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萌發一批新鮮網絡熱詞「耗子尾汁」「凡爾賽」「不講武德」,這些詞的流行擴散引發輿論廣泛地關注與討論。
耗子尾汁,就是「好自為之」的意思。它來自自稱是「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在一次視頻中,他很憤怒地痛斥兩個年輕人和他比武的時候「不講武德」,不點到為止,偷襲他這個69歲的老年人。
「凡爾賽」則表示「凡爾賽文學」指代的是具有「貴族感」的網絡言論,具體特徵為文案先抑後揚、自問自答,並通過這些反向的表述來表達自己生活的優越感。
根據樂思網絡輿情中心監測顯示,11月1日至11月21日,11月6日,「耗子尾汁」這個流行語進入第一個傳播高峰,15日、17日,「耗子尾汁」依次出現傳播峰值。
以「耗子尾汁」為例,主要集中的網站為百度貼吧、新浪微博、Twitter、微信、快手直播等自媒體平臺。百度貼吧佔比約為54.86%,新浪微博佔比約為27.83%,新聞平臺佔比約為4.19%,Twitter佔比為3.7%。
截至22日,相關微博話題已獲得634.5萬閱讀量與6,306討論量。而「馬保國」相關話題也保持了持續的熱度。而這些網絡熱詞走紅的背後,都反映出了輿情生成與發酵機理出現的新特徵。
輿情生成與發酵機理的新特徵
(一)生成土壤:網絡亞文化、圈層文化碰撞
觀察發現,無論是「凡爾賽文學」還是「耗子尾汁」原本都屬於小範圍的「圈層文化」。最早發掘「凡爾賽文學」的微博網民@小奶球表示,其靈感來源於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目的本為用這個詞嘲諷社交媒體上「想用『樸實無華』的預期來表達高人一等的感覺」的網民。不少網民聯想到網絡上曾經流行的《武林外傳》、《小時代》等文學作品內容,自發地開始進行模仿與傳播。
原本在圈層內部不斷傳播與發展的文化,在廣大網民的好奇心驅動下逐漸被挖掘出來,並在與網絡亞文化的碰撞中產生了質變。
(二)擴散器:網民互動、內容再創
在圈層文化與網絡亞文化的碰撞中,網民自發地進行互動與二次創作進一步豐富了網絡流行語的內涵,為其賦予了更持久的生命力。
在廣泛的互動中,網民對於網絡流行語含義進行了建構,使其含義更為完整,更加適合大眾理解與傳播。
(三)媒介特徵:多渠道、全類型傳播
儘管「凡爾賽文學」原本在微博、百度貼吧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由普通網民以文字形式傳播,但在走紅後迅速被不同類型的受眾擴散至問答平臺、短視頻平臺與文化社區。例如在抖音平臺上,除了大量網民參與之外,包括「陳翔五點半」、「中國礦業大學」在內的短視頻帳號。
在網易雲音樂平臺上,目前已有不少網民創作了《年輕人不講武德》、《我大意了,我沒有閃》等多首歌曲。而不少微博網民純文字編成的「段子」仍有很強的畫面感。
(四)催化劑:商業營銷
在「凡爾賽文學」「不講武德」「耗子尾汁」等關聯詞流行之後,不少商家跟風加入,將其變為一種新形式的營銷文體。
11月11日,馬保國視頻中曾提到的「耗子尾汁」一詞(好自為之的諧音)已被申請註冊為企業商標。商業營銷的推波助瀾延長了網絡流行語的生命力,使得其進一步蔓延發酵,不斷催生新的輿情事件。
簡言之,從「凡爾賽文學」到「耗子尾汁」的走紅,我們看到了推動輿情生成與發酵的新元素,包括圈層碰撞、網民行為、媒介特點以及商業營銷等等——這些因素對於日常輿情危機應對、網絡空間管理有著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