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奔小康」「三百工程」讓新昌找到金鑰匙

2021-01-09 小康雜誌社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 中國小康網記者 周宇

新昌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科技領域,也體現在通過推進「百村成景、百業增效、百姓致富」的「三百工程」實現生態興縣、旅遊富民的路徑探索上,「『三百工程』讓新昌找到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金鑰匙。

天姥閣 這座晚唐風格的樓閣,與天姥山遙相呼應,也可俯瞰新昌縣城,遠眺天姥風光。攝影/馬駿

行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在衝刺「最後一公裡」的同時,浙江省新昌縣還肩負一項項重要使命——浙江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域旅遊示範區。這意味著,與全省、全國其他區域相比,新昌建設的小康社會必須更加「高水平」、更具「創新性」和「含金量」。

「新昌在創新治理能力、工作機制和發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果,有力地促進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形成了『小縣大創新』的縣域創新發展典型模式。」新昌縣委書記李寧在接受《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記者專訪時介紹說,新昌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科技領域,也體現在通過推進「百村成景、百業增效、百姓致富」的「三百工程」實現生態興縣、旅遊富民的路徑探索上,「『三百工程』讓我們找到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金鑰匙。」

百村成景 推動城鄉協調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山區縣的新昌,無論是區域面積還是人口佔比,農村都佔了大頭,曾經面臨較重的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鄉村能否振興,決定了新昌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實現程度。

2016年,新昌發布《新昌縣鄉村旅遊發展三年計劃(2016-2018)》,打造特色旅遊鄉鎮、村莊,把鄉村旅遊培育成為促進鄉村生態環境美化、農村集體經濟增收、農民就業創業致富和農村生活品質提升的產業。從那之後,新昌以旅遊為抓手,開始了大規模、成體系的鄉村「變形記」,引領了浙江全省的萬村景區化工作。

2020年8月9號晚上9點半,浙江衛視首創的文旅實踐節目《還有詩和遠方》正式開播。第一期的目的地就是新昌。酈波、張紹剛、尚雯婕、華少和胡海泉5位嘉賓當晚住宿的地方不在城裡的星級酒店,而選擇了下巖貝村的民宿——山中來信。

下巖貝村,新昌第一批旅遊特色試點村。這裡是穿巖十九峰、百裡丹霞的最佳觀景點。「光有自然景觀吸引不了遊客,當時村裡的環境、基礎設施、服務配套都跟不上。村民家裡的垃圾隨手扔,路邊、樹下瓶瓶罐罐扎堆。」村黨支部書記趙永汀回憶說,匱乏的旅遊配套設施,雜亂無序的違章建築,讓當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的夢想難成現實。除了環境要改善,趙永汀還點出了用地指標緊張的關鍵問題,能夠向旅遊傾斜的用地指標捉襟見肘。

如何改變現狀?2017年,下巖貝村開展土地利用規劃、村莊規劃、鄉村旅遊規劃「三規合一」試點,以全域旅遊的理念,定位為「茗香小村」,大力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我們拆除了違章建築,拓寬村道,修繕庭院,埋設電線,整治茶園,並對地災隱患點上的10多戶村民進行搬遷。」趙永汀說,為了擺脫「千村一面」的現象,他們沒有選擇大拆大建,而是依據當地村莊的特色,以點狀供地的方式,布建農房,儘可能保留村莊的原生態。通過整治,下巖貝村54.3畝的土地潛力被激活,村內入口景觀小品、生態停車場、露營木棧道、觀景平臺等一系列公共配套設施相繼建成。

「整治之後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而且優化了村莊布局和村容村貌,為全域旅遊騰出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讓我們發展農家樂、民宿有了底氣。」 趙永汀說。

為了豐富遊客體驗,下巖貝村依託1300多畝連片茶園打造「茶鄉體驗遊」項目,建設茶園騎行綠道、茶園露營基地。星空露營、戶外瑜伽、篝火晚會、納涼看戲等一系列體驗活動被列入遊客行程單裡。有了體驗,如何讓遊客留下來?下巖貝村把重點瞄向民宿。

村民周百超是第一個在村裡發展農家樂民宿的人。隨著他回鄉開民宿,在城裡開店的妻子、大學畢業的女兒也紛紛回歸。外鄉人吳鑫鑫2017年在下巖貝村開起了第一家東眉悅居民宿。剛開業那會兒,他和母親兩人燒菜張羅。有客人來了,他會免費送他們去周邊玩,給他們拍照。「今年我重新考了駕照,買了輛17座的大車,接送方便。」吳鑫鑫的真誠和超出預期的民宿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國慶期間,東眉悅居二店生意也十分火爆。

2019年12月18日,民宿著名品牌「藍蓮花開」與浙旅集團旗下浙江省古村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基金、東茗鄉村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在下巖貝村打造升級版民宿「山中來信」。民宿背靠澄潭茶廠的標準化廠房,左右擁抱綠油油的茶園,面朝左於江峽谷,12個精品客房都是全景落地式窗。內設無邊泳池、親子互動區、手工坊、多功能廳、餐廳、樊登書店、雲端咖啡館、茶空間等。

「我在各地開有10多家民宿,新昌這一家是開得最順利的,從選址到開業僅僅用時一年時間,這與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農村居民淳樸可愛的村風有莫大的關係。」藍蓮花開創始人段金虎在開業儀式上說。

下巖貝村的蛻變是新昌「百村成景」工程的一個縮影。三年多來,新昌縣強化黨建引領,由縣委組織部牽頭在農村全面開展以黨建星、富裕星、美麗星、和諧星、文明星和3A級景區村為主要內容的「五星達標、3A爭創」活動,落實智庫會商機制、過程精細管控機制、領導聯繫機制、月度督查機制、季度考評機制和招商選資機制等6項工作機制,有序推進了景區村莊創建。

百業增效 促進文旅融合

高水平全面小康,不僅要補短板,更要尋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從全省汙染監管重點縣到國家級生態縣,新昌用了10年時間;從浙江省次貧縣到全國百強縣,新昌用了11年時間。依靠科技創新的新昌,為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貢獻出了寶貴的「新昌模式」。

「新昌到了從主要依靠工業『一條腿走路』,到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與工業一起實現『兩條腿走路』的階段。」 新昌縣委書記李寧表示,將旅遊業與各行業的融合,是推動新昌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近40年來,竺嶽兵老先生將一腔心血都付諸於『浙東唐詩之路』的研究上,連續出版了《浙東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考》《浙東唐詩之路》等10餘部研究著作,發表論文100多篇。由於有這樣紮實的基礎,以及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我縣在唐詩之路方面的有關研究和開發,可以說是始終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的。」新昌縣首批文化名家、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詩之路研究會副秘書長徐躍龍說。

今年65歲的徐躍龍,是新昌白雲書院院長,2017年退休的他,卻始終未停歇挖掘新昌本地文化的腳步。通過梳理大量史料,他建構出新昌傳統文化體系,提出「天姥山文化」概念,推動新昌地方文史研究從零散走向系統。

學術研究和理論支撐成為新昌發展唐詩之路的底氣。「研究是為了更好的轉化。」 新昌縣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高雪軍說,「文旅的結合,就是要將詩中『夢遊地』,變為令遊客嚮往的『實景地』,將唐詩文化的挖掘和提煉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去,讓『詩』逐漸轉化為一種新的發展動能。」

2019年,浙江省發布實施《浙江省詩路文化發展規劃》,2020年又印發實施了《浙東唐詩之路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浙東唐詩之路建設的目標、要求及路徑。2020年8月28日,新昌縣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正式發布「浙東唐詩之路」新昌天姥山旅遊區總體規劃。

百業增效,不僅僅體現在文旅融合上。新昌還做深「文旅+工業」文章,圍繞達利絲綢世界旅遊景區、智能裝備小鎮、萬豐航空小鎮,開發民俗文化遊、航空體驗遊等產品;做深「文旅+鄉農」文章,利用高山臺地、有機農業等資源優勢,開發觀光旅遊、體驗旅遊、茶飲料等產品;做深「文旅+體育」文章,依託特色小鎮、流溪綠道等載體,開發巧英馬拉松比賽、唐詩之路越野賽、自行車休閒遊、房車旅遊等產品;做深「文旅+教育」文章,依託生態鄉村資源優勢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優勢,培育農事體驗教學、寫生創作、紅色旅遊和廉政基地等研學旅遊產品;做深「文旅+健康」產業,依託世豪中醫藥養生基地、馨馨養老家園等平臺,開發中醫藥旅遊、養生養老旅遊等產品……讓原有產業在疊加旅遊功能後增加附加值,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

「新昌之所以能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百業增效,增加產業附加值,主要是因為發展理念的更新。」新昌縣副縣長胡玲萍向記者解釋說,新昌善於去掉行業門檻、割除行業藩籬、打破行業邊界,向全社會開放資源、開放市場、開放服務,讓各個部門、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能夠參與旅遊業發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旅遊業發展的社會機制和意識氛圍,「比如各個部門在相關規劃編制和項目建設時,都會想到如何與全域旅遊相結合,如何融入景觀元素、休閒元素。」

百姓致富 實現共同富裕

「我們希望文旅融合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富民增收方面能夠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李寧說,發展全域旅遊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共享發展。為此,新昌探索了多途徑的強村富民之路,其中激活閒置農房、創新多元經營、引導共建共享,成為百姓致富的三大秘笈。

「塵囂漸盡處,悠然見安山,安山村有多處閒置小院,靜待您的認購投資……」2018年9月9日,鏡嶺鎮安山村公布了「安山小院」招商推介計劃,為村裡15個農家小院找「主人」。「招商計劃一公布,我的電話就被打『爆』了,不少杭州、上海、寧波的投資客商前來詢問相關事宜。」村黨支部書記丁錦偉介紹說,很快,15個農家小院都找到了「主人」。

安山村依山而建,地形地貌猶如重慶,有「江南小重慶」之稱。村內古樹成林、間隔有亭,卵石鋪路、青板成道,泉井密布、溝渠縱橫。但早些年,「窮」是外界對於安山村的第一印象,偏遠的地理位置曾一度成為安山村消滅薄弱村的最大瓶頸。「很多人到我們村裡後說,你們村環境是好的,但只給自己看太可惜了,應該讓城裡人也來看看,享受享受。」丁錦偉回憶道。

想要發展鄉村旅遊,資金是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怎麼招商引資?拿什麼招商引資?安山村把主意打到了村裡的10多間閒置農房上。

「每個小院都有自己的故事,改造後的小院也可以有自己的特點,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丁錦偉告訴記者,院子有大有小,各不相同,比如位於一株古香榧樹下的小院,佔地面積170平方米,在保留原來的石頭牆體等基本風貌的基礎上,可以自由打造。每個院子租期20年,年租金2000元到10000元不等。有過民宿經營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樣的租金可謂「白菜價」。丁錦偉解釋,他們看中的並不是短期的租金,而是小院成批得到規劃利用後形成的規模效應、集聚的休閒人氣。

為了使招商推介更具說服力,在鏡嶺鎮政府的推動下,安山村打造了一個「樣板房」——「安山小院一號」。小院位於村中央,原是一處泥牆老房,設計施工人員在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基礎上做了一些「加法」:門口有了別致的小庭院,農舍一樓改造成了靜雅的茶室,二樓則是客房。此外,小院擁有廚房、衛生間等完善的配套設施。遊客入住後,可以以主人的身份獨享整個小院,感受安山村風土人情。「自助共享小院」還充分挖掘遊客的自助服務體驗,對完成垃圾分類、餐具清洗、設施歸位等任務的遊客給予房費優惠,並對住宿時間較長的遊客贈送不同天數的體驗券。

不僅是打造「安山小院」,安山村深度推進「企業化管理」模式,成立了安山旅遊開發有限司,並開發經營了「安山泉」、六穀餜等旅遊產品,鼓勵茶葉炒制、六穀餜、夾蛋卷、搗麻餈、磨豆腐等小吃製作和木匠、石匠等傳統匠人到旅遊環線周邊開設情景作坊,並定期舉辦茶文化節、豆腐宴、白鶴誕、胡公廟會等特色節慶活動,推出安山自主品牌的伴手禮,推動安山旅遊產品市場化、常態化、品牌化。

以企業的管理理念改造農村、以企業的管理方式管理農村、以企業的經營模式經營農村發展中的安山村,不再固守粗放單一的農家樂模式,走出了內涵式、參與式的融合發展之路。2019年1—7月,安山村累計接待遊客8.3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30餘萬元。

通過激活閒置資源加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案例在新昌還有很多。近三年全縣累計激活閒置農房37.4萬平方米,吸引社會資本10.4億元,實施項目338個,每年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近8000萬元。

除此之外,2019年,新昌縣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低於20萬元、經營性收入低於6萬元的薄弱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14年高於城鎮居民收入,新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98:1,小於浙江全省的2.01:1。

「新昌堅持走生態立縣、旅遊富民之路,大力實施『三百工程』,走出了一條科技強、產業興、生態好的發展新路,成為全省的先進典型,為浙江的文化旅遊發展也創造了新鮮經驗。」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褚子育表示,文化旅遊一定能成為繼「科技新昌」之後的又一張金名片。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2月下旬刊

相關焦點

  • 【百縣奔小康】「三百工程」讓新昌找到金鑰匙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 中國小康網記者 周宇  新昌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科技領域,也體現在通過推進「百村成景、百業增效、百姓致富」的「三百工程」實現生態興縣、旅遊富民的路徑探索上,「『三百工程』讓新昌找到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金鑰匙
  • 詩畫浙江百縣千碗|舌尖上的「浙東天姥唐詩宴」
    他指出,在省廳考察各地市「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工作過程中,高雪軍局長高度重視,多次親自帶頭、生動講解當地「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的美食故事,成為「美食家」和「宣傳員」,受到大家的歡迎和一致認可。在本次會議中,褚子育廳長系統總結回顧了「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工程自2018年8月啟動以來的成績、亮點,實事求是指出了「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工程推進中存在的問題、短板,並圍繞「標準引領、質量提升、文化挖掘、技術傳承」等關鍵環節,要求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一定要高度重視、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把「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真正打造成浙江的「金名片」。
  •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榮成奔小康
    內容提要:我們從海洋經濟、城市文化、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等領域一同見證榮成奔小康。我們從海洋經濟、城市文化、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等領域一同見證榮成奔小康。   原標題:【人民記憶:百年百城】榮成奔小康
  • 今天的樂至縣「姐妹慶豐收 脫貧奔小康」鄉村壩壩舞大賽很精彩喲...
    今天的樂至縣「姐妹慶豐收 脫貧奔小康」鄉村壩壩舞大賽很精彩喲,一起來看看吧~ 2020-09-19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商丘奔小康》央視網傾情播出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中共河南省委網信辦指導,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中共商丘市委網信辦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視頻中心、商丘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的《人民記憶:百年百城·商丘奔小康》今日播出。
  • 微視頻:茶香六百裡 助力奔小康
    生態好猴魁,助農奔小康。4月12日,第五屆太平猴魁非遺文化節在黃山市黃山區烏石鎮桃源村六百裡基地舉行。  據了解,太平猴魁非遺文化節是黃山六百裡猴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猴魁茶文化品牌,自2016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四屆。今年的非遺文化節以「生態好猴魁,助農奔小康」為主題。
  •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西安高新區奔小康
    我們從科技發展、文旅產業、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等領域,一同見證西安高新區奔小康。   原標題:【人民記憶:百年百城】西安高新區奔小康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溪州今朝換新顏...
    溪州今朝換新顏——永順以脫貧攻堅推進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莫成 通訊員 孟春絨永順縣古稱溪州全縣54萬人中,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7671戶144487人,有貧困村190個,其中深度貧困村57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湖南省深度貧困縣。永順縣狠抓產業扶貧、基層社會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快推進全面小康建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
  • 江西餘干:慶豐收 奔小康
    人民網南昌10月3日電 10月1日,江西省餘干縣舉行2020年「慶豐收、奔小康」十一勁爆黃金周活動暨琵琶湖公園開園儀式。總投資7.1億元的餘干縣琵琶湖公園是該縣打造「湖光山色最美餘干」和城市雙修的重點項目。活動現場展示了餘干縣的農特、扶貧產品,地標美食,名小吃,旅遊資源和茶香音樂會。
  • 體育新昌的重點工程
    新昌縣的體育事業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濃厚的歷史底蘊,2000年就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2017年新昌人民政府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2018年新昌縣教體局被評為浙江省第18屆亞運會突出貢獻獎,初步估算全縣體育人口已超過30%。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留車「三變」奔小康
    由當年中央蘇區全紅縣即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縣城一路向南,蜿蜒的山路兩側,崇山峻岭講述著曾經的革命故事。時空交錯,這樣喜人的豐收景象更加讓人欣慰。  「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涵義。」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遊客李冰讚嘆的,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的「津金同心·農博園·蘋果共享農莊」。木欄村村支書龍華貴說:「我們要以此為龍頭,帶動更多鄉親致富奔小康。」蘋果林嫁接旅遊增值了,玫瑰花在對口幫扶中也開始怒放。新津區利用小金縣適宜玫瑰栽培的優勢,先後投入438萬元支持小金縣高山玫瑰產業以及玫瑰博覽園建設,通過支部+合作社+公司+黨員+農戶+基地「六聯手」的產業模式,不斷培育壯大玫瑰產業。
  • 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
    站在決勝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上,教育系統主動對標對表黨中央工作要求,創新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匯聚澎湃力量,對口幫扶戰貧困,攜手攻堅奔小康,不僅結出了累累碩果,更留下了深厚情誼。自承擔「東西協作計劃」以來,廣東省直接招收貧困家庭學生5000人,組織幫扶外省近百所職業院校。
  • 乘風破浪的中國金鑰匙
    SUN 7.12 乘風破浪 面臨後疫情時代挑戰,中國金鑰匙各地區積極行動助力中國金鑰匙品牌發展,中國金鑰匙更以中國服務先行者的姿態擔起重任,為提升全服務行業服務品質作出積極貢獻。
  • 「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產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廣西新聞網記者 韋幸文 林亮黨的十八大以來,來賓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做好扶貧工作,發揮來賓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幹勁搶抓時間,堅持問題導向,全力以赴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2016年,來賓市合山市成為廣西首批四個脫貧摘帽縣(市、區)之一。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遼寧錦州義縣:找準農村發展「金鑰匙...
    談起現在的生活,景璽舒展了笑臉:「原來我們一畝地純收入五六百元。種了『遼峰』葡萄之後,現在,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一畝地的純收入能達到一萬三四千元。這都是因為我加入了農民合作社。」景璽所說的合作社,是王景屯村實施農村「三變」改革的成果。正是這「三變」,讓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 奇蹟2020:全面奔小康(4)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24日奇蹟2020:全面奔小康拼版照片的上圖為下地勞作的村民走在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白棒村新修的通村公路上(新華社記者楊文斌3月31日攝);下圖為村民騎行在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白棒村泥濘不堪的道路上(2016年12月3日攝,貴州橋梁集團供圖
  • 打造「百縣千碗·鮮在台州」金名片
    「百縣千碗」作為浙江省大花園建設「五養」工程的重要內容,自2018年8月啟動以來,得到各地積極響應,活動精彩紛呈,已成為新時代浙江特色美食的一張金名片。今年11月,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其列入其中。近年來,台州全力打造「百縣千碗·鮮在台州」美食品牌,並取得初步成效。
  •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秦皇島奔小康
    我們從生態文明、農業發展、工業產業、文旅產業等領域,一同見證秦皇島奔小康。我們從生態文明、農業發展、工業產業、文旅產業等領域,一同見證秦皇島奔小康。
  • 陽信做好「牛」文章 脫貧致富奔小康
    再加上低保金等各項政府政策性補貼,每年又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有了固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馬某某看病錢有了著落,一家的經濟困境得到了明顯改變,全家人對早日奔上小康生活的精神頭更足了,自信心更強了。馬某某一家之所以能夠脫貧,而且對生活有了盼頭,是因為國家有了扶貧好政策,以及陽信縣有了扶貧好產業——肉牛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