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比英語難多了,你都能掌握,英語肯定沒問題!可是我怎麼覺得中文比英文簡單呢?!
英語老師可能都會這樣安慰學生。學生為什麼覺得英語更難?因為漢語是他的母語。為什麼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 L2)比母語(First language, L1)難學?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並不簡單,我們要從學習語言的年齡、方式和語言環境三個層面分析其中的區別,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英語。
01啟蒙年齡
母語學習
1. 孩子從出生到成年,隨著年齡增長,接觸母語的內容和形式每天都在不斷豐富;
2. 基本上從嬰兒期就開始了母語學習,與認知技能的發展保持同步;
3. 出於渴望交流的目的,嬰幼兒時期掌握第一語言的動機非常強。
外語學習
1. 外語啟蒙通常從幼兒園或小學開始,甚至進入成年才開始學習;
2. 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學生通常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技能;對於中學生和成人來說,甚至趨近完善,學習態度會更加成熟;
3. 外語學習的動機因人而異,並非像母語學習那麼剛需。
02學習方式
母語學習方式
1. 天然的浸入式學習方式,自然習得母語;
2. 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與家人及周邊環境交流;
3. 母語交流幾乎完全圍繞日常生活的真實語境;
4. 母語輸出前的沉默期有大量的語言輸入;
5. 孩子在日常玩耍和交流中有足夠的語言輸出與校正的機會,以實現自然習得。
外語學習方式
1. 運用外語交流的動機遠不如母語強烈;
2. 交流的對象主要是老師和同學,語境單一;
3. 語言沉默期相對不足,語言輸出倉促;
4. 通常在教師控制性練習下使用語言。
03語言環境
母語學習環境
1. 所有生活交流場景都浸入在母語環境中;
2. 與家人、朋友的交流都是練習母語的機會;
3. 除了老師外,還會獲得來自家長、親友等各方面的讚揚與鼓勵,強化語言學習動機;
4. 從家長、老師等各方面獲得循序漸進的語言指引,很少被刻意糾正語法等語言運用的不規範。
外語學習環境
1. 通常只有課上有限的時間輸入語言,接觸頻度嚴重不足;
2. 課堂交流中的語言往往被刻意簡化,學生課堂內外使用語言的機會也各不相同;
3. 老師的讚揚與鼓勵往往因人而異,每名學生受關注程度不盡相同;
4. 老師非常關注並及時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怕犯錯誤的學習壓力較大。
正是上述這些區別導致了母語和外語學習在結果上也迥然不同。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母語學習幾乎是完全成功的,而外語學不好則大有人在。很多孩子大學運用英語的能力可能還達不到自己小學時的母語水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許多英語培訓機構的Slogan:像母語一樣學習英語。這個願景真的能實現嗎?下一篇咱們繼續探討這個話題:如何像母語一樣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