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觸鍵方法對鋼琴演奏至關重要(王大立)

2020-12-24 鋼琴名師苑

前言

鋼琴演奏中觸鍵是音樂表現的基本手段,從每個琴童習琴的第一節課開始,甚至每位鋼琴演奏家,一生都在研究觸鍵方法。可以說,鋼琴演奏技術的核心就是觸鍵技術,觸鍵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音色、速度、力度等諸多重要指標,從而影響音樂的表現。在初級階段(尤其是第一年)如果接受了錯誤的觸鍵方法,對日後的學習將產生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才可能糾正。文化學科的錯誤概念也許只要一句話就可以糾正過來,但技能學科中動作習慣的糾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運動生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錯誤的動作,需要3—5次完全正確的訓練才有可能得以糾正。可見,錯誤的動作記憶是極為頑固的,它將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演奏者的大腦深層,成為一種無意識狀態,需要下意識地花費大量精力才能得以糾正,而且即便糾正過來,錯誤的動作仍有可能不斷地反覆湧現出來,需要花費極為大量時時間反覆強調、鞏固才能徹底糾正。因此,初學階段,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對觸鍵方法得正確把握,它應該成為衡量一名鋼琴教師專業水準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標。

音色,是音樂的四要素之一,「美」的音色,是演奏家畢生的追求。各種觸鍵方法都是為了產生豐富而美妙的音色,形成各種聲音色彩,「最直接」地表達音樂內容,而觸鍵的力度、速度,是影響音色最重要的因素。在相同力度的情況下,下鍵速度越快,聲音就越明亮,越有顆粒性,下鍵速度越慢,聲音就越顯得柔和。如果加上力度變化,這種聲音的變化就更加明顯。另外,手指觸鍵面積的改變(事實上也是改變下鍵速度),也直接影響音色:用手指尖觸鍵,聲音尖銳,明亮、音頭明顯;手指肉墊觸鍵,觸鍵面積大,聲音柔和,音頭不明顯。當不同的下鍵速度、力度相配合,便產生各種音色的變化。演奏者對下鍵力度及速度的控制能力越強,其演奏的音樂層次感就越強。因此,在掌握各種基本的觸鍵方法之後,就應該不斷訓練觸鍵力度和速度的細微控制能力,以滿足細膩的感情處理需要。

觸鍵方法的變革

在漫長的鋼琴藝術史中,鋼琴的彈奏方法經歷了一個逐步改進和科學化的過程。這與樂器的構造、作品的音樂內容、演奏者的癖好和技術類型等緊密聯繫,形成了各種學派的觸鍵方法,但毋容置疑,各種學派都是希望以優良的觸鍵方式詮釋樂曲的精髓,而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之分。

在巴羅克和古典主義時期,由於古鋼琴的樂器結構(琴鍵較淺、較輕)與發聲原理不需要也不允許承受太大的重量,因此演奏方法大多以手指動作為主,用力部位基本局限於手掌以下,手指是發力的基本出發點。  

浪漫主義時期,出現了一批炫耀高超演奏技巧的大師級鋼琴家。經過李斯特、蕭邦、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不懈努力,鋼琴的藝術表現力被淋漓盡致地發掘出來。浪漫主義時期被譽為鋼琴技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超級技術,例如,八度、和弦、雙音、快速華彩經過句、震音與顫音、託卡塔式的雙手交叉、遠距離跳躍、刮鍵、輪指等。由於技術類型的變化從而導致了用力部位的巨大變化,據有關記載:李斯特、蕭邦當時的鋼琴教學方法已非常科學,開始運用從指、腕、肘、臂、腰乃至全身的力量來演奏。這就是我們現在的重量與手指相結合的觸鍵方法。

「歌唱性」的觸鍵

無論任何奏法,鋼琴家們始終都在追求「歌唱性」,因為「歌唱性」問題恰恰是鋼琴的「先天不足」。從物理性質而言,鋼琴榔頭擊弦後,音量立即漸弱,更不可能作出力度變化,音符之間容易顯得孤立,因此,鋼琴上的連奏是極其困難的。為了彌補鋼琴本身的這一「缺陷」,在優美如歌的旋律中,演奏者必須儘量使琴弦在榔頭擊弦後音量漸弱的過程中加長,使音頭儘量柔和,使聲音更為「連貫」。同時,演奏者的內心應充滿對連貫性的渴望,控制氣息張力的連貫,並把這一切傳輸到手臂和指尖,奏出的聲音才會更連貫,更具有「歌唱性」。

尤其是時值較長的音符,要彈得連貫尤為困難,演奏者應發自內心地投入到音樂中去,努力彈好每一句旋律的同時,還必須儘可能把整個的伴奏(和聲、低音)聲部彈得非常豐富,猶如海浪般去推動旋律,令人感覺到每個音符都在變化,正如人聲或弦樂器,每個音裡面都能任意作出各種漸強漸弱的處理,這是我們最盼望得到的歌唱般細膩、美妙的感覺了。這樣,我們甚至可以把鋼琴的這種缺乏連貫性的先天不足化為優點,雖然每個音擊弦後都在漸弱,但也因此給了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音色的顆粒性,因而破壞了旋律的歌唱性,這兩者如何平衡值得深思。

觸鍵及踏板,是鋼琴演奏中表現音樂情感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鋼琴演奏中美妙的音色來源於科學地觸鍵以及許多演奏者經常忽略的鋼琴踏板。當今,鋼琴演奏中常常運用各種觸鍵手段及精確的踏板控制來產生各種不同的聲音色彩以表現音樂,對演奏中音色的要求越來越高,毫無疑問,科學的彈奏法就是創造美好音色的核心!

科學的彈奏法

不同的音樂形象、情感所需要的音色各異,但無論音色如何變化,富有美感的音色是演奏家自始至終的追求,而「美」的音色需通過正確的觸鍵獲得。

正如上文所提,在早期的鋼琴演奏法中,美國鋼琴家克·格·漢密爾頓曾指出鋼琴演奏中有四種觸鍵方法:指力觸鍵、手力觸鍵、臂落觸鍵、全臂觸鍵。現代鋼琴擁有極為豐富的表現力,聲音的幅度、層次,音色的變化等都更具有可塑性,在這種基礎上,鋼琴演奏法也不斷改進和提高。已往的一些觸鍵法音量幅度小,聲音單薄,缺乏穿透力,不能完全發揮鋼琴的巨大潛力,隨著鋼琴本身的改良,新的觸鍵方法也不斷被加以利用。

科學的鋼琴彈奏法應該是用整個身體去彈琴,也就是說,彈琴不能光靠手指,而要充分利用人類具有的全部生理運動的可能性。手指好比是前線打仗的戰士,得有暢通無阻的後方支援,而後方支援就是指從手腕、手臂、包括整個軀體的上部(包括腰),甚至腿都起作用。它們的放鬆則是暢通的前提,當手指彈奏時,其它部位則要放鬆,讓整個手臂以至上半身的重量集中在指尖,這就是現代彈奏技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的重量彈奏法。在許多更為激烈的樂段中,還必須加上手臂及身體的爆發力,配合重量彈奏法,製造強有力的輝煌效果。重量彈奏法與手臂及身體爆發力的配合運用在鋼琴演奏中貫穿始終,大致可分為四種:

1.純重量彈奏法

這是利用手臂及上半身的自然重量為主的觸鍵方法,它是現代鋼琴彈奏法的基礎。這種觸鍵比早期的純指力觸鍵法產生更具有穿透力、更集中而飽滿的聲音。相對於小提琴等樂器來說,鋼琴最致命的弱點恐怕就是「歌唱性」的問題了,因為鋼琴的槌子擊弦後立刻回到原位,沒法對延續的音符繼續起作用,導致琴聲發出後立即減弱,使人們的聽覺感到不連貫。而純重量彈奏法由於沒有加上手或手指的任何爆發力,所以音頭不是很突出,聲音減弱的速度相對變慢, 人們就會感到聲音更為連貫,顯得更加富有歌唱性。

許多人或許會懷疑:弱奏時是否用得上大臂重量?事實上,弱奏時更需要使用大臂重量,這會使聲音更易於控制,均勻而富有穿透力。這種觸鍵法尤其適合演奏深情如歌的旋律或平穩的伴奏織體,如:《安慰》(李斯特)、《夜曲》(蕭邦)、《夢幻》(舒曼)、《如歌的行板和輝煌的大波蘭舞曲》(蕭邦)中的行板部分等。

純重量彈奏法的訓練在學習鋼琴的初期就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第一階段中,非連音奏法的練習是最為有效的訓練手段,應該用比較長的時間專門進行學習。在許多基本練習及練習曲中,可兼顧使用貼鍵彈奏(慢練,體會手臂及上半身重量傳遞到手指尖,及從一個手指把重量轉移到另一個手指尖的感覺)的練習方法。最後,可選擇一些歌唱性強的樂曲(如:夜曲等)加以運用。同時,手腕、手臂(小臂、大臂、肩膀)的充分放鬆、手指關節的支撐、上半身略為前頃的坐姿是其關鍵。

2.配合手指爆發力的重量彈奏法

這是在利用手臂及上半身自然重量的基礎上加上手指爆發力(手指抬起,集中力量,用較快的速度擊向琴鍵,下鍵後立即放鬆)的觸鍵方法。

最早期的鋼琴機件非常輕巧、脆弱,音量也很小,演奏中只能使用指力觸鍵,因此,音色乾燥、尖亮,聲音單薄。隨著鋼琴的改進, 人們對音色的要求有了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貝多芬、蕭邦和李斯特的出現,使手和手臂的重量及肌肉的力量開始得到利用,使純指力觸鍵的功能逐漸下降,它主要被用來演奏精緻典雅的經過句或創造纖弱的伴奏效果,如今,在許多場合中,它已經被這種配合手指爆發力的重量彈奏法所替代。因為後者比前者擁有更富於穿透力,更具有顆粒性的、圓潤、飽滿的聲音。另外,由於這種彈奏法比純重量彈奏法更富有顆粒性,因此,它貫穿於整個鋼琴演奏體系中,成為最為重要的一種觸鍵手段,許許多多的練習曲都在訓練這種觸鍵法。在許多輕快、富於韻律的篇章中, 包括絕大部分的鋼琴作品,都在運用這種配合手指爆發力的重量彈奏法。

而對於莫扎特的作品可能會有爭議:莫扎特處於現代鋼琴的早期階段,他的作品典雅、精緻,以往人們常常用純指力觸鍵去彈奏,限於當時的條件,莫扎特本人也使用這種觸鍵法。但這樣的聲音顯得單薄,缺乏穿透力,沒法適應現代的音樂廳及聽眾的聽覺需要(試想想:當你在大型音樂廳中,只看到鋼琴家的手指在飛舞,而聽不到任何聲音時,有何感想?)。因此, 為了使音色圓潤,聲音的顆粒性及穿透力得到保障,應該以指力觸鍵為主,配合重量彈奏法去演奏莫扎特的作品。

這種觸鍵的訓練應該貫穿於整個鋼琴的學習過程中。當基本上掌握純重量奏法之後,就應該開始進行這種觸鍵的訓練。可以從兩個音、三個音的連音奏法開始,之後進行大量的音階、琶音等基本練習及練習曲的訓練。

練習過程中,在放鬆自如的重量彈奏法的基礎上,強調手指力度、獨立性及靈活性的訓練。運用高抬指,集中力量下鍵的方法進行訓練,對於手指的爆發力及下鍵速度的提高確實很有效果,但片面強調高抬指及下鍵速度,會導致音質的惡化(許多學生的手指功夫不錯,有力度,跑得動,但就是聲音「不好聽」,很「刺耳」),因此,應當非常強調音色的美,強調手指的下鍵動作(感覺),而不僅僅是抬高,並可結合貼鍵練習,進行音色及弱奏等的訓練(許多學生弱奏的問題很嚴重,往往聲音發虛),用耳朵傾聽並對比發出的每一個音的音色,在「強而不炸,弱而不虛」的基礎上,使每個音完美無瑕。許多學生經常重複練習一個句子,以求達到熟練,事實上應該在這一過程中就不斷對比音色的不同,以尋找最理想的聲音效果並加以鞏固。

3.配合手臂爆發力的重量彈奏法

在需要表達比較激烈的情感時,單靠手指的力度和手臂重量往往顯得力不從心,這時, 配合手臂爆發力的重量彈奏法自然就運用上了。由於手臂的爆發力遠遠大於手指爆發力,它可以產生更為明亮而渾厚的聲音。因此,它常用在斷奏、半連奏及和弦的彈奏中,也可以用於不需要過分強烈的高潮中。如:《降E大調夜曲》(蕭邦)的結束部等。這裡是樂曲的高潮,但這是一首浪漫的夜曲,不能過分強烈,而這種觸鍵就符合樂曲在這裡的情緒要求:激動但不過分。

當上述兩種觸鍵方法基本掌握之後,可訓練這種觸鍵方法。和弦練習是最有效的方法,練習時可想像到體育運動中的「推鉛球」,集中力量(利用大臂的力量和整個手臂的重量),手指貼鍵(否則,聲音將是「炸」開般的噪音),用最快的速度下鍵。必須注意:手臂用力後必須馬上放鬆,幾乎是用力的同時就在放鬆;並注意肩部、手腕的放鬆及下鍵之前手指不離開琴鍵。沒有足夠的爆發力及速度是不可能彈出非常飽滿而富有力度的聲音的,所以不應忽視這種觸鍵的訓練。

4配合身體爆發力的重量彈奏法

在最為激烈的樂曲高潮中,可運用整個身體的爆發力配合上身及手臂的重量去彈奏,把高潮推向頂點,使人們的聽覺感官達到一種滿足感。這種觸鍵方法常運用在全曲最高潮、最輝煌之處,包括許多精彩激動的華彩樂段中(如:李斯特、貝多芬等的作品),以產生一種極為寬廣、輝煌而豐滿的聲音效果。如:《a小調鋼琴協奏曲》(格裡格)的華彩樂段。這裡是全曲最高潮之處,在這之前有一段很長的鋪墊,到了這裡,無論是演奏者的情緒,還是在演奏中的表情處理,都要求運用這種觸鍵方法來產生寬廣、豐滿、輝煌的音色,塑造音樂高潮。

配合一些樂曲中高潮處的大和弦進行訓練,是學習這種觸鍵非常有效的方法。彈奏時,身體向前傾,重心往前,深吸一口氣,運用左腿的爆發力(如體育運動中的短跑起步),推動上半身、手臂,最後把所有力量及重量全部傳遞到指尖,迅速下鍵(彈奏前手指貼鍵)。彈奏時除了注意上述三種觸鍵中提出的要點之外,還必須特別注意上半身的支撐,它必須是挺拔的,而不是鬆散的。同時,充滿激情的彈奏,將使力量更為集中,觸鍵更為自然,從而更易於達到需要的效果。

在現代演奏法中,上述四種以自然重量彈奏法為基礎的觸鍵始終貫穿於整個演奏過程。但在某些作品中,需要有一些特殊的音色來調節時,則會用到單純的手指觸鍵,產生一種縹緲、柔和、纖細的聲音,常用於裝飾音及一些極為輕巧的過渡句等。

總的來說,觸鍵的力度、速度,是影響音色最重要的因素,而上述各種觸鍵方法的目的正是為了改變觸鍵的力度和速度,從而影響音色。在相同力度下,下鍵速度越快,聲音就越明亮,越有顆粒性;下鍵速度慢,聲音就顯得柔和。如果加上力度變化,這種聲音的變化就更加明顯。另外,手指觸鍵面積的改變(事實上也是改變下鍵速度),也直接影響音色:用手指尖觸鍵,聲音尖銳,明亮、音頭明顯,如:莫扎特的《奏鳴曲》;手指肉墊觸鍵,觸鍵面積大,聲音柔和,音頭不明顯,如:蕭邦的《夜曲》及《搖籃曲》的伴奏聲部。當不同的下鍵速度、力度相配合,便產生各種音色的變化,演奏者對下鍵力度及速度的控制能力越強,演奏的音樂層次感就越強。因此,在掌握各種觸鍵法後,應不斷鍛鍊下鍵力度、速度的細微控制的能力,以滿足細膩的感情處理需要。

相關焦點

  • 鋼琴演奏的觸鍵原理
    觸鍵法在當前鋼琴演奏中的應用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在鋼琴演奏的觸鍵發展中,被內容將主要針對鋼琴觸鍵法、不同的觸鍵方式對鋼琴音響效果的影響、進行闡述分析。現場演奏觸鍵琴槌的形狀、材料與工藝,琴弦的材料、彈性與張力,音板的自由振動幅度是影響鋼琴發聲效果的主要因素,手指彈下時的速度與力度也是影響發聲效果的因素
  • 高質量的鋼琴錄音離不開這3點:音源、設備和錄音技術(王大立)
    錄音工程師必須能全局性把握音樂製品的題材特點、演奏風格、藝術特色和細節個性,並擁有敏銳的音樂聽覺。由於音色的特殊性,鋼琴的錄製與回放是所有樂器中最為困難的。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錄音師,就必須明確鋼琴錄音特有的條件和方法。
  • 鋼琴居然是這樣發聲的
    雖然鋼琴是個功夫活,但同樣它也有的理論知識。懂得鋼琴的發音原理和特點是研究鋼琴演奏聲音技巧的必要前提。鋼琴的發音只有一個發音點,發音的特徵就是明確發音點及其延長,把每個音彈到發音點上,指尖必須敏銳,把每個音都從鋼琴裡釋放出來。鋼琴發音的機械原理 鋼琴是如何發聲的?
  • 鋼琴演奏的基本常識與九種基本指法
    鋼琴演奏的基本常識一、鋼琴演奏的姿勢鋼琴的彈奏姿勢為入門者的最初的一門需要注意的地方,往往會對習琴者一輩子的發展造成影響。部分演奏者在學習鋼琴開始那段時間沒有進行認真練習,彈奏時弓腰駝背,讓肩、臂受壓,身體比較懈怠,導致手的各部位沒有辦法協調運力,彈奏的聲音難聽。部分因坐姿不正造成觸鍵方法錯誤,連最簡單的音樂句線都彈不出樣子,讓音樂的美感根本就不能體現出來。
  • 鋼琴指法訓練 鋼琴譜怎麼看 記鋼琴曲譜的方法-塞德爾百科
    手指技巧是鋼琴演奏的基礎,手指技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對音樂的表達。 所以,尋求科學的方法對手指進行嚴格訓練,對將來彈好鋼琴至關重要。下面,從手指的奏法、手指的觸鍵、手指的技術類型三個方面來闡釋鋼琴基礎教學。
  • 鋼琴的5種基本演奏指法講解,超級簡單明了
    關注 有的學生在練琴時,總是會忽略指法,覺得指法對演奏來說不大重要,怎樣把曲子彈得好聽才是練琴的重點。 其實不然,指法是鋼琴演奏最基本的技巧,在練習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
  • 李強實用鋼琴教學叢書,讓初學者更有效率地入門鋼琴演奏
    所以本教材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些情景,讓孩子們輕鬆專注地彈琴,享受學習的過程,並把這些情景的設計方法以及陪練輔導方法傳授給家長,讓孩子們在家裡練琴同樣能收穫好效果。通過情景教學,孩子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極大的增強,他們更喜歡學琴,也更熱愛生活了。
  • 石叔誠:彈鋼琴怎樣才算放鬆?
    「放鬆」這個字眼對學鋼琴的人可算是老生常談了。從初學開始就不停被老師要求的「放鬆」,到成名的鋼琴家在音樂會前自我要求的「放鬆」;從對肢體要求的「放鬆」,到對精神狀態要求的「放鬆」,「放鬆」二字幾乎無處不在。但是,為什麼要放鬆?哪兒要放鬆?什麼是放鬆?怎樣才算放鬆?……實在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不過因為本文是在談論鋼琴的演奏技術,就僅局限在有關肢體的範圍講講放鬆。
  • 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去世,而他的成就卻不止鋼琴演奏
    "帕格尼尼的回憶"變奏曲,A大調傅聰 傅聰生平 傅聰是一位學識淵博、感情敏銳、具有詩人氣質的鋼琴家,擅長以精緻的技巧和細膩的觸鍵,演奏一些韻味和意境深邃的歐洲作曲家的作品。
  • 鋼琴學習速成秘訣,究竟是何原因?
    鋼琴的觸鍵方法直接影響彈奏的音色、音質、音量,實際上就是如何用力的一個問題,觸鍵的用力形式包括兩個方面:用力方式和傳力方式。關於視唱你是否唱的好聽?即使你的嗓音並不是很明亮,也不要藉助樂器來替代試唱的練習,最好的還是單獨去 練習試唱,長久練習試唱,會對聲音的敏銳度有所提高,視唱練耳對今後的鋼琴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 合肥鋼琴專賣店,琴行哪家好?海知音爆款卡瓦依鋼琴K500
    >  購買保值率最高的鋼琴  卡瓦依鋼琴視頻演奏,請欣賞美麗震撼的音色  KAWAI鋼琴K系列是可媲美三角鋼琴  專業表現力的立式鋼琴  不僅保留了原聲鋼琴的原始魅力  並從中煥然新生  進一步提升了音色的純度和觸鍵的真實感
  • 求推薦性價比較高的電鋼琴?
    >-6W x 2 功率揚聲器卡西歐電鋼琴 AP260 -鍵盤:自然的演奏觸感,非常接近三角鋼琴結實穩固的觸鍵。-18種高品質音色(電鋼、弦樂、管風琴3音色已提升效果),包括立體聲採樣三角鋼琴音色-音樂會現場伴奏功能-教學功能,60首音樂庫樂曲,外加10首用戶上傳樂曲,10首音樂會演奏-鋼琴二重奏模式可以讓兩個人在一臺數碼鋼琴上演奏相同的音域
  • 卡西歐和卡瓦依電鋼琴哪個好,這些鋼琴裡的「數碼寶貝」怎麼選?
    由於很多家長自身並沒有學琴的經歷,去琴行讓孩子體驗的時候,孩子往往更喜歡觸鍵更輕的鍵盤,因為彈起來更輕鬆,更容易掌控。其實,相對來講鍵盤重一些的電鋼琴更能模仿真鋼的觸感,能鍛鍊手指的強度。說到卡西歐和卡瓦依電鋼琴哪個好?相對來講,卡瓦依的按鍵觸感更重一些,卡瓦依採用的逐級配重鍵盤,在鍵盤低音部分觸感更重、深,而越往高音部分走觸感就越輕、淺。
  • 姚紫津:《世界鋼琴大師和他們的演奏技巧》譯後
    讀者們會發現,這本論著事實上是以史學脈絡和地理空間為線索,系統而細緻地闡述鍵盤演奏技術古今流變的發展史、交流史,它對於鋼琴技術原理的解釋不單單局限於「技法」層面的分析,更追根溯源地延伸到了樂器機械構造、音樂審美情趣、藝術思潮、樂器教學法、演奏心理、身體運動機制等眾多領域和學科。這些對於鋼琴教師們深入了解鋼琴技術及它們背後的理論支撐都是至關重要的。
  • 鋼琴演奏節奏掌握不準,VIP陪練老師告訴你三大忌!
    那一定是反覆練習了很多次,但始終彈奏不出正確的節奏,作為鋼琴演奏的靈魂,演奏節奏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究竟如何才能掌握正確的節奏呢?VIP陪練老師告訴琴童們這三大忌!一、忌不會譜子急忙彈奏有不少琴童在剛剛學琴時出於新鮮感,剛剛坐在鋼琴前就急忙去打開琴蓋開始彈奏,結果由於沒有記住譜子,彈得一團糟,自己的心情也會一落千丈,甚至失去了彈下去的信心,這樣就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非常不利於練琴。
  • 雲上全民藝術普及——「鋼琴」直播課堂精彩回顧
    ,陳俐俐老師在線講述了鋼琴演奏中「三連音」的彈奏技法及運用,以及《春之歌》作品示範講析。 01授課老師簡介 陳俐俐,廣西壯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鋼琴老師,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專業畢業(主修鋼琴),後進入美國藝術大師教學班鋼琴演奏專業研修,
  • 石叔誠鋼琴講堂:如何訓練手指的能力?
    功夫最需汗水,方法最需機智演奏鋼琴的技術可說深不可測,一代又一代的技巧大師出現了不少,卻從來沒聽說有誰成為了「世界冠軍」,或是誰創造了「世界紀錄」。這是因為在鋼琴演奏中,技術永遠是表現音樂作品的手段,完全不同於諸多競技的體育項目。
  • 業餘學鋼琴的五大誤區
    其實,所謂「業餘」,雖然也有指時間上是業餘時間學習鋼琴這層涵義,但主要還是指職業上,是種不以演奏鋼琴為主要職業目標的鋼琴學習。至於鋼琴的彈法和教法並不能因為是在業餘時間裡進行而有根本性質的改變。在鋼琴藝術的技術技巧、藝術表現等方面的基本概念、觀念、原則、原理、規律上,只有科學與不夠科學、正確與不夠正確的區別,並無專業與業餘之分。
  • 老人家學彈鋼琴有什麼好處?看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第一,彈鋼琴能陶冶情操,使人的心靈更加豁達。全神貫注地練琴,可以達到「神遊世界,物我兩忘」的境界,對老人修身養性很有幫助。第二,彈鋼琴是一個鍛鍊思維的好方法。
  • 產品:子長鋼琴品牌【韻康商貿部】
    產品:子長鋼琴品牌【韻康商貿部】無數事例證實,從幼年開始學習鋼琴的。入學後,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顯著高於一般。學習鋼琴要接觸和大量的優秀鋼琴作品,通過長期的訓練和作品的薰陶,不僅可以使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而且還可以提高音樂鑑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