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是為地球而設計的嗎?

2020-12-02 楊帆啟航丨偏見

我們今天都知道特斯拉是一部電動車的名字,而實際上它是個人名,這個人和愛迪生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比愛迪生就小九歲。

這個人身上最有趣的一點是,他死了之後一百年將近,默默無聞,可是這些年突然抱得大名,在西方當然就跟埃隆·馬斯克搞的那部車有關。馬斯克給自己的公司命名為「特斯拉」,就是為了向這位100多年前的發明家致敬。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叫尼古拉·特斯拉。

作為一個發明家,特斯拉一生大約有好幾百項發明專利。他的發明,改寫了美國經濟,也影響了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就拿特斯拉最出名的發明,交流電動機來說,它第一次實現了電力的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分配。在特斯拉之前,電力能夠傳送的距離很有限,人們用電主要是為了照明。而特斯拉的發明讓電力可以在更遠的距離實現高效傳輸。從那之後,電力才成為工業生產的一個重要能源,這對於經濟發展的推動是革命性的。再比如,他在無線電方面的創新想法,讓他成為收音機、電視機、電話,甚至智慧型手機的奠基人。

電氣時代的開創者」,特斯拉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埃隆·馬斯克,我們都知道是特斯拉電動車的老闆,但是他也有很多其他生意。

埃隆·馬斯克是創業領域的傳奇人物,是矽谷精神的代表。在2016年「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排行榜中,埃隆·馬斯克排行第11位,要知道,排在他前面的基本上都是像歐巴馬、川普這樣的國家領導人。一位同時在微軟和蘋果工作過的同事就說,馬斯克就像是賈伯斯和比爾·蓋茨的結合體,同時具備他們身上的優點,既具有賈伯斯的魅力和品位,又具有比爾·蓋茨的眼光和技術,而且比他們兩個人合起來改變世界的動機都更為強烈。他的個人能力幾乎能讓絕大多數 CEO 都望塵莫及,據說他公司裡的任何一個職位如果空缺了,他都能上去補位,而且比原來的人幹得還要好。谷歌的創始人拉裡·佩奇就說,他死後才不會把錢捐給慈善機構呢,他會把錢全部交給馬斯克這樣的人。因為他就是現實版的鋼鐵俠,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更誇張的是,網上還有大量的人在一本正經地討論,馬斯克到底是不是外星人。

這個人,他最著名的身份是特斯拉的老闆,但是他的生意很多,有發射火箭的公司,有做太陽能的公司,有做人腦和計算機連接的公司,有做地下軌道交通的公司。反正什麼概念新潮,他就做什麼。

這跟我們熟悉的科技公司完全不同,不是從一種核心能力開始起步,然後慢慢擴張自己的邊界,逐步長大。所以,難免就有人說,埃隆•馬斯克就是個大忽悠,做這些新潮概念,就是為了在資本市場上圈錢。

那麼問題來了,馬斯克是大忽悠嗎?如果他是個大忽悠,他創業已經有20年的時間了,無論是特斯拉汽車,還是SpaceX這家火箭發射公司,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今年年初,我們還被SpaceX發射一個大火箭上天的新聞刷屏。如果他不是,那又怎麼解釋他這一系列完全不搭調的行為呢?

2016年馬斯克有一次演講,名字叫做:讓人類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這,就是馬斯克心中的那個終極使命。具體地講,他要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把100萬人送上火星生活。聽著不靠譜吧?

那把100萬人送上火星,這麼不靠譜的想法,我們來看馬斯克是怎麼把它拆成小目標的。

美國政府曾經算過一筆帳,如果要把一個人送上火星,現在技術上是有可能實現的,那要花多少錢呢?大概是100億美金。送100萬人上去生活,也就是1萬萬億美金。這筆錢多大,不多,大概相當於美國500年的GDP。這當然太貴了。

所以馬斯克的第一步就來了,把這筆錢降到50萬美元。也就是一個想移民火星的人,把地球上的房子賣了,很多人能湊的出來的數目。好了,於是,馬斯克的目標,就變成了把成本降低2萬倍。看起來,還是不可能對吧。

馬斯克的第二步就來了,把這個2萬拆分成20×10×100,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先說這個20。現在的火星飛船,一次只能裝5個人,馬斯克說,可以造大一點的火箭,一次裝100人,這不就等於是把成本降低了20倍嗎?如果你關注新聞的話,你會知道,這不是吹牛,SpaceX確實是在試驗這樣的火箭。

那那個算術題中的10是什麼?馬斯克說,我是私營公司,我效率高,我有可能把火箭本身的成本降到10分之一。事實上,現在SpaceX的成本就已經降到了同行的五分之一。

好,那最後那個100是什麼?就是可重複使用,可回收的火箭。如果這個能實現,那發射火箭的成本,其實就只是燃料成本了。去年,2017年8月,SpaceX成功回收了自己的火箭,這已經是第14次回收,陸地上6次,海上8次。這事已經是常態。

這筆帳算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覺得是那麼回事了?

好,我們還是回到馬斯克的那個目標,他說的是讓100萬人到火星上生活。請注意,是生活,不是旅行。火星上,有一點點水,極其寒冷,幾乎沒有氧氣。怎麼生活?所以,不只是用火箭把人送上去就行的。自己吹的牛,含著淚也得實現啊。

馬斯克其他幾家公司就是幹這個用的。

最著名的特斯拉,是電動車公司。特斯拉還有一個做太陽能的子公司,叫Solarcity。為什麼要做太陽能,為什麼要做電動車?因為火星上沒有氧氣,能源只能是來自太陽能,開車也只能是電動車。

還記得馬斯克還有一家做地下高速軌道交通的公司。在已經在美國好幾個地方開挖它的軌道了。對,那就是未來火星上的交通工具。

好了,人去了火星,有了能源,就有了吃穿,還有了交通,那還得有什麼?通訊啊,我們這代人沒有Wi-Fi怎麼活?

2015年,馬斯克宣布了一個星鏈計劃,要發射1.2萬顆通訊衛星,布滿地球軌道,為地球上用戶提供至少1G每秒的通訊服務。要知道,人類到現在往太空中發的衛星也不過是4000顆,這1.2萬顆是什麼概念,可想而知。別覺得他是吹牛,事實上,2018年2月,第一批測試衛星已經發射了。將來如果100萬人真上了火星,看來馬斯克就準備讓他們用衛星通訊了。

聽到這兒,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有點聽那種異想天開的陰謀論故事的感覺?細節都對的上,但是那個結論還是有點匪夷所思?

可能你對馬斯克的計劃能不能實現,抱有極大的懷疑。但是,一個人,傾盡畢生心力,做了那麼大的一個商業計劃,甚至已經不能說是商業的計劃了,它已經是一個對人類整體命運的改造工程了。而且已經按照計劃實現了一部分了。對於這樣的人,我們除了祝福和仰望,還能做什麼呢?


相關焦點

  • 特斯拉知道地球的共振頻率,可以敲碎地球?科學家:知道也沒用
    正確答案是7.83赫茲,由德國物理學家舒曼發現,並命名為舒曼共振。巧合的是,人類大腦裡的海馬體的共振頻率也是7.83赫茲,所以舒曼共振又被稱為「地球的腦波」。海馬體那知道了地球的共振頻率,真的可以利用它敲碎地球嗎?先來說一下共振的威力,我們修建的跨江大橋,事先需要做好抗共振強度的計算。
  • 地球可以被敲碎嗎?特斯拉計算出共振頻率,有實現的可能嗎?
    地球可以被敲碎嗎?特斯拉計算出共振頻率,有實現的可能嗎?曾經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猜想,如果一個樓梯上站滿了人,所有人都排著正步走,產生同樣的振動頻率,有沒有可能會把樓梯震塌呢?很多人都覺得匪夷所思,這怎麼可能會實現呢?
  • 特斯拉,利用振蕩器共振,真的可以將地球震成兩半嗎?
    愛迪生搞發明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攫取更大的財富,但特斯拉搞發明完全是出於自己的愛好。關於特斯拉與愛迪生之間的矛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這一段歷史,但今天要講的是關於特斯拉的一個傳言。很多年前人們都認為特斯拉是一個可以毀滅地球的人,不需要軍隊的幫助,也不需要一些殺傷力極大的武器,特斯拉就能夠將地球劈成兩半。
  • 號稱閃電大師,隨時可以將地球一分為二,特斯拉這麼強大嗎?
    然而似乎我們很少看到教科書中提到尼古拉特斯拉,幾年,我們開始理解他,因為很多營銷數字開始鼓動特斯拉,即使在教科書中,愛迪生的出勤率是遠高於特斯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發明大王」應該是特斯拉。很多人不知道科學家有多棒,假設如果沒有特斯拉將使交流電的使用推遲許多年,這意味著人類的技術有可能已經延遲了很多年,因為我們都知道現代科學技術幾乎都有莫大的起源。因此許多人認為特斯拉是世界上最電的人,許多人甚至相信特斯拉是閃電的大師,如果他願意,他甚至可以把地球一分為二!特斯拉真的那麼強大嗎?
  • 如果發現地球共振頻率會怎麼樣?特斯拉:隨時可以敲碎地球
    共振頻率事非常可怕的一個概念,它可以沒有絲毫破壞力,但也可以擁有驚人的破壞力,如果有人能夠找到地球的共振頻率,那麼隨時都能將地球敲碎,歷史上一直都懷疑特斯拉找到了這個頻率。地球有沒有被敲碎的可能?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他一個支點,他就可以撬動地球,這是槓桿原理,那麼真的能夠撬動地球嗎?
  • 特斯拉的「賽博卡車」被設計為月球車,它會很快變成現實嗎?
    現如今設計師Charlie Automotive將特斯拉的「賽博卡車」設計成月球車,看起來非常棒。它會很快成為現實嗎?Cybertruck,這輛充滿未來感車型完全憑藉外觀設計就成為了社交平臺上的熱點,而這完全詮釋了產品的直譯名字「賽博卡車」。
  • 特斯拉找到地球的頻率舒曼共振,全球的能量來源!意識的橋梁!
    ,左鄰右舍都以為是地震了,慌亂地跑出了家門,這個實驗讓特斯拉相信,只要找到了地球的固定頻率,他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撕裂地球,聽起來就挺可怕的。然而更可怕的是,地球的頻率真的就被特斯拉找到了,在1899年他從紐約搬到了科羅拉多,當時他在研究如何利用,和放大地球的電磁場,來實現電力的無線傳輸,科羅拉多是美國雷電最高發的,地區之一,能為特斯拉提供天然的高頻高壓電,在實驗中他製造出的放大反射器,可以製造出瞬間消滅30萬人的,高達幾百幅的人工閃電,因為這種巨大能量的瞬間爆發,特斯拉承認,他看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
  • 地球也有共振頻率嗎?震碎地球究竟有多難!
    工程師在設計大橋時需要考慮共振地球有共振頻率嗎基本上所有物質都有其共振頻率,就連我們的地球也不例外!從理論上來將,計算地球的共振頻率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偉大的工程師特斯拉很早就計算出了地球的共振頻率,當時其計算的結果大概是8HZ,但這個結果卻不是最精確的結果。
  • 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嗎?特斯拉早在19世紀末就發現了神秘物體
    引言:和其他大多數科學家比起來,特斯拉的名氣並不大,但是他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除了在交流電上有偉大的貢獻之外,還在無線電上有所研究。有說法稱特斯拉在十九世紀末通過無線電發現了地球的第二顆衛星,這是怎麼回事呢?
  • 特斯拉:只要我願意,我能敲碎地球!網友:難怪是最接近神的男人
    特斯拉:只要我願意,我能敲碎地球!網友:難怪是最接近神的男人!特斯拉曾言只要自己願意就能夠敲碎地球,聽起來不僅離譜,而且極其囂張自負,但是這句話是真的嗎?說到這個我就舉一個另外的例子,阿基米德說給他一個支點,他能翹起地球。
  • 特斯拉速度的細節:讓設計為效率服務
    除了讓媒體和消費者更清晰地了解特斯拉的設計理念、工作方式和背後哲學外,這場對談也傳遞除了特斯拉在設計方面對於中國的重視。  以第一性原理來做汽車設計,讓設計為效率服務  「少即是多」「生動力」「輕設計」……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向來都不吝嗇於自身品牌設計理念的對外表達,但類似問題並不能從特斯拉這家不按常理出牌的企業身上得到確切答案。特斯拉首席設計師Franz在對談中表示:「總體來說,特斯拉沒有具體的設計理念來限定特斯拉車輛的外觀設計。」
  • 史上第一輛到達火星的跑車:特斯拉剛過火星,它會飛出太陽系嗎?
    昨天汽車界有件大事,史上第一輛抵達火星的汽車記錄在今天誕生了,鋼鐵俠馬斯克的在2018年發射的大物件:一輛紅色的特斯拉跑車,載著StarMan,於今天路過火星,最近距離大約不到800萬千米,而火星和地球之間最近的距離也超過5500萬千米!
  • 特斯拉中國急尋設計總監,16萬元的特斯拉還遠嗎?
    雖然官方還在極力否認,但售價16萬元的國產特斯拉似乎並非「空穴來風」。1月12日,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消息,特斯拉公司正在中國尋找設計總監,並計劃在上海或北京開設一家「全功能」工作室,旨在完全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喜好設計電動汽車。
  • 特斯拉的設計哲學
    昨天,特斯拉中國組織了一場與特斯拉首席設計師Franz von Holzhausen(下文按照特斯拉官網標準簡稱為FvH)的深度對話,然而,經過兩個小時、十幾個問題的狂轟濫炸之後,我發現所有信息都可以在之前的網際網路搜索中得到。在大家都在覬覦FvH的設計秘密時,其實他早在十幾年前就已和盤託出。
  • 《海賊王》:地球一小時,為地球發聲!「索香」也為地球貢獻一下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三月最後一個周六晚上20:30閉電一小時。剛好今天就是,是時候輪到我們保護地球了!除了我們,索隆和山治也會為地球發聲。所謂地球一小時,當然要為保護地球做些什麼,官方規定我們要閉電一小時,我們也該為地球媽媽做些什麼了。長期以來,都是地球媽媽在保護著我們,到了我們該報答的時刻了。但是沒有電的這一小時我們能做些什麼?要不吃些糧?在這個網際網路為主體的世界,沒有電就沒有WiFi,這就等於要了我們的命。
  • 特斯拉是來自金星的文明?FBI公布解密文件,你信嗎?
    如果要在網上編排一個「人類歷史上最犀利的科學家」排行榜的話,那麼有一位科學家是必然會上榜,那就是尼古拉-特斯拉。一直以來,尼古拉-特斯拉是人們議論紛紛的科學家,不管是在他沒死之前,還是死了之後。在一些人看來,特斯拉就是一個神的男人,他的科學理論倘若全被人類利用,那人類將會比現在更為發達半個世紀。
  • 地球出現外星人的「監視器」,距今已13000年!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我們就邁入了探索宇宙的新徵程,如今各個國家都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火星上,雖然火星的環境目前非常惡劣,但也許經過人類的努力,火星將會成為下一顆地球。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火星男孩,他聲稱自己來自火星,難道火星上真的有智慧生命嗎?
  • 為什麼尼古拉·特斯拉說我可以將地球劈為兩半?
    他本人是這樣描述的:我的童年常常出現幻覺,讓他遭受了極大的痛苦,經常在腦海裡出現閃光,裡面的真實的物體形象,這些物體的形象對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些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我覺得我應該可以把他設計出來,有時候我也分不清這是現實還是幻覺.天啊,這是多麼強大的天賦能力和被動技能,如此優秀的腦補能力,也成為了日後他發明和創造的神兵利器!!!
  • 對話特斯拉首席設計師:第一性原理指導汽車設計
    通過這位「特斯拉背後的男人」,我們得以一窺特斯拉的設計理念、工作方式及背後哲學,也更加明晰了中國市場在特斯拉版圖中的地位。億歐汽車受邀參加訪談,並為各位讀者帶來訪談與Q&A環節的分享。訪談環節主持人:特斯拉的設計理念是什麼?您在設計過程中靈感往往來自於哪些方面?
  • 對話特斯拉首席設計師:一窺特斯拉的設計理念及背後哲學
    通過這位「特斯拉背後的男人」,我們得以一窺特斯拉的設計理念、工作方式及背後哲學,也更加明晰了中國市場在特斯拉版圖中的地位。億歐汽車受邀參加訪談,並為各位讀者帶來訪談與Q&A環節的分享。訪談環節主持人:特斯拉的設計理念是什麼?您在設計過程中靈感往往來自於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