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東嶽矽材舉行30萬噸有機矽項目開工暨園區項目建設誓師大會。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激發內生發展動力,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踐行《政府工作報告》這一要求,化工行業有了生動的註腳。
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的情況下,山東東嶽集團前進的腳步仍然鏗鏘有力,每一步都足以載入企業的發展史冊。東嶽集團也成為我國化工新材料和氫能產業的風向標,引領和帶動著產業鏈的升級。
3月12日,東嶽集團分拆子公司——山東東嶽有機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嶽矽材)在深交所「雲上市」,山東新年第一股就此誕生。
4月18日,東嶽矽材年產30萬噸有機矽項目開工暨園區項目建設推進誓師大會舉行,未來18個月裡,投資29.8億元的東嶽矽材30萬噸有機矽單體及20萬噸深加工項目將建設竣工。
6月9日,東嶽未來氫能材料有限公司舉行股權增資籤約儀式,與5家投資公司代表籤約,籤約增資額3億元。
至此,一直被認為是氟矽材料龍頭企業的東嶽集團,進入了產業鏈進一步豐富完備的全新發展時期。33載勵精圖治,東嶽集團的產業格局已經清晰,氟、矽、膜、氫四大支柱產業擎起了東嶽產業新版圖。
氟材料昂首挺進高端
從事氟化工產業是東嶽集團的看家本領。在國際上,由於產品具有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特點,氟化工產業被稱為「黃金產業」。
1987年,從被國有企業淘汰的2臺無水氟化氫轉爐起步, 38名初創者在退伍軍人張建宏的帶領下,開始了東嶽集團的創業歷程。
1993年5月1日,東嶽集團上馬的第一套3000噸含氟製冷劑R22裝置投產,這是東嶽集團靠自己的力量開發出的第一個氟深加工產品。
1998年,「老鄉結皇親」,東嶽集團著眼於綠色環保事業,與清華大學聯手率先在國內推出R415a、R418等東嶽集團清華綠色製冷劑系列產品,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並獲得國際統一編號。直至多年後,這些製冷劑依然是東嶽的盈利擔當。在當時選擇上馬綠色製冷劑產品無疑是超前的。
2001年,東嶽集團敏銳地上馬3000噸聚四氟乙烯(PTFE)項目,僅僅用11個月時間就順利投產,結束了中國含氟高分子材料主要依靠進口和低檔次小規模生產的歷史,達到PTFE世界先進水平,同時也練就了東嶽的四氟「鐵軍」。此後2年迅速將PTFE規模擴建到萬噸,佔當時國內總裝置能力的50%。
2007年,東嶽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開啟了產業擁抱資本的新階段。同時公司沿著科技、環保、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矽材料生產基地、中國氟矽行業的龍頭企業,主導產品綠色環保製冷劑、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材料,規模、技術、市場佔有率居行業前列。
東嶽集團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泰山學者崗位,承擔著國家重點火炬計劃、國家863計劃、「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山東省高新技術「一號工程」等重大科技項目,是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骨幹企業。2015年,國家正式批准成立含氟功能膜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標誌著東嶽集團已經成為我國含氟功能材料領軍企業。
2016年6月,東嶽集團通過國家工信部審核,成為氟化工智能工廠試點示範單位,躋身全國63家智能工廠試點示範,是淄博市第一家,也是全國氟化工行業首家企業。
作為一家民營科技型企業,科技創新成為東嶽集團深入骨髓的基因,張建宏董事長惜才愛才也有著一段段佳話。東嶽集團「以效益體現價值,用財富回報才智」的人才理念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008年在東嶽集團調研時專門修訂的。
「人才在哪裡,東嶽去哪裡。」為滿足科研和園區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作為淄博市桓臺縣土生土長的企業,2019年,東嶽集團強力推進「621」泰山攀登計劃,6個研發中心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研發中心已註冊成立運行,加拿大、日本、德國3個研發中心已成雛形。東嶽集團先後與上海交大、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16個平臺,開展合作項目46個。
東嶽集團研究院院長馮威博士說:「目前,東嶽集團基本形成了外地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與園區研究院、各公司研究所統分結合、分工協作、集成聯動的新型科研機制與體系。」
近幾年,東嶽集團瞄準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涉及國民經濟發展重大需求和國家戰略急需的高端氟矽材料,布局高端氟矽材料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突破產業化共性技術瓶頸,發展特種氟碳單體和新型聚合物,製備高端氟矽材料,特別是滿足新能源、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對高端氟矽材料的迫切需求。如從2016年開始,東嶽集團與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劉維民院士團隊聯合攻關航天航空潤滑油核心材料特型全氟聚醚。
高端含氟材料的創新如火如荼。2019年,東嶽集團推出了大量高品質專供料,共有40多個新品種、新牌號。改性懸浮樹脂DF-161成功應用於半導體領域;高耐壓、低滲透的改性分散樹脂DF-2049,大規模用在電力、鋼鐵等行業的耐腐蝕換熱器中,並將用於大飛機輸油管;與嘉善東方合作的DF-16A成為高鐵項目的關鍵材料。為滿足5G基站建設和線纜鋪設高端材料需求,東嶽集團組成專門科研團隊,迅速推出了5G高頻專供料分散樹脂和濃縮液,成為華為等5G企業直接或間接重要供應商。
2019年6月13日,東嶽集團乙烯-四氟乙烯共聚樹脂(ETFE)項目通過了科技成果鑑定,形成DS405、DS4051和DS406三個系列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這一國家支持的高端絕緣、防腐和新能源用材料,東嶽集團持續研發了12年。
如今,東嶽集團年產6萬噸新型製冷劑R125、20000噸高性能含氟聚合物、5.3萬噸高端含氟精細化學品等項目都已經陸續開工建設。其中R125環保製冷劑項目將於今年10月1日前建成投產。
東嶽集團總裁王維東說:「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後,東嶽集團的供貨能力將大大增強,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市場競爭優勢也將更加明顯,可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潛力和經營效益,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效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評價說:「中國製造業強國的建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東嶽集團作為一家科技創新型的企業,成功地推出一大批國產化替代高科技產品,如含氟功能膜材料,航天航空潤滑油用的全氟聚醚,包括高鐵、大飛機等用的關鍵材料。東嶽集團就像華為一樣有著10年、20年布局的勇氣和技術研發過程的恆力。中國的企業特別需要這種科技創新的靜氣與定力。」
3月12日,東嶽矽材在深交所「雲上市」。
有機矽材料支撐「高新」產業
有機矽被譽為「工業維生素」和「科技催化劑」,是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有機矽以獨特的耐高低溫、耐候性、生理惰性、可修復性等,不僅廣泛應用於傳統產業,而且對國防軍工以及新能源、高速軌道交通、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型產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是我國高端製造和新基建不可或缺的基礎和功能材料。
有機矽屬於典型的戰略新興產業。東嶽集團進軍有機矽領域的時間不算早,但其獨特之處在於效益位居行業前列。即使是在2020年上半年,東嶽集團依然克服疫情影響,保持了行業最高開車率。
2020年3月12日,東嶽集團控股子公司——山東東嶽有機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嶽矽材)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至此,東嶽集團誕生「第二股」。
招股書顯示:東嶽矽材成立於2006年12月,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有機矽生產、研發和銷售。通過長期技術研發和生產實踐,東嶽矽材現已掌握年產能15萬噸單體合成裝置設計、運行技術,為單套產能最高的國產裝置之一,規模優勢顯著。2019年有機矽單體產能已提升至30萬噸/年。同時持續拓展有機矽下遊深加工產業鏈,產品品類不斷豐富,擁有矽橡膠、矽油、矽樹脂、氣相白炭黑等各類深加工產品共120多種規格,位居行業前列,且下遊深加工系列產品已成為公司的核心盈利來源。
4月18日,東嶽矽材年產30萬噸有機矽項目開工暨園區項目建設推進誓師大會隆重舉行,東嶽集團以誓師大會為契機,吹響了今年推進項目建設的衝鋒號。未來18個月的時間裡,投資29.8億元的東嶽矽材年產30萬噸有機矽單體及20萬噸深加工項目將在這裡建設竣工。東嶽集團將以東嶽速度、東嶽擔當、東嶽品質在全國乃至全球有機矽領域再現東嶽力量。
「東嶽矽材年產30萬噸有機矽項目開工建設,對東嶽有機矽進入全國前三、世界前五,對東嶽打造有機矽上下遊全產業鏈、打造世界級矽材先進位造業,具有中國力量、中國品牌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東嶽集團董事長張建宏鏗鏘有力的話語,響徹會場。「我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創業時代,在各方面都已經具備了把項目建好的條件和要素,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唯有第一別無選擇。」
據了解,該項目承載著東嶽集團在這個領域打破壟斷、替代進口、滿足高端製造業,特別是航空、航天、醫療、汽車等領域材料壟斷的重大使命。
作為東嶽集團歷史上建設規模最大、一次性使用募投資金投資最大的建設項目,年產30萬噸有機矽項目採用世界一流的智能信息化技術,按照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綠色化工的原則進行工程設計。項目竣工後,東嶽有機矽單體年總產能能夠達到60萬噸,產品達到5大類300個產品牌號,躋身全球有機矽強企之林。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東嶽集團在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規模效益進一步凸顯。
桓臺縣委書記賈剛表示,東嶽矽材年產30萬噸有機矽單體及20萬噸深加工項目是桓臺縣依託淄博東嶽經濟開發區,打造千億級氟矽新材料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之一。隨著有機矽材料、含氟聚合物、新型環保製冷劑、基礎設施配套等一系列項目建成投用,東嶽園區必將實現提速發展的新突破,桓臺必將迎來轉型跨越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中國氟矽有機材料工業協會張建軍說:「東嶽集團新建有機矽項目擁有國內外最先進的有機矽及下遊深加工技術,單套裝置設計年產能國內第一,項目建成後將是全球一流的現代化工廠、智能化工廠和綠色工廠。這是企業發展達到新水平的重要標誌,必將對全行業產生巨大的鼓舞和示範作用。」
張建軍表示,我國正大力發展的新基建七大領域都離不開有機矽產品,包括5G建設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網際網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有機矽在這些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基建為有機矽行業發展帶來了新契機,也為東嶽矽材開啟了新的市場增長空間。
投資者參觀新建成的東嶽未來氫能技術示範中心質子交換膜展區。
「雙膜」守護「中國芯」
氯鹼工業的核心裝備是電解槽,電解槽的關鍵部件是氯鹼離子膜,它被稱為氯鹼工業的「晶片」。我國氯鹼離子膜早年間完全依賴進口,嚴重影響我國基礎產業安全。直至2009年9月22日,東嶽集團氯鹼離子膜成功下線,摘取了這一材料行業「皇冠上的明珠」, 攻克了這一跨世紀重大難題,徹底結束了我國氯鹼工業受制於人的歷史。國產氯鹼離子膜的問世,讓中國氯鹼行業從此有了「中國芯」。這是東嶽集團為祖國和民族作出的裡程碑式的貢獻,東嶽集團氯鹼離子膜因此被稱為 「爭氣膜」。
在持續改進氯鹼離子膜性能的同時,東嶽集團也瞄準了燃料電池汽車的「晶片」——高性能燃料電池質子膜。在經過10年研發的基礎上,2013年11月27日,東嶽集團與奔馳福特合資公司(AFCC)舉行聯合開發車用燃料電池膜籤約儀式,張建宏和AFCC公司執行長安德魯斯代表雙方在《聯合開發協議》上簽字。通過雙方的合作,旨在進一步提高東嶽集團燃料電池膜的技術水平,加快推動世界清潔新能源燃料電池車產業化進程。
馮威說:「燃料電池膜的用量目前還處於爬坡階段,但東嶽集團燃料電池膜已經獲得奔馳和福特(AFCC)公司燃料電池膜全面認證,壽命突破6000小時,性能全球領先,這是中國在這一高技術領域取得的輝煌成果,不但支撐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也對全球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量產具有重要意義。」
站在全球視野,東嶽集團具有燃料電池質子膜全產業鏈優勢,形成了從原料、中間體、單體、聚合物到成膜技術的全產業鏈條,為最終實現高性能、長壽命、低成本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是我國燃料電池及其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科技競爭力的體現。國產高品質燃料電池質子膜生產線即將建成,屆時可全部滿足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需要。
2019年8月18日,在以「創新求變 聚合賦能」為主題的2019第二屆膜產業「馬踏湖」高峰論壇上,「中國膜谷」正式落戶桓臺。「中國膜谷」這4個字,既蘊涵了企業發展的創新夢,也蘊涵了區域發展的產業夢。
6月9日,東嶽未來氫能材料有限公司舉行股權增資籤約儀式。
精準發力擁抱氫能時代
為加快實現氫燃料電池膜產業化和市場化應用,2017年12月,東嶽集團正式創建山東東嶽未來氫能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東嶽未來氫能),致力於建成全球領先的高性能燃料電池膜及關鍵材料供應商。
2019年,推動加氫設施建設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氫能由此開啟了化石能源之後的一個能源新時代。
「氫能產業的發展契合東嶽集團產業鏈的發展方向,是最能體現科研高度和東嶽科研價值的好領域,是我們最終的選擇。」 張建宏十分篤定。又一次,東嶽集團站在了時代風口。
東嶽集團董事會早在今年4月份發布的公告中決議批准東嶽未來氫能公司啟動申報科創板上市工作。這是繼今年3月份東嶽矽材在深圳創業板掛牌交易之後,東嶽集團的又一大資本舉動。如果衝刺成功,算上在香港上市的東嶽集團,東嶽將擁有3家上市公司。東嶽未來氫能公司的東嶽氫能研發中心、第五代燃料電池膜生產線都將在今年陸續投入運行,這是東嶽在氫能關鍵材料領域爭奪世界制高點的開創性工程。目前,以氫元素為核心的氫能技術示範中心已在5月底投入使用;氫能公司燃料電池膜生產線的配套原材料生產基地已經於今年6月18日成功投產。
同時,東嶽集團利用強大的行業影響力與自身副產氫氣資源,積極推動在氫能領域與國內外優勢企業開展全面深化的產業合作。
2019年9月18日,東嶽集團與國內氫燃料電池龍頭企業——北京億華通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擬打造園區副產氫氣資源綜合利用示範項目(構建副產氫氣生產、運輸、儲存、加注體系及交通、發電等應用示範),著力共同打造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同時積極參與巴拉德、濰柴、奧迪、現代等國際領先企業新電堆、新車型的開發,擬為其定製開發專用燃料電池膜產品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說:「氫能是符合我國戰略發展的新興產業,核心技術必須要國產化。東嶽集團質子交換膜技術是核心中的核心,在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方面具有獨一無二的世界領先的先進技術。億華通是國內燃料電池的領軍企業,兩者強強聯手,一定能把中國氫能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搞上去。」
6月9日,在新落成的東嶽未來氫能技術示範中心,東嶽未來氫能股權增資籤約儀式舉行。東嶽集團副總裁、東嶽未來氫能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恆分別與5家投資公司籤約,籤約增資額3億元。
據了解,東嶽未來氫能材料巨大的市場前景及東嶽集團強有力的產業鏈和信用保證,使本輪增資備受資本市場關注與追捧,先後有60多家投資企業與東嶽集團對接。經過綜合評估和篩選,最後選出了中金啟辰、江蘇投管、上海國和、中車時代和東嶽矽材5家投資企業。
淄博市副市長劉榮喜希望東嶽集團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加強資本運作、加快項目建設,全力打造以東嶽未來氫能為中心的淄博氫燃料電池關鍵部件及材料產業集群,為淄博市氫能產業發展提供強力引擎。
張建宏表示,東嶽集團將不負期望和信任,發揮全產業鏈和規模、科技、技術優勢,把項目做實、把科研做實、把管理做實,並加快上海科創板IPO進程,創造科技+資本全新發展模式,迎接和擁抱氫能時代。
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中金啟辰負責人徐怡說,相信東嶽未來氫能公司在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及資本方的全力配合下,一定能夠早日完成上市,成為含氟精細化學品、樹脂和氫能材料的「獨角獸」。
氟、矽、膜、氫四大主業,每個都是科技含量極高的領域。從東嶽集團的發展軌跡來看,對科技創新的孜孜以求使她成為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有理由相信:科技創造未來,將在東嶽集團的實踐中更加生動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