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鑄盾護民強大合力
——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紀念活動剪影
某參展企業負責人在河南省洛陽市會展中心介紹人防科技創新成果。李 浩攝
重慶市人防辦機關人員練習實彈射擊。王誠潔攝
遊客在北京香山公園參加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宣傳活動。王佔明攝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10月31日,是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紀念日。70年枕戈待旦,70載春華秋實。70年來,人民防空歷經創業起步、全民建設、調整改革、創新發展、奮進新時代等階段,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普遍通過開展宣傳教育、訓練演練、成果展示等各項活動,向新中國人民防空70歲生日獻禮。這既寄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喜悅之情,更表達了牢記統帥囑託、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的堅定信心。現刊發紀念活動的一組報導,以期讓廣大讀者對人民防空這一國之大事、國家戰略、長期戰略的了解更進一步、更深一層,為加強人防建設贏得更廣泛的支持、凝聚更強大的合力。
全國人防科技創新展示活動在河南省洛陽市舉辦
線上線下共享「科技盛宴」
■本報記者 賈 勇 通訊員 林曉冰
地下人防工程內走來了旋轉式消毒機器人、無需電力的水動力防洪閘破解地下空間防淹難題、智能化人防車引導社區群眾快速疏散……
10月29日至31日,全國人防科技創新交流和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成果運用展示(以下簡稱:人防科技創新展示)活動,在河南省洛陽市會展中心舉辦。全國各省、區、市人防辦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同步觀摩這項活動。3天時間裡,146家參展單位推出的200多項科技成果、5000多件(套)產品,讓全國人防系統共享一場「科技盛宴」。
近年來,國家人防辦大力推動「科技強防」,制定出臺《人民防空科學研究暫行管理辦法》,發布《人民防空科研選題指南2018—2020》。「現在不缺乏科技研發力量,缺少的是研發需求信息。」國家人防辦相關領導告訴記者,明確了研發方向和重點,全國人防科技創新活動蓬勃開展。他們及時組織成果鑑定,積極推進成果轉化運用。
「可以結合紀念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組織開展人防科技創新展示活動,既能夠促進創新成果的推廣運用,又能夠展示新時代人民防空形象,進一步贏得地方黨委、政府和軍事機關的支持。」在籌劃2020年度工作時,河南省人防辦向國家人防辦提出上述建議。
河南省人防辦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在辦機關專門設置「科技與信息化處」,去年以來,推薦上報的6項成果均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肯定和推廣。考慮到河南省人防科技創新工作基礎厚實,國家人防辦便將此項活動交由他們牽頭組織。
為把最優秀的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給全國人防系統,河南省人防辦會同有關部門,緊扣國家人防辦《人民防空科研選題指南2018—2020》重點內容,聚焦工程防護、指揮通信、預警報知、信息軟體、科技裝備5大類研發成果,從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和全國26個省、區、市的相關企業中,篩選具有推廣價值的科技成果。
據統計,上會的科技成果中,新技術135項,獲得科技進步獎18項,獲得專利640項;新材料11項,獲得科技進步獎2項,獲得專利39項;新工藝9項,獲得專利8項;新設備71項,獲得科技進步獎35項,獲得專利12項。
「一地開展活動,全國線上觀摩,這在近年來還是第一次。」國家人防辦業務部門負責人介紹說,組織全國人防部門同步收聽收看這項活動,也是對人防通信科技含量水平的一次檢驗。各省、區、市人防部門普遍反映:圖像清晰,聲音良好,參展單位的優質產品盡收眼底。
一扇玄武巖纖維防護門,重量只相當於傳統防護門的五分之一,防護能力卻與傳統門相當。有的參觀者半信半疑,舉起參展商準備的大鐵錘砸起門來。「咣——咣」的錘打聲,讓線上線下的觀摩人員忍俊不禁的同時,也讓大家深切地感到:科技強防的時代已經來臨!
一臺坦克外形的人防工程巡檢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由於人防工程建在地下,安全隱患檢查比較困難,而這臺車憑藉智能化的視覺、聽覺、嗅覺系統,能夠自動檢測出工程內的火災隱患、有毒有害氣體,還能夠在工程遇到危險時引導人們向安全地帶轉移。
水動力防洪閘汛期自動擋水,無需人員值守:地下工程入口處水位低時,水推動閘板起浮擋水;水位高時,水推動閘板全部豎立;平時,還可作為入口處的車輛限速帶。
戰時人員掩蔽到地下空間,地下與地上如何實現通信聯絡?透地D波技術設備看上去不起眼,卻能夠實現地上與地下垂直800米區間內雙向語音互通,被譽為應急通信的「土行孫」……
「科技創新重在實踐轉化,只有推廣運用創新成果,才能讓它們『走出深閨』為人識。」交流中,專家的意見獲得線上線下觀摩人員的普遍認同。
作為主辦方,河南人防部門在活動期間便與數家參展單位達成合作意向。記者了解到,像河南人防部門一樣,全國不少人防部門都以觀摩這項活動為契機,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助推應戰應急能力快速提升。
重慶市人防辦加緊練兵強能
專業隊與「中軍帳」齊淬火
■本報特約記者 王誠潔
「迷彩綠」「天使白」「救援藍」「消防紅」飛奔而來、並肩上陣……人民防空創立70年了,人防隊伍到底是個什麼樣?10月28日,重慶市在沙坪垻區組織的一場人防專業隊演練,讓人們看到了新時代人防隊伍的風採:
防空警報驟然響起,人防通信專業隊迅速出動,空曠的野外頃刻間矗立起一座機動指揮所,在座機、手機等日常通信手段失效的情況下,保證指揮部與救援一線的實時通聯。
為營救被困樓內人員,應急救援專業隊員沿著高空繩索攀爬入樓,採取擔架陪伴下降技術將人員移出險境。
某電廠內,偽裝防護專業隊嚴陣以待,先後釋放空飄氣球,施放垂直煙幕,發射錫箔幹擾彈和空拋雷,為電力設施打造立體防護網……
與此同時,人防志願者把地面群眾帶到附近防空洞內掩蔽。防空洞內,防疫消毒、心理疏導、生活物資分配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專業隊伍上陣練兵,指揮員也在加鋼淬火。10月20日至29日,重慶市人防辦組織機關幹部開展「準軍事化訓練」。這次訓練不僅設置了防空襲戰技術、野外生存等大家比較熟悉的課目,而且專門安排了實彈射擊,讓大家嗅一嗅硝煙的味道。
訓練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軍事理論學習。去年5月,根據西部戰區安排,重慶市組織開展城市人民防空演習,將人民防空行動融入戰區聯合防空作戰計劃,進一步豐富了戰時人民防空行動理論,形成不少新戰法。
比如,傳統的人民防空行動強調單純地防護。結合對去年演習的深入剖析,大家在這次學習中形成共識:未來防空襲鬥爭,人民防空隊伍必須在戰區統一指揮下,與防空作戰部隊聯合行動,將「被動防」與「主動打」結合起來,有效攔截敵方空襲兵器,最大程度降低遭受襲擊的概率。
深入討論中,參訓人員的思想共識進一步深化: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年來,戰爭形態發生了深刻演變,但無論情況怎樣變化,人民戰爭這一制勝法寶不能丟,必須按照全民國防的要求,發動社會各界了解人防常識、支持人防工作、參與人防建設,鑄就全民防護的銅牆鐵壁。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遭受了侵華日軍長達5年半時間的戰略轟炸,人民群眾傷亡慘重。」重慶市人防辦主任鄭平告訴記者,撫今追昔,人民防空力量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從指揮機關到基層專業隊伍必須常備不懈,決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北京市在香山公園開展宣傳活動
紅色紀念地展示人防歷程
■本報特約通訊員 王佔明 魏 鑫
70年,人民防空怎樣一步步走來?10月29日,由北京市人防辦與香山公園共同主辦的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宣傳活動在香山公園啟動,為期1個月的宣傳活動將向人們展示人民防空不平凡的歷程。
「在香山公園舉辦人防宣傳活動,不僅僅因為這裡是秋遊盛地。」北京市人防辦主任劉寶傑介紹說,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進駐北京香山,在進京的前10天,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築造的防空洞,在毛澤東同志居住的雙清別墅內建成。這座防空洞成為新中國最早的人防工事之一。
「這場宣傳活動,不僅展示了北京人民防空70年曆程,而且豐富了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的內容。」香山公園負責人告訴筆者,他們積極配合人防部門開展宣傳活動,讓廣大遊客在觀賞漫山紅葉的同時,多了解一些國防知識。
此次宣傳活動分為兩個展區。原中央警衛處辦公區內,「北京人防70年曆程擷英」展覽,將北京人防的發展歷程翔實呈現;在雙清別墅,「人防工程 護民之盾」展覽,生動講述了人防工程建設從全民「深挖洞」應急戰備狀態,到平戰結合融入城市發展、服務保障民生的歷史性轉變。
參觀中,不少細節令人印象深刻。比如,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鐵1號線試運營,這是新中國第一條城市地鐵線路,也是第一座地鐵人防工程。「想不到人防就在身邊。」許多觀眾恍然大悟:不僅僅是地鐵,不少位於地下的停車位、儲藏間、商場、超市,乃至社區居民休閒娛樂的地下空間,都屬於人防工程。
「我們從市民關注的停車難等問題入手設計這次展覽,就是要提高遊客興趣,增強宣傳效果。」北京市人防辦相關人員介紹說,目前,全市用於公益便民類的人防工程近5000處、2100萬平方米,向社會提供地下停車位近40萬個。遊客了解到這一情況,對人防工程「戰時保護生命、平時服務生活」的獨特優勢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參觀者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照片由黑白變成彩色,黑黝黝的防空洞變成豐富多彩的地下空間。近年來,北京市按照戰備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推進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形成了以結建工程為主體、地鐵工程為骨幹、配套工程為重點的人防工程建設新格局。「看到『地下長城』隨首都城市建設一起延伸,心裡的安全感滿滿的。」一些參觀人員深有感觸地說。
護民之盾越來越堅固,人防力量越來越壯大,是參觀者的共同感受。在北京2012年「7•21」特大自然災害救援、2008年奧運安保,以及汶川、雅安抗震救災中,都活躍著北京人防工作者的身影。一些參觀者情不自禁地記下了他們身上「CCAD」(中國人民防空英文縮寫)的標誌。
「依託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展示發展歷程,是北京人防的光榮。」該市人防辦幹部職工表示,要以這次宣傳活動為新起點,不斷開拓創新,向黨和人民交上更加出彩的答卷。
來源:中國國防報 轉自: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鄧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