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2021-01-05 中國新聞網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近日,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撰寫的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Questions about NgAgo)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Cell)雜誌上發表。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但他表示,實驗論文不會馬上發表。

  論文稱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距離韓春雨文章發表6個多月,仍沒有實驗室公開聲明實驗重複成功。昨日,記者了解到,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在線發表。

  根據該雜誌官網介紹,其由中國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創辦。

  這篇論文由國內外的20位科學家聯名發表,質疑韓春雨的實驗無法重複。論文作者包括此前曾實名發聲無法重複韓春雨的13名中國學者,以及新加入的7名學者,如美國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教授Shawn Burges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程臨釗、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等學者。

  通過學術渠道解決學術問題

  論文作者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志偉告訴記者,論文內容主要為各自所在的實驗室無法重現韓春雨NgAgo的實驗結果。作者除了之前的13名學者,還有新加入的學者。「大家在同一群裡交流,全部都重複過實驗,但沒有得到預想結果」。

  另一位論文作者溫州醫科大學教授谷峰則解釋,這是一篇以信件形式發表的科學論文,是對韓春雨論文的驗證工作。

  以論文形式發表,在黃志偉看來是通過學術的渠道解決學術問題。「學術證明還是要將學術結果發表出來」,他說,「將大家的結果發出來,是希望更多學者了解這個技術真實的實驗情況。如果有別人也去重複但沒重複出來,他們並不是孤立的」。

  焦點1

  20名學者論文質疑哪些內容?

  根據論文,實驗由不同實驗室研究人員獨立操作,但實驗結果均未證明NgAgo具有任何基因組編輯活性。黃志偉告訴記者,他的實驗室也重複很多次,但一直沒發現「切割」效果,沒得到預想結果。

  此外,論文還對韓春雨此前聲明的論文結果重現需要「卓越的實驗技能」,以及重複實驗未果,可能因為NgAgo的活性對培養物中的支原體或細菌非常敏感等言論提出質疑。

  論文寫道,不論是最初發布的步驟,還是後來在全球科學家質粒共享非盈利組織Addgene網站上更新的信息,似乎都不涉及任何似乎需要「卓越的實驗技能」的步驟。同時提出,不可能所有的獨立實驗室的細胞都被汙染,導致一致陰性結果。

  這篇論文結尾處,學者提到,希望韓春雨能夠澄清NgAgo的不確定性,並能夠提供重複實驗結果所需要的細節。

  焦點2

  公布實驗數據會否洩露商業秘密?

  面對質疑,處於輿論漩渦中的韓春雨並沒有公布重複成功實驗室的名稱,也未披露更詳細的原始數據。對此,有觀點認為,公布詳細的原始數據是否意味著洩露商業秘密。

  根據報導,如果韓春雨論文屬實,其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並打破目前主流編輯技術的壟斷。原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王晨光認為,申請專利和發表論文是兩碼事,無論如何,作者需對其發表論文的真假負責。

  如果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是否會洩露商業秘密?王晨光認為,並沒有這種可能性。他解釋,申請專利和發表文章本身是矛盾的。既然已經發表了論文,說明專利申請已進入合法審批階段,可以向社會公示,接受質詢。「在這個階段,即使對外公開原始實驗數據,也不會影響申請專利,更不存在洩露商業秘密」。

  ■ 回應

  韓春雨:將發論文回應 不會馬上發布

  中外20位學者聯名在線發表論文後,昨日,韓春雨告訴記者,科學論文就會用科學論文回應,前一段時間,我們也已經在進行準備,會在雜誌上發表論文。但他解釋,實驗論文不會馬上出來。

  對於未重複實驗成功是由於材料汙染,他解釋稱,也不能完全說實驗無法重複因為材料汙染,如果要說無法重複實驗結果的原因,必須有大量的實驗證據。

  是否已有實驗室重複成功韓春雨實驗?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表示,已經有獨立於學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基因編輯,並稱具體信息將適時發布。但一個月後,仍無下文。

  昨日,韓春雨回應,此前曾實名發聲的13名學者並未聯繫過他。但已有其他實驗室與他取得聯繫,他會盡其所能幫助其把實驗做出來。「目前,已有不止一家科研機構成功重複實驗」。

  聲音

  學者應保持實驗室開放性 公開相關數據

  部分觀點認為,以學術期刊論文的方式發表無法重複的實驗數據,是最為學術的質疑方式。對此,一位不具姓名的科研工作者評價,最為學術的質疑方式,應是雙方在正規的學術會議上,面對面進行交流。但在一方拒絕溝通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論文的形式。

  論文發表後,韓春雨是否應有所回應,甚至公開原始數據?上述不具姓名的學者認為,目前,在科學共同體內,沒有類似明文的規則。但學者應保持實驗室開放性,已經申請專利,可以公開的東西應該公開,比如原始的實驗數據。

  ■ 韓春雨事件回顧

  ●2016年5月2日

  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後,便身陷漩渦。先是被媒體熱捧,稱其為「三無」教授但有「諾獎級」發現。但一個月後,因為未有實驗室成功重複韓春雨實驗結果,其所受質疑愈演愈烈。

  ●7月29日

  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建議發表韓春雨論文的《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此後,不斷曝出針對韓春雨實驗結果的質疑。這期間,他在接受採訪時也曾說明,已有實驗室重複成功,但不方便透露具體信息。

  ●9月末

  韓春雨曾缺席多個基因編輯領域會議也被視為反常之舉。一位學者曾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發表成果後,當事人應該與同行交流,並積極希望獲得認可。但他卻缺席幾次重要的學術會議,如9月末舉行的以「基因組編輯新技術的興起將帶來的衝擊」為主題的「中國科協第114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等。

  ●10月12日

  本報發表《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文中提到,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

  韓春雨回應,他依然認為(實驗失敗)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至於誰重複成功了實驗,他暫不方便透露。

  ●10月14日

  河北科技大學向媒體提供一份題為《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況的回應》的書面材料。其表示,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並正在洽談與韓春雨團隊合作。具體信息我們會適時向社會公布。

相關焦點

  • 漩渦中的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論文發表後,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實驗室也競相去重複他的實驗,希望迅速掌握這把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學魏文勝實驗室就宣稱了實驗重複成功。名不見經傳的韓春雨,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業內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曾經發現他才華的前河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也感嘆韓春雨所取得的成果,並給予了祝賀。在回憶初次見到韓春雨時,他也表示,「初次見到韓春雨時,就感覺他很聰明,就心生喜歡」。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20家實驗室負責人聯署學術通訊質疑韓春雨
    通訊指出,各實驗組在不同細胞系和生物中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但均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學術期刊以公開發表通訊文章的形式,直接質疑韓春雨NgAgo實驗的重複性。有分析稱,這將針對韓春雨的NgAgo技術的爭論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韓春雨事件最新:「實名質疑」又添 10 位學者
    已有 30 位國內外學者實名質疑5 月,韓春雨論文「利用 NgAgo 進行 DNA 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公布網絡版,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7 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 Gaetan Burgio 對實驗可重複性提出質疑,他呼籲 Nature 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8 月,Nature 發文回顧 NgAgo 事件,其中有三位匿名的中國科學家表示可以恢復韓的實驗結果;同時期,韓春雨向非盈利性質粒共享信息庫 Addgene 提交新版的詳細實驗方法。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當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在石家莊對韓春雨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科技日報: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 英刊:已獲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新華社倫敦1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就廣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英國期刊《自然·生物技術》19日給新華社記者發來一份聲明說,期刊已獲得與韓春雨實驗所用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調查還在進行中。
  • 韓春雨:希望與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討論
    時至今日,打開河北科技大學生科院網站,一首《浣溪沙/賀韓春雨博士發明基因剪刀》的詞還掛在第三條,後面兩條新聞也是關於半年前韓春雨因「諾獎級」發現的論文發表在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下稱「《自然》」)期刊而揚名。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
  • 韓春雨事件再調查:河北科大避談學術評議,被曝曾組織論文買賣
    一年多過去,國內外上百個實驗室無法重複實驗,用NgAgo技術進行基因編輯的效率是零。而韓春雨團隊遲遲未給出合理的解釋。論文因此被撤回。但在韓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學的公開回應中,能夠成功重複的機構(實驗室)一個一個神秘消失,從20多個變為只有1個。隨之而來的,是韓春雨選擇主動遠離曾一步踏入的中國學術圈,而澎湃新聞還獲得了韓春雨曾經存在學術不端的報料。
  • 韓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學調查結果表態!
    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對此,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已不具備重發基礎
    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在聲明中,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 韓春雨NgAgo基因編輯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事件就此落幕?
    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對此,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 韓春雨自稱代筆論文收七千 還欲組織學生買賣論文
    2017年8月3日,論文發表後第15個月,《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的社論,並宣布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已撤回。「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韓春雨團隊在撤稿聲明中表示。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韓春雨論文調查結果:未發現團隊主觀造假
    其中提到,在韓春雨團隊2017年8月30日主動撤回論文《《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後,學校通過學術和行政兩條線進行核查,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團隊有主管造假情況。
  • 韓春雨威逼學生買論文錄音曝光 博士論文明碼標價7000元一篇
    2017年8月3日,論文發表後第15個月,《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的社論,並宣布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已撤回。「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韓春雨團隊在撤稿聲明中表示。
  • 南方日報:誰來給韓春雨事件畫上句號?
    原標題:誰來給韓春雨事件畫上句號?   近日,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撰寫的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發表。這是首次公開發表、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
  • 韓春雨回應質疑:讓我自證清白是明顯給我設的套
    這一成果曾經轟動一時,韓春雨被稱為「三無」科學家(指其無博士學位、無留學背景、無院士頭銜),成為網紅,引發全國媒體前往報導。  但隨後,又有一些科研人員指出,韓春雨的實驗結果無法重複,韓春雨被指科研造假,陷入輿論泥潭。  重複實驗 誰成功了?
  • 河北科大公布調查結果,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
    很快,知乎、百度貼吧等網絡社交平臺上,關於「韓春雨論文無法重複」的話題開始增加,再加上國外學者的公開質疑,各大媒體平臺上又一次出現了「韓春雨」的名字。一些中國學者也開始發聲,指出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但也有零星學者表示,韓春雨的論文有效。同年6月7日,以「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韓春雨作為受邀嘉賓在會上作了中心議題評述報告。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質疑四起  很快,人們發現這個新的「菜市場」沒有想像中好。韓春雨和他的NgAgo-gDNA得到的那些無比炙熱的讚譽,在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出現巨大反轉。  2016年5月20日,當時在清華大學任教的著名結構生物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
  • 韓春雨沉寂3年"再發論文":為此前工作的延續
    biorxiv網站的該論文截圖 本文圖均為 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圖文章共有5名作者,依次為Feng Gao, Yue Sun, Feng Jiang, Xiaoyue Bai, Chunyu Han同時,亦有國內多名基因編輯領域科學家實名發聲稱實驗結果難以重複,懷疑實驗結果的真實性。2017年8月,《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宣布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2018年9月,河北科技大學發布公告,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 《自然》稱韓春雨已發現無法重複原因,但怕媒體批評暫不公布
    北京時間11月23日晚間,在這篇題為《NgAgo基因編輯爭議在同行評議論文中升級》的報導中,韓春雨、曾透露NgAgo初步有效的匿名科學家、學術通訊文的作者、發表學術通訊的期刊編輯、曾認為NgAgo無效的外國科學家、發表韓春雨論文的期刊《自然-生物技術》都做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