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我國最為傳統的養老觀念。孝道,也是我們文化的一大精髓。給父母養老送終,讓父母有個幸福安康的晚年,是孝道對子女的基本要求。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越來越不靠譜了。
在很多地方,孤寡老人現象十分嚴重,上了年齡、失去老伴的老人一個人生活在屋子裡,身邊缺乏親人的關心與照顧,他們經常會出現一個星期等不到兒女打來一通問候電話的情況。當他們突發疾病或者遇到意外事故的時候,由於身邊無人,往往會錯過救援最佳時機。
關於孤寡老人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統一歸咎到子女身上。實際上,有些老人也會做一些蠢事,讓兒女傷透了心,不願意給父母養老。
我諮詢了幾位退休老人,他們說出了真心話:「父母要想讓兒女養老,就別幹4件蠢事」。
1、不顧兒女反對,找一個不靠譜的人再婚;
木奶奶今年68歲了,前段時間剛剛結束了自己的再婚生活,搬回了自己的老房子居住。
在五年前,木奶奶參加了老年旅行團。在旅行途中,木奶奶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大一歲的老人,與他相談甚歡。老人得知她的基本情況後,提了個建議:「你老伴去世了,我離婚了,不正好湊好一對嗎?身邊有個人陪伴,你也不會感到太寂寞。」
木奶奶覺得對方說得有理,不顧兒女的反對,堅持要跟他結婚。最終,木奶奶跟兒子大吵一架,如願以償嫁給了對方。讓木奶奶沒想到的是,對方之所以想要再婚,不是因為想找個人過日子,而是因為家裡缺了個老媽子,又捨不得花請保姆的錢。
再婚五年,木奶奶做了五年的老媽子。為了幫老伴帶孫子,她不慎摔倒,住進了醫院。在住院期間,除了自己的兒媳婦,老伴的家人連個人影都沒看到。木奶奶恍然大悟,哭著跟兒媳婦道歉。兒媳婦得知了婆婆的遭遇後,帶著丈夫上門,讓木奶奶的老伴籤了離婚協議書。
以前,我們之所以經常說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很難過得幸福,是因為父母作為過來人,看事情的眼光比我們深遠,會發現這門婚事裡潛在的危機。實際上,對老人而言,得不到兒女祝福的再婚婚姻也很難過得幸福。
如果兒女不支持老人再婚,就容易產生矛盾,影響到家庭和睦。老人執意再婚後,兒女對你老伴的不認可也會影響到你的婚姻生活。萬一你在挑選老伴的時候擇錯了偶,跟一個不適合的人在一起,跟兒女鬧僵的你,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老人要想再婚,一定要謹慎擇偶,找一個靠譜的人結婚。再婚前,你要儘可能說服自己的兒女,爭取得到兒女的理解。
2、不珍惜婚姻,傷害到兒女最在乎的人;
一提到自己的妹妹,薛爺爺就引以為恥。
薛爺爺的妹妹今年67歲了,在一年前跟自己的老伴離婚了。她之所以會離婚,是因為她在外面遇到了所謂的真愛,堅持要跟真愛在一起過日子。薛爺爺的妹夫無法忍受這個屈辱,選擇了離婚。因為這件事情,薛爺爺的外甥女遭到了婆家異樣的眼光打量,感到抬不起頭,對母親也是恨之入骨,揚言不會給母親養老。現在,薛爺爺的妹妹的真愛已經消失了,她自己成為了孤家寡人,落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對子女來說,父母都是自己最重要、最在乎的人,是自己的逆鱗。如果有人傷害了他們的父母,就會遭到他們的反擊,這個人,也包括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不珍惜自己的婚姻,讓自己的老伴在晚年受到婚姻的傷害,不僅會得罪自己的老伴,失去這個真正可以陪伴你到老的人,而且會得罪自己的子女。你的所作所為會讓子女引以為恥,抬不起頭來;你傷害子女親人的做法也會讓子女感到憤怒。
3、把積蓄全部交給兒女,讓兒女覺得你沒有利用價值;
洪爺爺每個月有八千退休金,他對自己的退休金做了這樣的分配:拿三千塊錢出來補貼家用,兩千塊錢供自己花銷,三千塊錢存起來。退休十五年,洪爺爺手裡共有五十萬積蓄。對於這筆錢,兩個兒子都十分覬覦。對此,洪爺爺放話說:「誰表現得最孝順,我就把錢給他。」
為了成功繼承財產,洪爺爺的兒子和兒媳婦伺候他很周到。洪爺爺生病的時候,兩個兒媳婦輪流伺候;洪爺爺在兒子家居住的時候,衣食住行都不需要操心;洪爺爺去醫院的時候,兒子專門請假陪同。
洪爺爺說:「我知道,我的兒子和兒媳婦們對我那麼好,是有原因的,我也懶得計較。反正錢我也帶不進棺材裡,早晚得給他們,還不如利用這筆錢給自己的晚年增加一些保障。我建議那些退休老人保管好手裡的積蓄,不要提前交出去。你要是把自己的積蓄交出去了,又失去幫孩子做家務活的能力,就會成為子女眼中的累贅。到時候,子女不肯繼續給你養老,你沒有積蓄,下場可以想像得出有多麼悲慘。」
4、找兒女配偶的茬,讓兒女婚姻過得不幸福。
從69歲起,夏奶奶就跟自己的兒子一起住。由於跟兒媳婦同住一座屋簷下,難免會發生矛盾。當夏奶奶遇到不快的事情的時候,都會選擇隱藏在心裡,對小兩口的行為視而不見。他們需要自己給出參考意見的時候,夏奶奶就會說,他們不聽自己的話,夏奶奶也懶得計較。看到兒媳婦身上的一些缺點比如亂花錢等,夏奶奶也很少當面批評兒媳婦。兒媳婦對自己有所冷落的時候,夏奶奶也沒有去找兒子告狀。
「在我看來,跟兒子住,要想過得幸福,就需要儘量避免跟兒媳婦吵架。他們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我們老人不要亂湊熱鬧。年輕人的事情我們不懂,就不要多嘴。兒媳婦有缺點,只要兒子可以接受,父母也不要當面指責。我不把她當女兒,她不把我當媽,客客氣氣的,才能避免矛盾。萬一我們鬧翻了,受罪的人要不然是我兒子,要不然就是我。」
跟子女同住的老人要儘量避免跟子女的配偶產生衝突,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