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2021-01-04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日本武士刀可以說在國內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就如冷兵器研究所曾提及的那樣,實際上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因為廣義上只要是日本武士用的刀,都可以稱為日本武士刀。而因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需求,日本武士所用的刀具不可能只有一種。一般來說,在日本平安時代以前的刀被稱為上古刀。因為樣式比較複雜,也沒有什麼日本特色,所以不被日本人認為屬於武士刀。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一下,關於日本武士刀的歷史與各種類型。

如果從長度上來分,日本武士刀裡最長的就是薙刀了。這種有點類似於中國偃月刀的長杆刀一度在日本非常流行。這種長杆刀相比長槍來說要短,一般柄長三尺到六尺,柄長七尺則被稱為大薙刀。雖然也有最長3.6米的超大薙刀,但那屬於非實用的武器了。薙刀出現的比較早,在平安時代薙刀是寺院的僧兵們所使用的武器,到了鎌倉時代末期一直到室町時代這段時間,薙刀才成為日本戰場的主要武器。

▲日本動漫中出現的薙刀

現在日本的動漫中薙刀經常是由女性使用的,甚至一度被認為是女性的武器。這是由於在江戶時代,,有一段時間幕府禁止當時的日本武士攜帶薙刀。這就導致薙刀只能扔在家裡。而武士不在家的時候,家中女眷被騷擾或是遇到盜賊需要防身的時候,原本被扔在家裡落灰的薙刀就被紛紛拿出來使用。最後薙刀就變成了女性拿來防身的武器。當然尺寸也相應的縮小了。江戶時代中期出現了一種柄與刀刃長度大致相當的薙刀,被稱作長卷。

▲毛拔形太刀

太刀可以算是日本武士刀的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刀具。太刀的出現才是日本被認可的日本武士刀的分界線。日本的平安時代中期受到了北海道、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阿依努人所用的蕨手刀的影響,出現了毛拔形太刀。這種刀的刀身和刀柄是一體鍛造,但是刀柄是一整坨鐵塊的話就太沉重了,所以為了減重,刀柄是做成中間有一條鏤空的形狀。日本古代管鑷子叫做毛拔,因為主要拿來拔毛用的,而這個中間鏤空的刀柄形狀因為像日本古代的毛拔,所以被稱為毛拔形太刀。毛拔形太刀的刀柄基本都是單手刀的長度,跟中國的雁翎刀、牛尾刀的刀柄長度基本一致。

日本平安時代後期正式出現了太刀,而且因為當時極度流行太刀而被稱為太刀時代。早期的太刀是作為騎兵用刀,所以早期太刀的刀柄也沒有現在所看到的這麼長,也是作為單手刀存在的。一直到日本南北朝時期,戰爭依然是沒有戰術的,當時流行的武士「一騎討」進行單挑,甚至不允許作為步兵的足輕參與武士間的單挑。作為太刀這種窄刃刀,雙手揮舞要求的是輕快而非力量大,而當時的武士以過人的力量而自豪,這也是比較符合單手刀的作戰方式。

▲太刀和打刀的佩戴方式對比

太刀和後期更為常見的打刀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刀鞘。因為雖然一般來說太刀弧度會比打刀大一些,長度也會比較長一些,但也總有弧度大的打刀和比較短的太刀。所以從刀型上來說,其實兩者區別並不大。所以,最簡單區別太刀與打刀的方式就是看佩戴方式。太刀佩戴是採用雙附耳懸掛法。即在南北朝時期從波斯傳入雙附耳懸掛法以後,中國的刀劍所一直採用的佩戴方法。

在平安時代結束以後進入鎌倉時代。由於當時的戰鬥並沒有什麼戰術,還比較流行武士間的對決,當時日本的武士們紛紛以擁有強壯的力量為榮。所以到了鎌倉時代末期,出現了全長一米五以上的大太刀,然後一度盛行起來。當時的武士紛紛以刀夠長作為顯示自己力量強大的證據,甚至於一些日本武士其實根本力量不夠揮舞太長的大太刀,但是也要專門打造一個自己無法駕馭的夠大的大太刀來充面子。大太刀因為太長,而且當時日本武士使用大太刀的技法最常見的就是把刀舉過頭頂用力劈下去,劈空的話會直接劈到地面彈起來,這樣對刀的韌性要求就很高。所以當時很多的大太刀甚至是不淬火的,以保證刀刃不會折斷。

既然有大太刀,也會相應地出現了小太刀。小太刀特指長度在兩尺以下的太刀。因為大太刀太長,有長度優勢同時也有很多限制,容易被人近身,而且出入室內來說也不方便。所以大太刀的技法中基本都有一些短兵器的部分作為補充,於是就出現了小太刀。但是這種長短配合的技法在當時還沒有形成規範的體系。一直到後期江戶時代,明確按照刃長分類為刀和脇差。於是小太刀轉變為脇差,並且開始廣泛和打刀一起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作為互補。

▲腰上插著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們

一般人所常見的腰上插一長一短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形象這時才真正出現。而坊間曾經謠傳,日本武士之所以帶一長一短兩把刀,是因為長刀用來殺人,短刀用來剖腹。這其實是錯誤的。不管是脇差還是小太刀,長度都在半米以上,長的甚至全長有接近80cm的。這個長度來切腹其實不順手的。脇差更多的作用還是在長刀被近身或者脫手時作為備用武器,以及在室內長刀揮舞不便的情況下,作為防身武器而用的。另外,日本劍道二天一流裡還有一手持長刀一手持脇差的雙持「二刀流」技法。

而真正被用來剖腹的是被日本分類為短刀的懷劍。懷劍長度基本與匕首相仿,作用也是作為隨身的工具刀和防身用的隱蔽小刀使用的。顯然在需要切腹的時候,懷劍的尺寸更加順手。日本有比較久的切腹自殺的文化,早期切腹就是用懷劍這種短刀切開肚子,但是這種傷勢其實並不致命,所以一般要等很久甚至幾個小時才會失血而死。

▲日本武士的切腹場景

但是後來這種方式實在太過痛苦,所以出現了介錯人。在對方念完絕命詩,掏出懷劍剖腹後,拿長刀進行補刀砍斷對方脖子幫他解除痛苦。這後來甚至演化成一種儀式,介錯人還不能直接砍掉對方腦袋,必須連著一點,讓死者頭垂在胸前,仿佛抱著腦袋和內臟,被認為最美。但是後期因為怕疼,不少人直接拿個扇子對著肚子比劃一下就算切腹了,然後被介錯人砍頭,被稱為扇子切。這在江戶時代非常流行。

日本短刀中還有一種出現在室町時代比較流行的小刀,被稱為「鎧通」。從名字就可得知,是能捅穿鎧甲用的破甲刀。這種刀為了保證破甲的強度,一般做得很厚。其一般是佩戴於右臂,在與敵人近身後用左手拔出來捅刺的。

最後就是出現最晚,但是也最為大家熟悉的日本打刀。日本南北朝末期出現了打刀。打刀和太刀區分其實主要看刀鞘,打刀是直接插在腰帶上的,所以為了防止掉落刀鞘側面會有一個「慄形」的凸起幫助固定,據說其得名於外形很像慄子。因為打刀是刀刃向上插在腰間,所以日本古物陳列的時候打刀都是刀刃向上擺放。如果沒有刀裝,就看刀條上銘文。日本刀的刀銘在佩戴時都是向外的,所以有刀銘的那一側朝外,刀刃衝上的就是打刀,刀刃衝下的就是太刀。

▲伴隨著日本的動漫的輸出,日本武士刀也被全世界所熟知

總之,以上這些就是日本武士刀的來龍去脈,希望起碼以後有的朋友不要再鬧「日本武士有一長一短兩把刀,長刀用來殺人,短刀用來剖腹」的烏龍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日本戰敗後,有戰俘非要把武士刀帶走,不然就切腹。中方回答乾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華民族14年浴血抗戰中,入侵中國的日軍,有一批具有武士和浪人背景,這些武士和浪人無論在哪裡作戰,和誰作戰,都會使用同一種武器——武士刀。武士刀在日本可謂源遠流長。這些人使用的武器儘管王花八門,有使用火槍的,有使用佩劍的,但日本武士與浪人使用的武器,則為武士刀。日本傳統的武士刀是用玉鋼集庖丁鐵兩種軟硬不同的材質搭配製成,由於淬火時材質不同,熱脹冷縮導致刀身彎曲,所以武士刀都是弓形的。製作武士刀的玉鋼,是傳統土法低溫煉成,爐溫不超過1000℃。
  • 日本武士真的喜歡切腹自盡嗎?我們都被騙了,他們根本沒這麼勇敢
    但是日本古代能解脫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為什麼偏偏選擇最為痛苦的一種呢?在日本人看來,刀是武士的象徵,用刀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無疑是更符合身份的。其次,日本人認為靈魂並不在腦袋和心臟,而是在肚子裡,因此切腹在他們看來,一方面是釋放靈魂,另一方面又可以展示自己的忠誠,當然還能一次震懾敵人。那你們第一個切腹自盡的人是誰嗎?
  • 讓人印象深刻的日本武士刀,性能VS外觀,你更想擁有那個?
    而在日本,日本刀作為武器的同時又以其優美造型而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藝術珍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之含義。 在日本,日本刀並不是僅僅只包括武士刀,還包括太刀、打刀、肋差(肋指)、短刀等,其中日本人所稱呼的刀,特指打刀這一形制的刀類;廣義上的日本刀還包括長卷、剃刀、劍、槍等。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1867年,倒幕運動達到了高潮,隨著15歲的明治天皇上臺,日本各諸侯發動政變,解除了德川將軍的權力,將全國軍政大權歸於天皇,幕布時代宣布終結。同時也宣布武士治國的時代結束。武士切腹是怎麼回事談到日本武士,不得不談到他們的切腹行為,日本武士的切腹是武士道精神的表現形式之一,這一行為中有兩個問題如果得到了解答,那麼也就理解了切腹的意義。
  • 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
    摘要: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日本武士的象徵之一就是武士刀,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中,只要出現日本武士,一定會出現的就是武士刀,無論是在比武還是決鬥中,武士刀的出場機率都非常高,因此有了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這一觀點。儘管如此,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卻沒有那麼重要。
  • 日本人把逃避責任的切腹硬吹成了武士魂?
    提到日本武士,除了鎧甲就會聯想到「切腹」(hara-kiri)。切腹是基於日本傳統的道德觀念而形成的行為,一般認為那是日本人(源於日本武士)為了承擔責任而自殺的表現。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首先,切腹的起源眾說紛紜。最早的切腹行為大概可追溯到公元11世紀,即平安時代。
  • 電視劇就是不真實,日本的武士沒有多麼勇敢,他們也是不敢切腹的
    那時的日本兵們真的有向我們中國的英勇殺敵的士兵那麼的勇敢嗎?在日本的歷史上,最早自己執行切腹的武士就是平安末期一個叫源為朝的武士了。而在鎌倉的時候,那時的武士並無切腹這樣的傳統,甚至是自殺的人也是很少聽到的,那時的日本人應該只是奉行著三條原則「有奶的就是我娘了」,「去自殺不如留著一條爛命!」
  • 日本武士刀古代便已有大名,歐陽修曾寫過一首詩,專門讚美它
    日本武士刀的確達到了世界刀劍武器的一個巔峰。我國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經寫過一首讚譽日本武士刀的詩,其中有這樣的兩句:寶刀近出日本國,佩服可以禳妖兇。寶刀作為一種武器,它能有效地維護人們的安全,作為一種藝術品,它值得人們收藏,就應該受到人們的珍愛。然而日本武士刀一直以來給世人的印象總是透著一股子兇氣、邪氣和妖氣,您可能都想不到,就連日本人自己也有類似的看法,這裡我們要為您講這麼一個故事。
  • 讓人印象深刻的日本武士刀,性能VS外觀,你更看重哪一點?
    而在日本,日本刀作為武器的同時又以其優美造型而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藝術珍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之含義。 而花口牛角武士刀,則算是入門級武士刀,屬於價格划算且性能不錯的武士刀之一,用高碳鋼製作的刀身,經過特殊的覆土燒刃工藝
  • 適合砍盔甲的唐刀vs經常砍豬肉的武士刀,誰更厲害?
    不知從什麼時候,網絡上總是拿唐刀和武士刀做對比,今天就來看下,唐刀和武士刀,誰更厲害? 唐刀: "唐刀"一詞是我國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
  • 明朝人是如何看待日本武士刀
    但是,到了近代,日本刀在中國人眼裡又有另一番意味。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就用武士刀形制的軍刀,屠殺我同胞,給我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日本刀也成為了法西斯軍國主義者的代名詞,深為國人深惡痛絕。 在宋代和民國之間的明代,又是一個日本刀具大規模流入中國的時期。當時的中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日本刀呢?
  • 日本武士刀是如何演變的?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日本遊戲為什麼特別喜歡加入武士文化?
    真正狹義的武士階層,其實更像下圖這樣。武士可以說是日本近代文化輸出最為成功的一種形象,和忍者一樣成為了日本傳統文化的一種標誌符號,由於和西方的騎士文化性質類似,所以也經常被拿來對比。▲ 黑澤明電影《七武士》二戰以後,日本產生了大量的影視文藝作品來講述武士這一階級的故事,比如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七武士》,其中扮演菊千代的演員三船敏郎也可以說是在世界範圍內具有知名度的武士專業戶。
  • 世界五大催命兵器:蘇丹射中拔不出,印度掃上死,日本切腹帶介錯
    蘇丹魚刺箭。 武士刀。日本刀的統稱,又稱倭刀,有長有短,叫法不同,如打刀、太刀、脅差等。有人說,武士刀是世界三大名刀,可吹毛斷髮,這肯定有些誇張。
  • 日本武士並不輕鬆,禮儀規範關係家業繼承,武士刀使用同樣麻煩
    摘要:日本武士並不輕鬆,禮儀規範關係家業繼承,武士刀使用同樣麻煩江戶時代的日本武士,看似處於「士農工商」的頂點,應當生活舒心如意。事實上並非如此,身為統治階層的武士,需要受到更多的管制和要求。下級武士見到上級武士時,必須站到角落彎腰,雙手伸到膝蓋下方。而面對中級武士,彎腰的同時,雙方必須放在膝蓋上方。至於最低級的足輕,不能與上級武士和中級武士處在同一走廊上,行禮時需跪坐,雙手放在地面。面對中級武士,同樣需要跪坐,倒是無需將雙手放在地面。即使是面對下級武士同樣需要下跪。
  • 閒談冷兵器—海賊王漫畫中日本武士刀的分類(綜合長帖)
    ,所以在漢化的時候就簡單的分為武士刀和長刀兩個種類,評論區中有人希望能夠在後續漢化中把打刀和太刀標註上,於是,今天,我們現在這裡討論一下已知的幾把武士刀的種類。日本武士平時與太刀或打刀配對帶於腰間,是一個備用武器,平常不使用,是當作為主兵器的長刀(太刀或打刀)損毀時才使用的。(注意,一般情況下對日本武士而言,脅差不是用於切腹的,切腹是用專門的短刀。)在OP中,二刀流三刀流的劍士用的刀幾乎全都是打刀或太刀,而傳說中日本第一的宮本武藏用的二刀流的「二刀」意指太刀與脅差。
  • 號稱世界三大名刀之一 武士刀最常見的五種類型
    所謂太刀,一般來說指的是刀身長3尺以上、5尺之內的武士刀,按日本的日本的計量方式,一尺約為29公分,所以太刀的長度估計一般為70~90釐米左右。太刀在武藝高強的武士手中,可以在不同的角度,隨心所欲地展現出最大的劈砍範圍,而且自身力量越大,威力越猛,是不畏生死的勇士最喜歡的武器。打刀和太刀的長度非常相近,大約也在70~9釐米的範圍內。
  • 日本武士刀很強?其實在我國古代,有一種冷兵器專克日本武士刀!
    如今的日本武士刀,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名氣都非常大。這種在日本戰場上,叱吒了一千多年的冷兵器,早已被人們傳的神乎其神,比如說傳言武士刀出鞘就會見血,而且還能用來劈砍子彈,其威力之強大,一刀就能斬斷人體。甚至武士刀還被認為,是擁有自己的精神。那麼,日本的武士刀真有傳說中那麼強大嗎?
  • 單機主機知多少:鍵盤上的武士道,日本武士題材遊戲中的武士與劍
    到了公元10世紀左右,由於中央勢力無法深入到地方的權力爭鬥當中,於是授權武士進行幹預,從此武士們得到了中央權力的肯定,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特權統治階級。當武士階級被中央權力認可後,武士也正是用平民向上層開始轉變,日本的武士與西方的騎士相類似,在脫離了平民身份之後,武士們開始注重劍道、馬術以及文化修養上的修煉,形成了武士的道德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武士道精神。
  • 日本武士老照片:身材矮小強壯卻殺氣十足,戰敗後女武士下場悽慘
    很多人對於日本武士的了解大多是來源於影視劇,很少有人見過日本武士真實的樣子,今天我們就通過這組拍攝於明治維新時期的老照片帶著大家來看看真實的日本武士。1876年天皇廢止了武士隨身帶劍的權利,並開始推進建立常備軍,武士走向衰亡。這些照片中的日本武士也成了最後的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