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為什麼將生死置之度外,1960和1975年一定要登上珠峰?

2021-01-05 汪漁泊

我們認為我們有責任向你們提出要求,要求允許組織蘇中聯合爬山隊,以求在1959年3月-6月登上埃佛勒斯峰,並以此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周年紀念的獻禮。——蘇聯部長會議體育運動委員會登山協會主席團,籤名蘇聯12名知名登山運動員,1957年11月發出邀請。

這是蘇聯曾經發出的邀請,現如今世界最高峰已經被徵服,每年有來自全世界成百上千的人登上珠峰,其中很多都是業餘的登山愛好者,這得益於我國登山隊員第一次在「第二階梯」打的鋼錐和1975年在鋼錐基礎上架的6米「中國梯」。如果不是《攀登者》這部電影,我們普通人根本無法想像1960年和1975年前人們是克服了怎樣的艱難困苦,身心折磨才讓世界認可中國的。

人為什麼要登山?

影片一開始我們直擊了1960年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傑布(拉旺羅布)等多名登山人員在登珠穆拉瑪峰途中遇到雪崩,整個登山隊傷亡慘重,最後只有他們三個登上了珠峰。他們三個在海拔8000對米的高度上,搭人梯,曲松林光腳第一個爬上最後那20米的壯舉。然而遺憾的是當時國際上並未承認中國第一次登上珠峰,因為當時的標準是在珠峰頂拍攝360度影像,方五洲在雪崩的時候為了救曲松林,丟了攝像機,這成了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心病。正如多年後,他們再次重聚,因為當年赤腳上山頂凍傷而切除了腳趾的曲松林和頭髮依稀斑白的方五洲彼此爭論人命和攝像機的重要性那樣,1960年證明中國人登上了珠穆拉瑪峰真的那麼重要嗎?

電影裡是因為救人命才沒有拍攝成功,我們查看歷史,1960年其實是有影像資料,不過不是在山頂,因為王富洲、貢布、屈銀華踩著劉連滿,用了近3個小時才完成「第二階梯」的攀爬,劉連滿也體力不支,他們沒有食物,氧氣不足,爬上來的3人再行進100米到達峰頂的時候是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天還是黑暗的,根本拍不了影像,而是下山的時候屈銀華拍了一段視頻,但是他們將毛主席的石膏像和國企埋在了峰頂,同時也拿了九塊奧陶紀灰巖巖石標本。

1957年我們收到蘇聯體育運動委員會登山協會主席團來信想和中國一起爬上珠峰,當時我們和蘇聯關係密切,可是經過3年的籌備訓練,隨著中蘇關係的緊張,一方面蘇聯放想獨享登頂成功的果實,撕毀合約,另一方面與蘇聯交好的印度正緊鑼密鼓地籌備1960年從南坡攀登珠峰,外加1953年總理正和尼泊爾放談判中尼邊境劃分問題,尼放借中國人沒有登上過珠峰,大肆宣揚珠峰不歸屬中國。在這樣的國際壓力下,中國的世界第一峰,我們自己的大好山河,一定得由中國人登上去。所以賀龍將軍就提出「他們不幹,我們自己幹!任何人也休想卡我們的脖子。中國人民就是要爭這口氣,你們一定要登上去,為國爭光。」

無法想像的困難

電影中我們看到了雪崩、到處的冰裂縫、暴風、飢餓、設備故障、繩索斷裂、高原反應、體力不支等等惡劣的攀登困難橫亙在登山隊和珠峰之間。但是當1975年再次選擇的時候,方五洲救了隊員的同時,跳向迎面襲來的大雪中死死抱住測繪機器的時候,我們熱淚盈眶,他和曲松林、徐纓(章子怡飾)等等幾百登山團隊,在經歷了1960年那次遺憾之後,更能深刻體會到光有一腔孤勇是得不到國際認可的,我們得把一切都做到完美,不能讓所有關注中國的國際和中國人民失望。

1975年進行了多次的嘗試均以失敗結束,也過了珠峰一年一度的窗口期,然而當時的國際環境是,日本登山協會計劃5月登頂,田部井淳子將作為第一個登上珠峰的女性被載入史冊,我們的山河,徵服它的第一位女性不是中國人,這怎麼可以,所以原定於1976年登珠峰的中國登山隊必須提前到1975年登上珠峰,並且必須有女性登山隊員。於是最終於1975年5月27日,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女性。

三段畫蛇添足的感情戲

《攀登者》這麼好的現實題材,電影中雪崩、暴風、冰裂縫、隊員凍傷、帳篷掀飛特效畫面也是很用心,吳京拉輪胎、翻障礙物、水中憋氣用三分鐘完成訓練動作,徒手攀上廢棄工廠煙囪、鍋爐房裡引體向上,張譯光腳踩隊員上第二階梯、拿出已經被切除的半個腳掌、拉回李國梁屍體的悲痛等等都刻畫的很好。唯獨有三段跟女性相關的感情戲,讓人覺得非常的尷尬,這也許是《攀登者》分低的唯一因素。

片中有三個女性是比較突出的,一位是方五洲的初戀,從蘇聯留學回來的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一位是與李國梁暗生情愫,最終登上珠峰的黑牡丹(曲尼次仁),還有一位是被楊光保護的軍醫趙虹(何琳飾)。登山團隊的每一位角色都至關重要,尤其是女性,而導演給我們展示的並不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氣魄,更多的是情感戲。

作為中國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潘多,現實中當時她34歲,有孩子還剛流產。而電影中卻變成了一個李國梁頭號小迷妹,登山過程中也沒有過多的展示,到山頂了還在回憶李國梁,感覺她只是為了完成他的遺願。而前兩次訓練的時候,李國梁因為要救她,兩人都掉入冰封,還上演了人工呼吸的親吻戲碼。同樣的方五洲為了救徐纓,撐起了一座要倒塌的小冰山,直接導致自己受傷,要不是後面的多3天窗口期,他根本無法繼續參與1975年的登頂任務。最滑稽的是楊光被凍傷腿截肢,是因為在零下三十多度,把自己的羽絨睡袋一半給了趙醫生。

如果《攀登者》能夠摒除這些多餘的感情戲,再弱化吳京個人英雄展示,再多一些團隊協作重要性,外加國際歷史壓力,這無疑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好片子。

相關焦點

  • 吳京:1960年登頂珠峰不被承認,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吳京飾)和曲松林(張譯飾)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 1975年,珠峰登頂者和那些「走到一半的人」
    圖為1960年攀登過程中,登山隊員冒著強風前進。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我和他們握手,一握下去,是空的。我心裡一驚,沒有手指。」五六年前,作家阿來採訪了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中國登山隊員們。很多人缺了手指、腳趾,甚至雙腳,「都是被凍掉的」。1960年,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登上珠峰頂端。
  • 攀登者真實事件方五洲原型是誰 1960年登珠峰不被認可怎麼回事
    馬上電影《攀登者》就要上映了,今天也發布了國際版預告,看得不少人眼眶發紅,也讓更多人想知道攀登者真實事件,想要知道攀登者是根據什麼改編的。電影主角方五洲原型又是誰呢?在預告說有說到的1960年登珠峰不被承認,這是怎麼回事?
  • 攀登者:歷史上中國人首次登上珠峰,沒有留下證明的真相是什麼
    《攀登者》這部電影強有力地向世人展現中國人不屈服,勇於攀登的精神。生於新時代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攀登者是如何在資源匱乏,信息不發達,設備不齊全的情況下徵服珠穆朗瑪峰的。影片中的改編與現實的出入,也讓觀眾生出許多好奇,除去藝術化的成分,真實的人物和背景到底是怎樣的?那些真正的攀登者,他們恐怕才是最好的編劇,詮釋了生與死,詮釋了人性的光輝。影片開頭先是演繹了中國攀登者在1960年攀登珠峰,雖然成功但是不被國際認可的故事。原因是他們沒有照片證明。
  • 1960年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他們是真正的「攀登者」
    年,風華正茂的他們和同伴向珠穆朗瑪峰北坡進發,他們的英雄故事傳揚至今。今天上午,1960年中國首次攀登珠峰英雄北京見面會暨院線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啟動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960年登頂珠峰唯一在世者、88歲的貢布和多位已進入耄耋之年的親歷者來到現場。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等登山英雄登頂珠峰北坡的重大歷史題材為背景,是一部向英雄致敬的作品。
  • 誰是第一個登上珠峰的中國人?
    而今年國慶檔催淚的電影《攀登者》就是其中之一了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登山隊歷經生死挑戰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其中,吳京飾演的登山隊隊長方五洲的原型叫王富洲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前身北京地質學院)1954級地質系▼王富洲(右一) 來源:新華網
  • 1975年珠峰登山隊成員桑珠 分享當年成功登頂的真實史實
    1975年5月27日14時30分,中國登山隊索南羅布、潘多、桑珠、羅則、侯生福、貢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欽9人成功登頂珠峰北坡,並對珠峰海拔進行了測量,給出了8848.13米的標準「身高」。這一壯舉,讓他們獲贊「九勇士」。  這是繼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屈銀華、貢布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的壯舉以來,中國人再次成功登頂珠峰。
  • 2020珠峰測高:我們為什麼一次次攀登珠峰?
    我們從小就會學到關於珠峰的那些知識: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環境極端險惡,每一次登頂珠峰都是一次生死大冒險。除開這些知識之外,我們還會被告知:1960年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是一件充滿愛國情懷的一件事。但是我們從未被教導,為什麼我們非要攀登這座高峰不可?攀登這座險要的高峰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好處?
  • 我們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現在,登一次珠峰要花費多少錢?珠峰作為中國和尼泊爾國的界山,北坡和南坡分屬中國和尼泊爾。位於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攀登費用,已經從2016年的4萬美元/人,上漲至2019年的4.59萬美元/人,約合人民幣31.78萬/人。
  • 《攀登者》結局方五洲登上珠穆朗瑪峰了嗎?方五洲原型又是誰?
    《攀登者》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影片講述的是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因為電影是由吳京出演的,所以還沒有上映就非常的紅火,吳京所飾演的方五洲也備受網友的期待。
  • 《攀登者》告訴我們:那是我們的山,一定要自己登上去
    1攀登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影片一開始採用了倒敘的手法,把我們帶到了1960年,國家第一個登山隊攀登雪峰的場景。那時候,物資匱乏,設備落後,更沒有氣象勘察,登山隊員是在用生命與雪山的惡劣天氣作鬥爭。當他們突遇雪崩,老隊長臨危受命方五洲(吳京飾)接受新隊長一職,帶領剩下的隊員繼續登山,「我們自己的山,一定要自己登上去。」
  • 《攀登者》:中國電影登「峰」 需要衝頂精神
    1960年中國登山隊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的壯舉。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從北坡登上珠峰之巔,測量出珠峰8848.13米的新高度。這兩次登頂都是在國家處於困難時期完成的,體現了「再難,難不倒中國人」的氣概。國家希望把攀登珠峰的感天動地的壯舉,拍成感人至深的電影。我們擔當。我們在組織重點電影創作時有個習慣,就是找到「方向感」:思想價值取向和藝術呈現的方向。
  • 影評——《攀登者》
    今天聊聊電影《攀登者》。片名The Climbers (2019)。2019年的國慶節可謂是大片雲集,大量影片集中在這個時間段上映,其中不乏高質量主旋律影片。其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集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上映,極大地激發了觀眾們高漲的愛國熱情和觀影興趣。
  • 《攀登者》胡歌角色原型夏伯渝:電影有點誇張
    剛看完《攀登者》北京點映場的夏伯渝這樣對觀察者網說。 夏伯渝,1975年攀登珠峰時,因為把睡袋讓給了隊友,雙腳被凍傷截肢。 但他沒有放棄登頂珠峰的夢想,40多年來堅持高強度鍛鍊,戰勝了癌症,躲過了尼泊爾地震,終於在2018年5月14日,靠著假肢從南坡登頂,被稱為「無腿勇士」。
  • 1975年潘多成首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
    36歲的副隊長田部井淳子(Junko Tabei),於1975年5月16日中午當地時間12時30分同尼泊爾嚮導安則林(27歲)一起,沿南坡傳統路線登上了珠峰頂峰。日本女隊此次登山遇到的困難較大。經過多次行軍(前三次是適應性行軍,後兩次是突擊頂峰),在1975年5月27日北京時間下午2時30分,女隊員潘多和8名男隊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欽,繼1960年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首次從北坡登上珠峰之後,再次從北坡登上了這個地球的最高點。
  • 攀登,再攀登!登頂珠峰60周年,中國登山隊再次站在世界之巔
    劉連滿在無氧狀態下挨過了一夜,王富洲體重從攀登前的160斤掉到了之後的101斤,屈銀華凍傷的十趾和腳後跟下山後被全部切除。1975年再度登頂時,登山隊員利用屈銀華當年打下的鋼錐,在「第二臺階」最難攀登的巖壁上架起了一座近6米的金屬梯。到2008年奧運聖火登頂珠峰時,已有約1300名國內外登山者通過這座梯子成功登頂,他們將梯子稱為「中國梯」。
  • 銘記1975硬核攀登精神,重塑中國新高度——KAILAS凱樂石推出珠峰...
    而距離1960年中國登山隊肩負使命,開創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已經過去了整整60年。去年熱映的電影《攀登者》很好地講述了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背後的意義所在,「為國攀登」的熱血心路歷程,也在再度引發了大眾對於中國攀登史的關注。
  • 8848.86米,珠峰新高程!中國攀登精神閃耀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測量,採用的還是傳統的「登頂測量」方法,也就是在電影《攀登者》中那樣,採用登山隊扛著大量的儀器,登上頂峰人工測試的。為什麼要採用人工測量?從上個世界20年代開始,人類對於珠峰的探索就已經開始了。1953年,瓊哈頓帶領的英國登山隊隊員希拉蕊和夏爾巴人丹增,從珠峰南側(尼泊爾境內)登上了峰頂。當時正值尼泊爾和中國商討珠峰歸屬的關鍵時刻,尼泊爾便以此為理由,主張珠峰屬於尼泊爾。於是,在1955年,中國組建了第一批職業登山隊員。
  • 電影攀登者故事歷史背景 攀登者吳京張譯人物原型是誰
    電影《攀登者》是吳京投資主演的影片,即將在國慶檔期間上映,這是講述中國登山隊員的故事,也是真實事件翻拍的,那麼電影《攀登者》是什麼故事改編的呢?攀登者吳京張譯飾演的角色是以哪些人物為原型進行拍攝的呢?
  • 我們讓珠峰有了標準「身高」 專訪1975年登頂珠峰的勇士桑珠
    圖說:1975年5月27日,我國運動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飲、潘多從北坡登上珠峰 新華社圖4月22日,有一部電影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舉行了「盛大」的關機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