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發明家,特斯拉一生大約有好幾百項發明專利。他的發明,改寫了美國經濟,也影響了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就拿特斯拉最出名的發明,交流電動機來說,它第一次實現了電力的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分配。在特斯拉之前,電力能夠傳送的距離很有限,人們用電主要是為了照明。而特斯拉的發明讓電力可以在更遠的距離實現高效傳輸。從那之後,電力才成為工業生產的一個重要能源,這對於經濟發展的推動是革命性的。再比如,他在無線電方面的創新想法,讓他成為收音機、電視機、電話,甚至智慧型手機的奠基人。
「電氣時代的開創者」,特斯拉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埃隆·馬斯克是創業領域的傳奇人物,是矽谷精神的代表。在2016年「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排行榜中,埃隆·馬斯克排行第11位,要知道,排在他前面的基本上都是像歐巴馬、川普這樣的國家領導人。一位同時在微軟和蘋果工作過的同事就說,馬斯克就像是賈伯斯和比爾·蓋茨的結合體,同時具備他們身上的優點,既具有賈伯斯的魅力和品位,又具有比爾·蓋茨的眼光和技術,而且比他們兩個人合起來改變世界的動機都更為強烈。他的個人能力幾乎能讓絕大多數 CEO 都望塵莫及,據說他公司裡的任何一個職位如果空缺了,他都能上去補位,而且比原來的人幹得還要好。谷歌的創始人拉裡·佩奇就說,他死後才不會把錢捐給慈善機構呢,他會把錢全部交給馬斯克這樣的人。因為他就是現實版的鋼鐵俠,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更誇張的是,網上還有大量的人在一本正經地討論,馬斯克到底是不是外星人。
這個人,他最著名的身份是特斯拉的老闆,但是他的生意很多,有發射火箭的公司,有做太陽能的公司,有做人腦和計算機連接的公司,有做地下軌道交通的公司。反正什麼概念新潮,他就做什麼。
這跟我們熟悉的科技公司完全不同,不是從一種核心能力開始起步,然後慢慢擴張自己的邊界,逐步長大。所以,難免就有人說,埃隆•馬斯克就是個大忽悠,做這些新潮概念,就是為了在資本市場上圈錢。
2016年馬斯克有一次演講,名字叫做:讓人類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這,就是馬斯克心中的那個終極使命。具體地講,他要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把100萬人送上火星生活。聽著不靠譜吧?
美國政府曾經算過一筆帳,如果要把一個人送上火星,現在技術上是有可能實現的,那要花多少錢呢?大概是100億美金。送100萬人上去生活,也就是1萬萬億美金。這筆錢多大,不多,大概相當於美國500年的GDP。這當然太貴了。
所以馬斯克的第一步就來了,把這筆錢降到50萬美元。也就是一個想移民火星的人,把地球上的房子賣了,很多人能湊的出來的數目。好了,於是,馬斯克的目標,就變成了把成本降低2萬倍。看起來,還是不可能對吧。
馬斯克的第二步就來了,把這個2萬拆分成20×10×100,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先說這個20。現在的火星飛船,一次只能裝5個人,馬斯克說,可以造大一點的火箭,一次裝100人,這不就等於是把成本降低了20倍嗎?如果你關注新聞的話,你會知道,這不是吹牛,SpaceX確實是在試驗這樣的火箭。
那那個算術題中的10是什麼?馬斯克說,我是私營公司,我效率高,我有可能把火箭本身的成本降到10分之一。事實上,現在SpaceX的成本就已經降到了同行的五分之一。
好,那最後那個100是什麼?就是可重複使用,可回收的火箭。如果這個能實現,那發射火箭的成本,其實就只是燃料成本了。去年,2017年8月,SpaceX成功回收了自己的火箭,這已經是第14次回收,陸地上6次,海上8次。這事已經是常態。
好,我們還是回到馬斯克的那個目標,他說的是讓100萬人到火星上生活。請注意,是生活,不是旅行。火星上,有一點點水,極其寒冷,幾乎沒有氧氣。怎麼生活?所以,不只是用火箭把人送上去就行的。自己吹的牛,含著淚也得實現啊。
馬斯克其他幾家公司就是幹這個用的。
還記得馬斯克還有一家做地下高速軌道交通的公司。在已經在美國好幾個地方開挖它的軌道了。對,那就是未來火星上的交通工具。
2015年,馬斯克宣布了一個星鏈計劃,要發射1.2萬顆通訊衛星,布滿地球軌道,為地球上用戶提供至少1G每秒的通訊服務。要知道,人類到現在往太空中發的衛星也不過是4000顆,這1.2萬顆是什麼概念,可想而知。別覺得他是吹牛,事實上,2018年2月,第一批測試衛星已經發射了。將來如果100萬人真上了火星,看來馬斯克就準備讓他們用衛星通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