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按數學模型完成弒母計劃」,這到底算不算高智商犯罪?

2020-12-27 姬鵬
吳謝宇逃亡過程中畫面

吳謝宇弒母案擇期宣判,但就「弒母案」背後的「高材生」吳謝宇,似乎才正式進入媒體輿論的視野。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撇開弒母的慘烈,以及弒母的異化,僅從作案的實施去看吳謝宇的存在,似乎永遠逃不開他高材生的身份。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無論是媒體有意或無意地修飾,「北大學子」始終被冠在慘案的背景板上。

可事實上,我們都很清楚,他弒不弒母,跟「北大學子」的身份並不構成強邏輯。但是,媒體從參與庭審的「知情人」處獲悉,吳謝宇在庭審上談到「弒母計劃」時,直言是按照數學模型操作的,具體的步驟:第一步先試探媽媽,他有一次回福建,跟他媽提過一次「自殺」的想法,他媽媽的回應大概率意思是:「你不活,我也不活」。

說實話,按照吳謝宇弒母的案情推動,貌似「這一試探」算是吃下定心丸。要知道,就案情的核心推動來講,吳謝宇父親的病逝算是觸發點,讓本來就性情壓抑的吳謝宇和好強的母親徹底進入硬撐階段,他(她)們彼此都應該很愛對方,但是又因為父親的病逝,不能更好直面彼此,以至於只能進入彼此心疼又彼此依賴的境況之中。

坦率地講,雖然並沒有相關的鑑定結論認定吳謝宇存在精神層面的問題,但從吳謝宇庭審中的自我描述來看,顯然弒母前後有一定的抑鬱傾向。當然吳謝宇的母親應該也有抑鬱傾向,要不然吳謝宇當時也不會認為「媽媽很像死前的林黛玉」(這裡不排除吳謝宇的「自認為」有脫罪嫌疑)。

從這個層面上看吳謝宇弒母的前後異化,所謂「弒母計劃」的說法,顯然有些太過嚴肅,並且有關他自認為的「數學模型」可能更多也是基於他學霸狀態的講話方式,根本上與所謂的「高智商犯罪」並沒有太強的關聯。畢竟從吳謝宇前後的心理異化來看,是從「自殺」開始的。

吳謝宇逃亡過程中畫面

所以,對於媒體刻意從「高智商犯罪」出發進行相關報導,更多也只是在蹭「北大學子」的標籤,至於弒母案本身的存在,可能更多還是基於親緣關係的扭曲而觸發的。因此,就算吳謝宇聲稱「按數學模型完成弒母計劃」,大概也是為當時的迷失硬找邏輯而已。

要承認,就吳謝宇對弒母現場的清理以及對母親屍體的處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高智商犯罪」。只是當案情背後的悲劇線索流露出來時,我們才發現吳謝宇對於作案現場的處理,應該屬於作案後本能的恐懼使然,並非是一早想好就要那樣做,因為在吳謝宇的弒母計劃裡,也有「自殺」的安排,只是後來沒有按原計劃操作而已。

不得不說,人性確實是複雜的,老早想好的計劃,輪到「自殺」的時候就徹底變卦。所以很多時候,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變成惡人,就在於各自的處境遭遇不同,所以很難絕對的定性一個人是壞人還是好人,只能是在既定的行為反饋中給予特定的標籤。

因此就「好人和惡人」的評判來講,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極致標籤的定性,並非能徹底代表一個人的特質。所以回到解構悲劇的路徑上,就不能鐵板一塊。而是要回到具體的案發背景中,進行事無巨細的揣摩,只有如此吳謝宇弒母案才能全面地袒露在我們面前,而非只是「兒子殺母」的大逆不道之景。

與此同時,之所以要將吳謝宇弒母案排除在「高智商犯罪」的序列之外,就在於吳謝宇的作案動機裡「有愛的釋放」,即便他理解上是錯誤的,這方面從他逃亡的過程中面對周遭的方式裡,也能看得出來。當然,不否認的是:他打著母親的幌子騙取親友的錢財確實是不對的,但那也是基於他對親友在父親生病危難時未提供幫助而錯誤理解造成的。

吳謝宇弒母前生活照

說到底,如果吳謝宇真的是徹徹底底的痛恨自己的母親,想從此遠走高飛,就不至於在逃亡過程中也有過自殺的想法(庭審中有提到兩次自殺的行為)。所以從始至終,吳謝宇是矛盾的混合體,一方面想擺脫生活的壓抑,一方面又不得不被遭遇本身所吞噬。

庭審中有公開資料顯示,吳謝宇在逃亡過程中和女朋友拍攝過「性愛視頻」,有不少媒體解讀為「壓抑的反撲」,這其實有些把人太過靜態化了。說到底,只要沒有對別人造成不良影響,想必也犯不著去過度的揣測背後的是非曲直。

另外,在很多時候,過分的聰明如果得不到智慧的加持,很容易走向「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境地。按照「知情人」的說法,吳謝宇是比較博學的,熱衷看哲學類書籍,所以看問題的方式相對刨根問底。只可惜,在面對母親沉悶的問題上,他卻走向反哲學的路途。

所以,回到親緣關係的的期盼上,作為父母相較於「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式的美好祈願,更應該注意的是孩子活在人間,一定要不畏人間之苦的品性構建。只有如此,當苦悶襲來時,才能經得起壓抑,鬥得過抑鬱。所以人們常講,經歷得來的智慧,比所謂的先驗聰明更為重要。

就如熊培雲在《慈悲與玫瑰》中寫道:我相信人的一生是身體下坡,靈魂上坡的過程。當我走到時間的盡頭,我願我的一生每一時有每一時的領悟,每一歲有每一歲的江河。但眼下來看,吳謝宇不僅弄丟最愛的母親,也弄丟未來的自己,著實令人神傷不已。

相關焦點

  • 北大高智商才子?夜店男模?弒母的吳謝宇真的擁有多重人格?
    大家關注吳謝宇案,一個是因為「弒母」案本身足夠聳動眼球,一個就是因為這個罪犯身上的標籤,讓人眼花繚亂。他是北大的高智商天才,喜歡歷史政治哲學科技,他的業餘生活充滿蓬勃的生命力!白天當教師,晚上做男模,喜歡健身,買彩票和嫖娼。多重人格設定給他賦予神秘色彩,也讓他的犯罪動機顯得迷霧重重。
  • 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北大學子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12月24日,吳謝宇被捕一年半後,涉嫌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的吳謝宇走上被告席,接受審判。吳謝宇是北大學霸,從小品學兼優,是大家眼中別人家的孩子,而他也曾表示,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之一,可他為什麼卻殺害自己的母親,他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而吳謝宇在庭上供述,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
  • 媒體披露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犯罪心理學專家:符合將犯罪行為合理...
    中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武伯欣在看過了媒體報導中吳謝宇的法庭陳述後表示,他認為吳的陳述,符合犯罪心理學上罪犯對自己犯罪行為合理化的心理,「(弒母的真實動機)如果能深挖出來,吳謝宇就不會在法庭上這麼從容。他的心理的防線就會徹底的瓦解,在法庭上可能會痛哭流涕下跪了。」武伯欣說。
  • 北大學子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專家回應:或掩蓋真實作案動機
    中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武伯欣在看過了媒體報導中吳謝宇的法庭陳述後表示,他認為吳的陳述,符合犯罪心理學上罪犯對自己犯罪行為合理化的心理,「(弒母的真實動機)如果能深挖出來,吳謝宇就不會在法庭上這麼從容。他的心理的防線就會徹底的瓦解,在法庭上可能會痛哭流涕下跪了。」 武伯欣說。
  • 吳謝宇當庭自我剖析,隱秘的犯罪動因值得更多探討
    12月24日,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吳謝宇弒母案。這個曾經引發巨大關注,也留下巨大困惑的案件,提供給了社會更多探討和反思的素材。可是要解答吳謝宇為什麼會走到殘忍的這一步,註定很難有準確的答案。從媒體報導來看,這個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在法庭上依舊展現了自己高智商的一面: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如果不是因為殘忍的弒母情節,這是一個所有父母都會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 吳謝宇供述弒母動機: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
    此前原本情緒相當穩定的吳謝宇,談到弒母細節時禁不住身體發抖。庭上的吳謝宇表示,當他看到母親死後慘狀時,哆嗦著身體說『好可怕、好可怕。 也就是說,吳謝宇自己所表述的犯罪動機,並不是他真正的犯罪動機。如果真正觸及到了他的犯罪動機,他就不會在法庭上這麼從容。
  • 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專家回應:供述與所為是否矛盾?
    吳謝宇的法庭供述呈現出他矛盾複雜的一面,他稱想幫母親「解脫」,作案方式是用啞鈴砸母親的後腦及頭面部;他稱本想殺母后自殺,作案後因恐懼放棄;他作案前精心策劃,把這種準備類比成「推理完成一個數學模式」,但在當庭供述時,未說是否有自殺計劃;放棄自殺後,他精心處理現場,稱原因是「爸爸愛乾淨」;他在法庭上認罪悔罪,說法庭可以對他重判,但又說自己「還能勞動」。
  • 如何看待吳謝宇弒母動機?撇開犯罪事實談動機,一切都是自欺欺人
    套用一句大白話就是:吳謝宇的高智商沒啥說的,就一個字:服!但吳謝宇的情商呢?很多人都認為其情商即使不是負指標,也是有限得緊的個位數。要不,怎麼能幹出弒母那樣的滔天大惡?那問題來了:情商高的人就一定不會犯罪嗎?答案是什麼,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自己的判定標準。但吳謝宇的情商到底如何呢?
  • 「北大才子」吳謝宇弒母真實動機成謎,吳母筆記或成解開謎題關鍵
    其自欺欺人的弒母動機讓人難以信服,大家迫切地想要了解真實的動機究竟為何;三、吳謝宇犯下此等人神共憤的弒母大罪,其結局是死是活其實大家根本都不在意。大家真正在意的是他弒母背後的真正原因,以及他到底怎麼走上弒母這條道路的心路歷程。搞清楚是前提,目的是把其中的經驗教訓廣於天下,以免後來人重蹈覆轍。
  • 2015年7月,北大學霸:吳謝宇:案,一直到三年後被判刑
    北大學霸吳謝宇弒母后,利用所學知識(活性炭防腐)將屍體包裝成「木乃伊」,攜帶144萬元詐騙款潛逃,憑藉高智商與警方「鬥智」三年後終被捕,讓人印象至深,詫異至極。2015年7月,吳謝宇因為種種原因將母親謝天琴殘忍殺害,並將她的屍體藏匿,利用了自己的學識對屍體做了很好的防腐處理,以至於不太快產生臭味被鄰居察覺。
  • 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為什麼有人還說他是孩子?!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20,因未接到曾表示要回國過年的吳謝宇母子,吳謝宇的親屬報警,就此揭開了「吳謝宇弒母案」。20,經過的努力,有著重大犯罪嫌疑的北大學子吳謝宇被捕歸案。
  • 【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專家回應】4年前的北大學子弒母案震驚社會...
    2020-12-26 11:12:34來源:FX168 【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專家回應】4年前的北大學子弒母案震驚社會,12月24日,福州中院開庭審理吳謝宇「弒母案」。
  • 北大弒母案開庭,吳謝宇的作案動機你相信嗎?
    在被捕一年半後,12月24日,備受關注的北大弒母案終於進入了公開審理階段。 案件由福州中院負責審理,開庭後,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被起訴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等三項罪名。
  • 吳謝宇弒母:70平米城堡裡的哈姆雷特?他不是王子就好了!
    吳謝宇是高智商人士實施了犯罪,但這個案子不是高智商犯罪。甚至最後落網,也是吳本人主動拋出線索,可說是求仁得仁。他與勞榮枝案最大不同就是,除了除了這樁駭人聽聞的案件之外,他沒有其他的惡性罪行,他本人的主觀惡意並不大。
  • 吳謝宇「弒母案」開庭,其舅舅及父親朋友參加庭審旁聽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黃啟鵬)吳謝宇「弒母案」於12月24日上午在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吳謝宇舅舅及其父親朋友到場參加庭審旁聽。一名旁聽者表示,現場圍繞吳謝宇經濟糾紛進行了審理。吳謝宇。此前,吳謝宇曾向舅舅及其父親朋友借錢,吳謝宇舅舅出借近80萬元,父親朋友借款60萬元左右。一名旁聽者表示,法庭對吳謝宇涉及的經濟糾紛部分進行了審理。新京報此前報導,2016年2月14日,謝天琴死於福州市晉安區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的家中。警方偵查發現,兇案發生於2015年7月11日,謝天琴的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
  • 吳謝宇「弒母案」一審擇期宣判,律師稱多位親屬不解其動機
    12月24日上午9時,備受社會關注的「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在福州中院公開開庭審理,其多位親屬曾聘請胡朝暉律師為其辯護,但被吳謝宇拒絕。12月24日上午9時,吳謝宇故意殺人案在福州中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即為備受社會關注的2016年「北大學生弒母案」。
  • 吳謝宇提到母親之死一反平靜,邊哭邊發抖:這是「最偉大」的辦法
    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案擇期宣判,吳謝宇在庭上說他殺害母親的每一步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就像推理完成一個數學模式"。12月28日,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分析:吳謝宇是討好型人格,作案手段很技術男,但最終敗在了對社會複雜的無知上。"別人家"的吳謝宇吳謝宇的父親吳志堅是國營廠幹部,母親謝天琴是中學老師,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 李玫瑾談吳謝宇案:犯罪與馬加爵相似,是精緻的利己者
    中國知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東方網記者劉理12月29日綜合報導: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引發社會關注。12月28日,中國知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在其微博談及吳謝宇的犯罪心理,稱吳謝宇較真實的殺人動機是渴望出國,為籌錢而殺母。
  • 吳謝宇,你把你親舅舅給騙慘了!這樣的高分學生有啥用?
    截圖上高中時,吳謝宇因成績優秀獲得過學校的獎學金。然而,多年以後吳謝宇的母校得知,學校獎勵過的優等生犯罪了,師生們又會怎麼想?圖片來自網絡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案持續引發網絡關注,其高智商犯罪現象確實讓人震驚,需要我們持續反思。