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內節育器又稱節育環,是一种放置在婦女子宮腔內的避孕裝置,通常以不鏽鋼、塑料、矽橡膠等材料製成。節育環由於其有效性、安全性高、易於使用、成本低廉、長效可逆等特點,成為我國最為常用的長效避孕措施。根據國家衛健部門統計,我國約有超過40%的女性運用節育環進行長效避孕。
但是,節育環並非終身佩戴,根據不同材質,其使用期限一般在5至20年不等。放環後,除有明顯不適症狀、計劃再生育或已做絕育手術需要取環外,婦女在絕經半年後也需要及時取環。但是,由於諸多因素,我國絕經婦女的取環工作嚴重滯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開始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數以億計的中國女性採取了長效節育措施。如今,計劃生育政策期間實行「上環」的女性大多已到了失去生育能力的年齡。但《中國衛生統計年鑑2019》的數據顯示,1980年至2018年的38年間,全國共實施放置節育環手術3.46億次,而取出節育環手術僅1.06億次,「上環」與「取環」數量嚴重不平衡。另據統計,中國女性平均帶環時間達到20.96年,超出大多數節育器的有效期限。由此可見,超期帶環已經成為我國婦女突出的健康問題。
女性在絕經以後,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及子宮腔的體積明顯縮小,子宮頸內口也縮小變緊,宮頸堅硬。而節育環的大小不變,與子宮內壁產生摩擦,可能引起出血、腹痛等病狀,嚴重時會發生嵌頓(環長到肉中),一旦發生嵌頓,取出就變得困難,並且可能出現大出血等危險狀況。還可能出現異位,導致環穿透子宮壁進入腹腔,造成其他臟器的損傷。另外,絕經女性生殖道免疫力下降,節育環長期置於子宮內,引起感染的機會增多,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炎、內膜潰瘍,嚴重者導致宮腔積膿,甚至需要切除子宮。上海市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曾對多地近千例絕經後帶環婦女進行調研,發現絕經不滿兩年者,取器順利比例達96.1%,而絕經超過兩年以上者,取出困難比例達43.9%。此外,婦女在疾病治療或健康體檢時,常需要做核磁共振檢查,但婦女體內如有金屬節育環,做核磁共振檢查易造成金屬移位,可能造成內臟和大血管的損傷。因此,上環女性在絕經後,不僅要取環,而且要及時取環,否則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對婦女取環工作重視不足,服務不到位
首先,重視不足。長期以來,基層計生服務以降低生育率為導向,生育後女性的「上環」率成為多年來生育考評的一項重要指標,卻一直沒有重視與「上環」相對應的絕經後女性「取環」率。
其次,取環免費政策不靈活,取環服務能力不匹配。我國早在「十二五」期間,就將為符合條件的育齡夫妻免費提供包括取環在內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作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項目。但目前,婦女享受免費取環手術僅限在基層計生服務站,在實際工作中,基層計生服務站技術水平相對較低,而進入絕經期的女性取環難度又比較大,往往最終仍需前往上級醫院處理,並視情況額外支付幾百到數千元不等的費用。
另外,由於宣傳不足,許多婦女對「取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忘記取」,有的出於恐懼「不敢取」,有的認為無關緊要「不想取」,缺乏必要的取環跟蹤管理。以浙江麗水蓮都區為例,每月來計生指導站取環的人數僅二三十人。
完善機制、注重科普,鼓勵女性及時「取環」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建議: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完善頂層設計,開展專項行動。由國家衛健委牽頭,在頂層政策設計上,把絕經女性「取環」作為計生技術服務的基礎內容和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對各級計生服務醫療機構的婦產科醫務人員加強絕經後女性節育器取出術的技術培訓;確定絕經後女性節育器取出術的技術規範及流程要求;完善免費計生服務政策,讓婦女可以就近選擇有能力的計生服務醫療機構實施免費取環手術,確保便民服務。同時,開展一次絕經婦女取環服務專項行動,通過全面摸底調研,掌握我國絕經婦女超期帶環群體人數,組織力量為超期帶環的絕經婦女開展一次免費取環服務工作。
二是注重長效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實施網格管理。完善生殖健康檔案的建檔和使用管理,在女性的生殖健康檔案中對放置節育環的時間、種類、有效期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為「取環」提供技術參考;加快現存紙質女性生殖健康檔案電子化的工作,藉助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登記,與新檔案一同入檔,實現跨院、跨地區的女性生殖健康信息的可更新、可共享。此外,可參考一些地方的經驗,將提醒取環作為女性健康體檢的一項內容,在基層計生服務醫療機構全面推行為符合條件的絕經期女性免費「取環」服務,探索將相關的檢查、治療費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報銷覆蓋的範圍內,減少「取環」前後的經濟負擔。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取環知識,提升健康意識。加大取環在內的計生知識科普宣傳力度,幫助婦女樹立正確認知。建議充分考慮絕經期婦女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知識的途徑,由衛健部門牽頭,聯合婦聯、醫院等多方參與製作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通過電視、廣播、宣傳欄、新媒體等途徑廣而告之;定期邀請醫務人員進社區、進鄉村,為女性開展健康教育活動與培訓;社區、村衛生院可定期為絕經期女性開展婦科檢查、諮詢服務,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取環」知識宣傳,幫助絕經期女性打消疑慮,及時主動前往「取環」。
網
友
評
論
﹫涇涇:
《為母親們取環》是2016年12月新京報官方公眾號「剝洋蔥people」推出的一篇深度報導。報導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紛紛留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此,將部分留言予以刊登。
建議兩會代表、委員提交議案和提案,母親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上環,現在國家應該考慮母親們的健康,為她們免費取環。
﹫荷塘月色:
我就是一個這樣的母親,帶這樣的環近30年了,從沒有想到取出來,因為除了每月經期偏長、子宮內有子宮肌瘤以外,目前並沒有其他不適。了解之後才知道這個環超期會有這麼多問題,準備抓緊時間趕緊去相關部門檢查一下,並且儘快取出來。生活中肯定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母親,真的希望她們也能了解到這些,希望社會給予更多宣傳和幫助。
﹫閒雲朵朵的天空:
嬸嬸60歲了,因為腰疼才想起應該是節育環的關係,在兒媳的陪同下去當地的婦產醫院取,誰曾想環沒取出,還被醫療器械鉤斷了腸子,那種痛光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嬸嬸因為這場事故險些去了半條命,精神大不如前。
﹫雷宗亮:
我老婆生一胎後,就上了環,已20多年。現身體不行,檢查說節育環引起的,就取環打消炎針等共花了4000多元,對於家庭拮据的,難呀!政府卻不買單,農村醫保都沒得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