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的真心話:「父母要想讓兒女養老,就別幹4件蠢事」

2020-12-26 騰訊網

養兒防老,是我國最為傳統的養老觀念。孝道,也是我們文化的一大精髓。給父母養老送終,讓父母有個幸福安康的晚年,是孝道對子女的基本要求。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越來越不靠譜了。

在很多地方,孤寡老人現象十分嚴重,上了年齡、失去老伴的老人一個人生活在屋子裡,身邊缺乏親人的關心與照顧,他們經常會出現一個星期等不到兒女打來一通問候電話的情況。當他們突發疾病或者遇到意外事故的時候,由於身邊無人,往往會錯過救援最佳時機。

關於孤寡老人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統一歸咎到子女身上。實際上,有些老人也會做一些蠢事,讓兒女傷透了心,不願意給父母養老。

我諮詢了幾位退休老人,他們說出了真心話:「父母要想讓兒女養老,就別幹4件蠢事」。

1、不顧兒女反對,找一個不靠譜的人再婚;

木奶奶今年68歲了,前段時間剛剛結束了自己的再婚生活,搬回了自己的老房子居住。

在五年前,木奶奶參加了老年旅行團。在旅行途中,木奶奶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大一歲的老人,與他相談甚歡。老人得知她的基本情況後,提了個建議:「你老伴去世了,我離婚了,不正好湊好一對嗎?身邊有個人陪伴,你也不會感到太寂寞。」

木奶奶覺得對方說得有理,不顧兒女的反對,堅持要跟他結婚。最終,木奶奶跟兒子大吵一架,如願以償嫁給了對方。讓木奶奶沒想到的是,對方之所以想要再婚,不是因為想找個人過日子,而是因為家裡缺了個老媽子,又捨不得花請保姆的錢。

再婚五年,木奶奶做了五年的老媽子。為了幫老伴帶孫子,她不慎摔倒,住進了醫院。在住院期間,除了自己的兒媳婦,老伴的家人連個人影都沒看到。木奶奶恍然大悟,哭著跟兒媳婦道歉。兒媳婦得知了婆婆的遭遇後,帶著丈夫上門,讓木奶奶的老伴籤了離婚協議書。

以前,我們之所以經常說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很難過得幸福,是因為父母作為過來人,看事情的眼光比我們深遠,會發現這門婚事裡潛在的危機。實際上,對老人而言,得不到兒女祝福的再婚婚姻也很難過得幸福。

如果兒女不支持老人再婚,就容易產生矛盾,影響到家庭和睦。老人執意再婚後,兒女對你老伴的不認可也會影響到你的婚姻生活。萬一你在挑選老伴的時候擇錯了偶,跟一個不適合的人在一起,跟兒女鬧僵的你,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老人要想再婚,一定要謹慎擇偶,找一個靠譜的人結婚。再婚前,你要儘可能說服自己的兒女,爭取得到兒女的理解。

2、不珍惜婚姻,傷害到兒女最在乎的人;

一提到自己的妹妹,薛爺爺就引以為恥。

薛爺爺的妹妹今年67歲了,在一年前跟自己的老伴離婚了。她之所以會離婚,是因為她在外面遇到了所謂的真愛,堅持要跟真愛在一起過日子。薛爺爺的妹夫無法忍受這個屈辱,選擇了離婚。因為這件事情,薛爺爺的外甥女遭到了婆家異樣的眼光打量,感到抬不起頭,對母親也是恨之入骨,揚言不會給母親養老。現在,薛爺爺的妹妹的真愛已經消失了,她自己成為了孤家寡人,落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對子女來說,父母都是自己最重要、最在乎的人,是自己的逆鱗。如果有人傷害了他們的父母,就會遭到他們的反擊,這個人,也包括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不珍惜自己的婚姻,讓自己的老伴在晚年受到婚姻的傷害,不僅會得罪自己的老伴,失去這個真正可以陪伴你到老的人,而且會得罪自己的子女。你的所作所為會讓子女引以為恥,抬不起頭來;你傷害子女親人的做法也會讓子女感到憤怒。

3、把積蓄全部交給兒女,讓兒女覺得你沒有利用價值;

洪爺爺每個月有八千退休金,他對自己的退休金做了這樣的分配:拿三千塊錢出來補貼家用,兩千塊錢供自己花銷,三千塊錢存起來。退休十五年,洪爺爺手裡共有五十萬積蓄。對於這筆錢,兩個兒子都十分覬覦。對此,洪爺爺放話說:「誰表現得最孝順,我就把錢給他。」

為了成功繼承財產,洪爺爺的兒子和兒媳婦伺候他很周到。洪爺爺生病的時候,兩個兒媳婦輪流伺候;洪爺爺在兒子家居住的時候,衣食住行都不需要操心;洪爺爺去醫院的時候,兒子專門請假陪同。

洪爺爺說:「我知道,我的兒子和兒媳婦們對我那麼好,是有原因的,我也懶得計較。反正錢我也帶不進棺材裡,早晚得給他們,還不如利用這筆錢給自己的晚年增加一些保障。我建議那些退休老人保管好手裡的積蓄,不要提前交出去。你要是把自己的積蓄交出去了,又失去幫孩子做家務活的能力,就會成為子女眼中的累贅。到時候,子女不肯繼續給你養老,你沒有積蓄,下場可以想像得出有多麼悲慘。」

4、找兒女配偶的茬,讓兒女婚姻過得不幸福。

從69歲起,夏奶奶就跟自己的兒子一起住。由於跟兒媳婦同住一座屋簷下,難免會發生矛盾。當夏奶奶遇到不快的事情的時候,都會選擇隱藏在心裡,對小兩口的行為視而不見。他們需要自己給出參考意見的時候,夏奶奶就會說,他們不聽自己的話,夏奶奶也懶得計較。看到兒媳婦身上的一些缺點比如亂花錢等,夏奶奶也很少當面批評兒媳婦。兒媳婦對自己有所冷落的時候,夏奶奶也沒有去找兒子告狀。

「在我看來,跟兒子住,要想過得幸福,就需要儘量避免跟兒媳婦吵架。他們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我們老人不要亂湊熱鬧。年輕人的事情我們不懂,就不要多嘴。兒媳婦有缺點,只要兒子可以接受,父母也不要當面指責。我不把她當女兒,她不把我當媽,客客氣氣的,才能避免矛盾。萬一我們鬧翻了,受罪的人要不然是我兒子,要不然就是我。」

跟子女同住的老人要儘量避免跟子女的配偶產生衝突,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END.

相關焦點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自己養老需要滿足4個條件,別輕易嘗試」
    為了不給兒女增添壓力,為了不與兒女及其配偶產生矛盾,為了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舒服點,老人開始選擇自己獨居養老。 獨居養老有獨居養老的好處,首先,老人獨居養老,就不會因為距離等因素與家人產生矛盾;其次,老人獨居養老,也符合很多兒女的心願,給兒女減輕了負擔;最後,獨居養老的老人可以更好地管控自己的退休金和積蓄,不會落得個被啃老的下場。
  • 晚年「子女不孝」的老人,大多都幹過這4件事,怨不得兒女心狠
    其實之所以這些老人晚年會有這樣的人生境遇,原因並不完全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孝順自己的父母往往是有原因的,晚年子女不孝的老人,大多都幹過這幾件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人養老可能是他們自作自受,怨不得別人。晚年子女不孝的人,往往都幹過這4件事,怨不得兒女第一件:重兒輕女不得不說老一輩人中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如果第一胎是個女孩的話,往往「千方百計」地都要再生一個男孩。
  • 「廢物式養老」興起:永遠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很沒用
    孝敬老人是傳統美德,也是年輕人孝敬長輩的必然形式。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就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們更好的長大成人。等父母變老後,子女要扛起孝敬老人的責任,讓父母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如今媽媽已經退休,小滿也已經結婚生子。為了孝敬母親,小滿將其接到自己身邊,每天都讓媽媽吃好喝好,不讓她傷心難過。因天天閒著沒事幹,媽媽提出要照顧孫子,誰知小滿當場拒絕,稱帶孩子太麻煩,怕媽媽會累著。小滿的初心是好,希望媽媽的幸福感更高,誰知媽媽卻不高興了,其情緒很是失落,每天悶悶不樂,沒有一點精神。
  • 孩子把父母接到城裡養老,是老人最好的養老方式嗎?
    因為想回家種地。後來兒子單位裡年齡大點的同事告訴他,你的父母這樣下去可不行呀。他們在農村生活習慣了,種地也能掙錢,你們回家了帶點他們種的農產品,他們也有存在感,感覺自己還有用,還有價值感。你把他們帶到城裡來,就等於把一顆大樹連根移栽了。他們很難適應城裡的生活。
  • 68歲老人哭訴:父母對兒女別厚此薄彼,傷了感情,晚年不好過
    許多家庭中,面對兩個以上的子女時,大多數老人都會有所偏愛,也有老人從小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家中有什麼好的總偏向兒子,忽略女兒,在財產分配上也是如此。但這樣做,極容易造成兒女間的矛盾,也會讓老人自己的晚年面臨困境。智慧的老人一般懂人性,他們明白子女也是人,他們身邊有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子女。
  • 晚年不幸福的老人:多事又不省心,是對兒女愛心與孝心的最大挑戰
    她的存款是留著將來養老用的,誰也別惦記那個錢。曾經大兒子買房缺錢,想讓母親把老房子賣了幫他,將來老人晚年就住在他那裡。可被母親拒絕了,她有三個兒子,不想因為幫其中的一個,而讓另外兩個心裡不舒服。老人的明智之舉,使得三個兒子對母親充滿敬意,也都不想讓自己成為老人眼裡那個自私、不懂孝道、不明事理之人。每到逢年過節,三個兒子總是買好禮物,帶著家人一起回去陪母親。
  • 農村老人要不要張嘴問兒女們要錢?您怎麼看?
    農村人老了該不該張嘴問兒女們要錢?我陪你長大,你陪我到老。養兒防老,這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一些政策的要求,『兒』已經不再單指兒子了,作為獨生子女政策下,父母膝下唯一的女兒,贍養父母的任務自然是落在了她一人的肩上。
  • 國內老人「退休金10級表」出爐,4級以上養老輕鬆,你在幾級?
    ,你最想幹什麼?",這個話題涉及到現今很多人都在關注的問題,就是我們的養老問題。國內老人"退休金等級表"出爐,4級以上養老輕鬆,你在幾級?拋開那些美好的幻想,現實生活總是殘酷的,設想一下退休後的生活,就知道退休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這關乎於生存問題。
  • 老人「十級退休金表格」出爐,4級之後養老很輕鬆,你合格了嗎?
    之前網上就有人發出了一張關於中國老人的十級退休金表格,在表中,它把老人們在老年能夠拿到的退休金分為十個等級。只有在四級之後,老年養老才會比較輕鬆。看完之後,也有不少網友發問:按照這樣的標準,你今後能夠拿到的退休金合格了嗎?
  • 一位84歲老人直言:誰照顧我就給誰錢,和兒女不談感情只談「錢」
    這就是老人的孤獨和無奈。如果您老了,您希望子女陪在身邊嗎?如果您老了,有充足退休金,希望子女陪在身邊,就用有償回饋的方式,讓子女貼心照顧自己吧!01.84歲老人,誰照顧給誰錢王大爺今年84歲了,他老伴也80歲了,兩個人都是教師退休,兩個人加起來退休工資,一個月有一萬多塊。
  • 這4種父母,多半晚年會很悽涼,怨不得兒女,更多的是自食其果
    如果是這樣的話,怨不得兒女,更怨不得別人。以下4種父母,多半晚年會很悽涼,希望沒有你。倘若父母從小就區別對待自己的孩子,一碗水端不平,明顯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偏心、不公平,那麼難免會讓子女「記恨」,在晚年父母需要子女的時候,他們就會互相推諉、計較。另外,也別過於重男輕女,別讓女兒感覺在像個「寶」的哥哥或弟弟面前自己就是顆「草」。
  • 養兒不能防老,農村老人養老現狀難,如何解決?看專家怎麼說!
    情景再現:每次開車路過農村,總能看到一些村口坐著幾個老人,眼神中可以看出些許空虛落寞,有的手裡緊緊握著手機,突然兒女來個電話,說會話能激動半天,每每看到這種情況,總能想起父母。
  • 農村5060後工地打零工,幹不動時靠什麼養老,大概是這三種方式
    農村5060後工地打零工,幹不動時靠什麼養老,大概是這三種方式村裡的李大爺剛好的60年的,按理來說可以過著幸福的「退休」生活,但是李大爺每天還是早出晚歸的去工地上打零工,李大爺說即使自己身體上經常會出一些小毛病,腰疼腿疼的也是不敢停下來,家裡的生活負擔還很重,李大爺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兒子都是還沒有成家的,自己如果現在就開始養老的話,那麼兩個兒子可能就要打光棍了
  •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新觀念:不帶娃不出錢,自己養老
    "養兒防老"是很多傳統家庭的父母的思想觀念,然而子女負責贍養老人的前提是老人要幫忙帶孩子,這是多數傳統家庭的常態。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觀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現在很多老人的晚年不再選擇依靠自己的子女。
  • 獨居老人倒在陽臺呼救4天4夜:養大那麼多子女,不如一個盆
    後來得知老人4天前不慎跌倒,無法起身,就這樣躺了4天4夜滴水未進,廚房飯菜放得時間太久已經發黴,有方便麵也起不來身去做,只能吃力的一下一下敲盆,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而跟他在一個城市居住的子女,就在附近,但已經20多天沒去探望過他。
  • 父母決定給兒女平分家產,卻被嘲腦子秀逗了!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再後來,老錢跟哥們兒聊天,說想給兒女平分財產,又怕兒子以後娶不到媳婦兒。哥們兒張嘴就罵老錢:「腦子秀逗了吧你,想一碗水端平,也不看看自己什麼條件?」一句話點醒夢中人,老錢想了想也是,不能平分家產,還是按需給吧!最後價值80多萬的房子給了兒子,給女兒留下自己存了20多萬的積蓄。
  • 沒交過養老保險的農村老人,以後怎麼養老?國家有什麼好政策嗎?
    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說實話現在沒有養老金的老人不多,但是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比較低而已。如果當時還沒有達到國家退休年齡的,應當繼續繳費致滿足60歲退休。國家也允許補繳,不過退休前的累計繳費時間不得超過15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是非常靈活的,從100元到幾千元不等。一般來說,普通的家庭都能夠繳納的起。個人繳費之外還會有國家補貼。如果退休時繳納個三五千元,退休後每月個人帳戶養老金可以領取三四十元。
  • 網際網路遺忘不如說兒女「遺棄」老人
    ,也想用手機幹年輕人們能幹的事情,比如網購、點外賣等等,但是無奈上了年紀學習能力、記憶力都下降了,學起來有些慢還有些反覆,之前學會的東西,過幾天又忘了,沒辦法只能去問孩子,剛開始孩子還會耐心教他,可是時間一長,次數一多,就有些不耐了,總是敷衍一下,或者直接就說沒空,你自己弄吧,久而久之老人也就不再問他孩子了,知道問也沒用,我每次去就找我給看看,教教他,也很高興,可畢竟我不和他住在一起,不能天天去看他
  • 將來是送父母到養老院,還是給他們養老呢?聽聽三個子女的真心話
    社會流傳著一個萬年不變的傳統,很多人在為未來老年有個依靠,通常都以生孩子來給自己養老。 隨著社會進步的腳步,服務業的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也萌生了許多幫許多人解決養老問題的養老院,他們以專業、便捷、舒心、娛樂來服務於社會上的老人。
  • 那些偏心的父母,晚年後過怎樣?這3個老人說出真心話
    導語為什麼有的父母這麼偏心,都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為何要偏心其中一個,傷了另一個的心,很多人都不懂為什麼那些父母會這麼做,有的子女挺乖巧,也很懂事,但是偏偏父母不喜歡。如果父母不能公平對待孩子,只會寒了孩子的心,那麼那些偏心的父母,老了之後,過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