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皮海洲
截止12月11日,仁東控股走出了13個跌停板的走勢,股價從高位64.72元跌到了目前的15.29元,跌幅高達76.38%。由於從第二個跌停板開始都是「一」字板跌停,這也意味著持有該股票的1.3萬股民基本處於「關燈吃麵」狀態,想逃也無路可逃。
仁東控股是從11月25日開始出現這種跌停走勢的,媒體報導稱,操縱仁東控股股價的莊家已被司法部門控制,「該莊家控制了不少個人帳戶的融資盤以及場外配資盤,莊家被監管和司法部門控制後,融資盤按規定被券商強制賣出致使該股開始跌停,配資盤也聞風大舉賣出,而仁東控股跌停後的成交量極低,且賣盤很大,導致連續跌停引發踩踏。」
由於仁東控股是兩融股票,可以進行融資融券操作。而從兩融的情況看,該股票上的融券操作為零,而截止11月25日的融資餘額高達32.84億元,實際上,這些融資盤目前均處於爆倉狀態。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損失慘重,而融資買進該股票的投資者則全部爆倉,不僅將自己的本金虧光,而且還倒欠券商的融資款項。難怪有投資者傷心地表示「再也不炒股票了」。
投資者損失慘重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投資者可以向莊家索賠。因為莊家已經被司法部門控制,對莊家問責是必不可少的。向莊家索賠是可行的。但問題是莊家能否賠得起投資者的損失。畢竟目前仁東控股的市值蒸發超過了250億元。投資者要獲得全額賠償肯定是不可能的。希望投資者屆時能或多或少得到一定的賠償吧。
仁東控股帶給投資者的教訓是深刻的。其實,不只是仁東控股的投資者需要從中吸取教訓,其他一些莊家上的投資者同樣也需要吸取教訓。如這次仁東控股崩盤,同樣也引發了其他一些股票的跳水走勢,甚至同樣是崩盤走勢。如被稱為「熊二」的朗博科技,同樣也走出了八個跌停板的走勢,大連聖亞、實豐文化、金力泰等同樣也出現了連續跌停或連續下跌的走勢,這些股票的投資者蒙受了損失找誰賠償恐怕都不知道。因此,對於這些投資者來說,同樣也要吸取教訓才對。
投資虧損了,就嚷著「再也不炒股票了」;如果是賺了,又覺得自己就是巴菲特了,並且什麼風險意識都不要了,不僅滿倉炒作,甚至還融資炒股。這樣的投資者顯然是不成熟的。雖然置身股市之中,人們一直都在強調投資者保護,呼籲管理層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但就個人投資者來說,最好的投資者保護就是學會自我保護,這也是投資者成熟的一種表現。比如,就仁東控股這種莊股來說,投資者是完全可以做到自我保護,進而避免受到傷害的。
莊股對於投資者來說,其實是一把雙刃劍。股票無莊不活,所以,很多投資者其實是很願意跟莊的。但跟莊的風險也是很大的,一旦莊家出貨,投資者就有「被殺豬」的危險。所以,對於莊股,投資者跟莊只適合在低位跟進,跟一程就好,不要太貪婪,尤其是當股價出現異動的時候,更需要及時地獲利了結走人。像仁東控股今年的漲幅達到了300%,低位跟莊的投資者早就可以下車了。而蒙受損失的,顯然是後知後覺者,在高位買進,遇上這種崩盤的走勢,也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帳戶的財富一天天被蒸發。
而且,仁東控股的基本面很一般,甚至可以認為不良。2019年,仁東控股實現歸母淨利潤2989.97萬元,同比下滑43.57%。而今年前三季度,仁東控股虧損2192.3萬元,同比下滑144.5%。並且10月29日,公司發布公告稱興業銀行向公司發放的3.5億元銀行貸款發生逾期。面對這樣一家基本面不佳、業績虧損的公司,股價卻節節走高。投資者如果理性一點,顯然會選擇離場,而不是置身其中,將自己立於危牆之下。
並且,對於這種投資風險較大的公司,即便投資者參與其中博傻,也需要控制倉位,不能滿倉操作,更不能融資操作,放大投資風險。但令人遺憾的是,偏偏就有這樣一樣投資者不知道風險為何物,不僅滿倉操作,而且還大肆融資操作,比如,11月25日,仁東控股第一個跌停當天,其融資餘額高達32.84億元。照直說,這些投資者的爆倉並不值得同情,如此缺少風險意識,市場不教訓他們還要教訓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