通過信用中國(浙江)網站中查詢虛假訴訟名單信息企業或個人降低風險。
「緊盯你的債務人」
重點關注對方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同時關注涉案企業短時間內爆發的大量勞資糾紛案件,以防涉案企業與所謂「職工」串通,利用職工工資優先受償的規定轉移財產。
「危險來臨,及時行動」
遠離「套路貸」、「高利貸」,遠離司法機關公布的職業放貸人。統一保留借款還款購貨款的書面證據。若發現虛假訴訟案件線索,請及時向當地檢察機關控告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舉報熱線12309。
信息來源: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