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5月14日,臺積電宣布將在2021-2029年期間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一座先進晶片廠,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晶圓。
臺積電總部在臺灣的「矽谷」——新竹科技園。
臺積電2016年投資30億美元在江蘇省南京市建廠,現在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
美國這麼遠,人工這麼貴,為什麼臺積電還要跑去建廠?它能盈利嗎?它會把鄭州富士康帶走嗎?
我們先來分析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的區位條件。
不利條件
第一,美國人力成本極高。同樣的工種和工作量,美國工人的工資是我國工人的6倍以上。
第二,與總部距離遠。新竹距離南京的飛行距離不到900千米,而距離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飛行距離超過11000千米。無疑,臺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高許多。
第三,遠離下遊產業基地。臺積電是從事集成電路製造的,是晶圓代工企業,給華為、蘋果等公司代工生產晶片。而華為、蘋果等手機製造基地大多分布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臺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無疑就遠離了這些主要的下遊產業基地,運輸成本將大大增加。
有利條件
第一,靠近大客戶。臺積電的美國客戶眾多,包括蘋果、高通、NVIDIA、AMD、賽靈思等。其中,蘋果公司是臺積電的大客戶,它既是臺積電的下遊企業,又是臺積電的上遊企業。蘋果公司設計好晶片之後,交給臺積電(或其他代工廠)生產。臺積電到美國設廠,可以靠近其大客戶,方便協商和交流。
第二,具有集聚效應。臺積電設廠亞利桑那州,緊鄰英特爾。同類企業集聚利於形成競爭氛圍,利於技術的創新,產生「集聚效應」。
第三,電費成本較低。據北極星電力網報導,美國工業電價只有居民電價的一半。例如,2019年4月份美國居民電價13.26美分/度,相當於人民幣0.91元/度;而美國工業電價僅為6.53美分/度,相當於人民幣0.45元/度。這與我們的電價結構相反,我們的工業電價是大大高於民用電價的,民用電價在0.6元/度左右,工商業電價就不止了,高的可以達到1元/度。先進的晶圓生產自動化水平高,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臺積電到美國設廠,可節省生產上的電費成本。
第四,具有人才和技術優勢。晶圓製造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型的工業,這方面美國具有人才優勢。
第五,政府政策支持。美國為了吸引一部分製造業落戶,以解決其國內的工人就業問題,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例如,福耀玻璃到美國建廠,購買通用汽車的舊廠房花了1500萬美元,改造用了1500萬美元,但當地政府卻通過各種渠道補貼了3000多萬美元,福耀玻璃在廠房方面基本沒花錢。此外,福耀玻璃還拿到了其他優惠。福耀玻璃在美僅解決了2000個左右的工人就業。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廠,將帶來1600 個工作機會,相信同樣可以獲得不少的補貼和優惠。
綜上所述,結合臺積電的股價走勢圖,你覺得臺積電到美國設廠,能盈利嗎?
臺積電到美國建廠,會把鄭州富士康帶走嗎?
木木老師認為,臺積電到美設廠,導致下遊產業鏈也隨之到美的概率極小。理由有三個:
1.臺積電不是第一次在美設廠
臺積電目前已在美國華盛頓州卡馬斯市設有一座晶圓廠,並在得州奧斯汀市、加州聖何塞市都設有設計中心。此座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將成為臺積電在美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前一次幾乎沒有帶走中國大陸的任何下遊工廠,富士康雖到美設了廠,但也只是增設分廠,並不是遷廠,且目前也不是很順利。
2. 臺積電並沒有「逃離」
臺積電在大陸擁有超過100個以上的客戶,在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建立的12吋晶圓廠,每月產能為2萬片,臺積電此次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的晶圓廠,也是 12吋晶圓廠,每月產能也是2萬片。臺積電只是分散了投資,並沒有「逃離」。
3.臺積電與富士康是不同類型的企業
臺積電生產的是晶圓,技術含量高,員工需求量小;富士康生產的是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技術要求較低,而對勞動力的需求量較大。富士康單單在河南鄭州的員工就有近30萬,而富士康在中國有30多個科技園和生產基地。這麼龐大的人力需求,是無法遷移到人力成本極高的美國去的。
關於臺積電到美設廠能否盈利、會不會帶走富士康話題,如您還有更好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文由「木木老師地理課堂」原創發布,請勿侵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