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防」「扶」齊抓鞏固脫貧成果
「三級預警」動態監管
「五策同享」築牢防線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夯實交總帳基礎,我市建立「三級預警、五策同享」幫扶機制,以建檔立卡脫貧不穩定戶和收入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為監測對象,按照「未貧先防、防扶結合、分級管控、精準施策」原則,彰顯「防」的預見性,突出「扶」的針對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交好圓滿帳。
「三級預警」,分級設定預警對象。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全周期監測,對因病、因殘、因災等引發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的戶、因「三保障」方面原因導致出現致貧返貧風險的戶列入一級預警監測對象,採取「幫」的方式精準施策。對因扶貧小額信貸、入股分紅等到期或其他原因導致收入驟降的戶,因產業失敗、就業不穩導致收入來源不穩定的戶,轉移性收入佔比超過50%(不含兜底戶)的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左右的戶列入二級預警監測對象,採取「扶」的方式精準幫扶。對老年戶、殘疾人戶、低保戶、特困供養戶、無勞動能力戶等列為三級預警監測對象,採取「兜」的方式強化保障。
「五策同享」,織牢邊緣戶致貧「防線」。建立邊緣人口幫扶機制,明確村「兩委」班子、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為幫扶責任人,及時了解情況,持續動態跟進,做到邊緣戶與貧困戶同享「五項政策」。技能培訓同享免費。全市對有意願培訓的495名邊緣人口,免費提供各類技能培訓。產業項目同享扶持。充分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創業致富帶頭人等帶動作用,吸納1824名邊緣人口發展生產,同享貧困戶獎補資金。就業安置同享補貼。對外出就業的邊緣人口給予交通補貼,扶貧產業園區、扶貧車間及各類公益性崗位向邊緣戶傾斜,共安置邊緣人口1236名。小額信貸同享政策。對85名發展生產有資金需求的,經金融和銀行部門評級授信,給予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支持,享受政府貼息。防貧保險同享理賠。擴大保險保障覆蓋面,為6308名邊緣戶全部繳納防貧保險,兜住致貧底線,確保不發生新的貧困。
多措並舉,分類實施精準幫扶。充分發揮政策疊加效應,精準摸清底數,做好分類幫扶,動態跟蹤監測,形成穩定長效幫扶機制。強化產業幫扶。厚植特色優勢產業,把發展藥茶擺在全市七大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之首,重點打造以振東製藥牽頭的藥茶產業聯盟,培育藥茶加工企業和合作社33家。創新園區、基地帶貧機制,打造扶貧產業園區12個、產業基地22個、扶貧車間204家,輻射帶動8.7萬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監測對象中覆蓋6287人,佔51.9%。促進務工就業。持續拓寬就業渠道,落實「人人持證、技能社會」,開展企業送崗上門,實現精準對接,利用「點對點」直通返崗,推動兩頭聯接,增設過渡性公益崗位,保障收入銜接,開發基層就業崗位安置,促進勞務承接。全市助力93442名貧困人口返崗務工,光伏扶貧設置公益崗位16597個,小型公益事業務工27142人,未脫貧人口設置「一戶一公崗」625人。築牢兜底防線。對因病、殘等導致無勞動能力的,進一步強化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供養救助、臨時救助、殘疾人幫扶等綜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確保應保盡保。未脫貧戶中實施兜底保障1654人,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戶兜底保障5277人。建立保險機制。設立「防貧」責任保險,制定《關於規範完善減貧防貧保險機制的指導意見》,為26.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邊緣戶實行差異化投保、一站式理賠,有效築牢防止返貧保障機制。注重扶志扶智。堅持扶志扶智相結合,推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大力弘揚傳統孝道,在全市910個貧困村開展「孝親敬老」活動。深入開展消費扶貧,推進「五進十銷」「以購代捐」,全市累計建設愛心扶貧超市940家,輻射受益39萬人。
來源丨長治日報
記者丨劉婷婷
編輯丨路璐
審核丨韓焰
監製丨嶽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