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曝光了一則新聞。說的是在河南鄭州市的蔡先生只開了一年的奔馳車,因一場大雨導致發動機缸體損壞,蔡先生車輛所投保的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公司鄭州支公司同意予以保險賠償。
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最終選定了一家名為鄭州匯升的奔馳4S店,這家店所給出的維修方案不但符合更換中缸的需求,同時他們也承諾了會使用原廠配件。但在修理完之後不久,有一次蔡先生在高速上行駛時,又發生了發動機故障,最終確定是發動機爆缸。對於這次的事故責任,匯升奔馳認為是司機駕駛不當造成的,不願承擔再次的修理費用。
無奈,蔡先生向相關部門進行了投訴舉報,投訴被受理並於2017年底開始立案調查,直到最近才「蓋棺定論」,最終,法院判決4S店賠付車主蔡先生40多萬元結束。
01 「三無」中缸配件是罪魁禍首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執法人員一開始就發現了一個重點疑點:發動機爆缸起因是發動機的大修,而發動機中最重要的部位就是發動機中缸。經過執法人員後期的仔細核查,發現車主原有車輛的發動機號和維修換上的發動機號竟然一模一樣,這顯然是不合常理的。
執法人員經過與奔馳中國相關部門核實後得到一個關鍵信息,那就是奔馳中國聲明從未單獨對外提供過中缸配件,只提供整個發動機總成。那麼安裝在蔡先生車上的這個號稱是原廠件的中缸產品是從哪裡來的呢?
經過多方調查發現,執法人員鎖定了一家位於鄭州天榮汽車廣場的供貨商——鄭州花園汽配公司,公司的項目經理承認這個中缸配件確實是他們提供給這家奔馳4S店的。而對於這個所謂的原廠中缸配件的來源,供貨商居然表示是從電商平臺上淘來的。而更重要的是,該奔馳4S店僅僅從這個三無產品上就賺取了超過24000元的毛利!
02 國內零配件渠道亂象何時休
聽完了這個故事,小編想要說的是,這應該只是國內汽車零部件渠道亂象的一個縮影而已。
通常,主機廠授權的4S店不但有新車的庫存壓力,會有原廠件的庫存壓力,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4S店通常會和一些大型的零配件批發商合作。比如低價打包一些熱銷的零配件和批發商,這些批發商再轉手加價賣給社會修理廠、汽修門店。對於4S店來說,減少自己的庫存壓力,對於批發商來說又可以讓自己有錢可賺。
當然,這個過程也是可逆的,就像本案中的這家奔馳4S店,因為奔馳官方並未單獨中缸配件,只提供整個發動機總成。所以,就只能採用「反向外採」的方式,結果導致網購的三無產品裝進了蔡先生的發動機裡。
國內汽車後市場零配件魚龍混雜,很多車主對於4S店信賴主要是出於對於原廠件的信任,但其實汽車零配件在國內還有以下幾種形式在流通:
1、正廠件:
正廠件代表合格廠家生產的配件,但不一定是汽車主機廠自己生產的。只要有廠家名稱、產品品牌、生產地址,並且有合格證的,都可以稱之為正廠件。從質量上來講,這些配件不輸原廠件,但在匹配程度方面並沒有100%保證。
2、拆車件:
主要來自於二手車市場、保險事故車拆車市場,部分成色很好的原廠件被單獨拆下出售,但是一般不會有包裝,匹配度也忽高忽低。
3、渠道件:
主要來自4S店的採購渠道,一般是成色很新的原廠件,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功能缺陷,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和上文中的拆車件很難區分。
4、品牌件:
長時間存在於社會修理廠、獨立售後門店。主要來自於社會上的一些配件加工廠、翻新廠,所以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也可能相差懸殊。不排除其中有主機廠供貨商的資質,但更有可能是三無產品、假貨。
國內汽車後市場體量大、渠道多、管理亂,目前並未形成體系化運作,雖然近幾年已經有一點改觀,但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是很明顯的。而終端消費者在售後維修保養方面的需求又是迫切的,所以只能被動選擇相信有原廠正品保障的4S經銷商。然而近幾年4S體系服務口碑指數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類似於本文描述這類投訴也是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